刘荣华
(河南省郑州市巩义市紫荆实验学校,河南 郑州 451200)
摘要:在教学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前,需要清楚提问的目的,认真研究内容,仔细分析知识结构,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具有探究性和串联性的问题,让学生对将要研究的内容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逐层地思考和分析,以达到启迪学生思维、提高他们学习深度的目的。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中,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逻辑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时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原则,提出难度适中、有层次的问题,抓住提问的时机,放大学生认知上的矛盾,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因奇而思,并主动质疑、独立地解决问题,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理解性地学习,转变他们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初中物理;问题情境;构建措施
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物理对逻辑思维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只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能掌握表层的知识,无法深层理解,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毫无头绪的现象,容易打消学习的积极性,陷入到极其困难的境地。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在思考和分析中理解与掌握知识,能帮助他们及时地消化和深度解析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极大的帮助。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动力,这还需要教师结合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进行分析,提出能引起探究兴趣的问题,并借助关联性较强的问题串指导学生深层思考。
一、从生活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需要满足两个条件,要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要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相关联。对于初次系统化学习物理的中学生来说,这门课程是抽象的,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描述得过于抽象,一时间难以接受,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消化,但灌输式地教学并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独立思考的空间,仅仅是在学完了理论知识后,便直接投入到做习题中,透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掌握理论的本质,这也造成了学生学习进度缓慢且效率不高的现象。那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物理问题,构建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培养他们的物理思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参与动力。在《运动的快慢》的讲解中,播放百米短跑比赛的视频,中途暂停,请学生判断出哪个运动员跑得快?用什么方法来判断?播放后半段视频,查看之前的猜想与比赛结果是否有出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有些运动员能后来居上,这中间发生了什么?再播放不同运动物体的快慢情况,思考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引出速度的概念。根据生活常见现象来引出物理知识,使得教建立在了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不再是空洞地说教,让学生置身于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内,提升了学习效果,能够持久地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
二、从旧知中提出延伸性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遵从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提出问题,能够让学生借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思考,有助于指导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进而达到灵活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会以旧引新。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出发,提出能引起矛盾冲突的问题,推翻学生以往的认知,使学生产生一探到底的欲望,催动他们自觉地去探索。《能量的转移和守恒》中,先从学生熟悉的内能、机械能之间的转化入手,扩展到光能、电能、化学能等多种能量形式的转移中,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引出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在磨刀具的过程中,刀具发热,内能增加,冷水放在热的暖气片上会变热,冷水的内能增加,那么这些物体内能增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内能是凭空出现的还是由其他形式的能转移而来的?能的转移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冲破学生认知范围的提问方式,打乱了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进行了自我怀疑,让他们产生了更加浓厚的探索兴趣,活跃了教学氛围,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了学习中的不足,提高了他们深度学习的欲望。
三、在操作中提出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推理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只是机械化地指导学生按照既定的步骤完成实验,不注重思维上的启发,那么便不能体现出实验的作用,也无法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故而在实验操作中也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得出实验结论的过程中全面且细致地思考,促使他们多进行几次实验,鼓励他们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做升华和凝华的实验中,提醒学生记录碘的初始状态、烧瓶的颜色,将少量的碘放入到烧瓶中,轻轻摇动,提醒学生观察并思考烧瓶里的碘是什么状态?烧瓶底部的颜色有何变化?记录发现的情况,提示学生思考:固体发生状态变化的速度比较缓慢,该用什么方法加快变化速度呢?怎样才能让碘在不熔化的条件下完成实验呢?当固态的碘变为碘蒸气充满整个烧瓶后,烧瓶底部有何变化?发生这些现象的过程是吸热还是放热?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提供给学生一些思考和交流的时间,提示他们注意分析细节,让他们在交流中进行全面地分析,获得完整的信息。这个实验中,指导学生掌握了判断物态变化的基本依据,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验现象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的方法,提升了他们的分析能力,有效地突破了这一课的难点。最后用图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了固态、液态、气态三者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指导学生构建了系统的知识结构。
总之,不断地优化问题的提出方式及目的,能够逐步地指导初中生突破物理学习的障碍,可以让学生进行通透性地学习,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去学好物理。身为教师则需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将难度较高的知识点进行逐层地简化,与学生进行有效地互动,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层次、有依据地推理,提升他们的逻辑推理及全面分析的能力,促进他们物理素养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刘佛生.探析问题情境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试题与研究,2020(27).
[2]陈夏.基于问题情境创设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学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4).
[3]姚辉.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J].新课程(中),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