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
第一高级中学 湖北省枝江市 443200
摘要:高中物理课堂质量的提高,对学生是否理解物理知识,是否能够取得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在日常课堂当中能够创设必要的物理情境,这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情境化;教学策略
引言
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教育理念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课堂教学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作用,还需帮助其树立创新意识,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予以正确引导。与此同时,应将贴近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真实素材灵活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推动高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健康发展。
一、结合自然现象创设教学情境
物理是一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很多物理学家就是通过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发对知识的思考,并进行深入探究后才有了如今的物理知识。如牛顿对苹果从树上掉落的现象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所以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引发学生探讨。学生探讨的过程就是学生的思考过程,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比教师的直接传授更令学生印象深刻。除此之外,教师结合自然现象来创设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很多自己忽略的现象都与物理有关。这样一来,学生便自然会开始留心身边的物理现象,不知不觉中养成爱动脑、勤思考的习惯。教师如果担心学生忽略生活中的小细节,可以每周给学生布置一项有关生活中奇妙现象的作业,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这样一来,学生便会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以此丰富自身知识储备。
教师在结合自然现象为学生创设情境时,刚开始时要注意引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来举例。例如,在学习“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引出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如“交通信号灯的颜色为什么选择红、黄、绿”。这是学生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接触到的现象,很容易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教师导入学习情境时便较为轻松。因为是学生所熟知和了解的自然现象,所以学生很容易便能进入情境。但有可能因为这一情境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导致每名学生都想发表自己的意见,浪费了很多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让学生在小组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答案,在小组讨论后选代表上台发言。这样一来,既能表达学生的观点,又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时间,让教师和学生能有更多时间来学习其他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以生活情境设疑,构建问题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活实践中的情境,从中提取物理知识,有机统一生活和理论。平铺直叙的应用例子学生参与度低,教师要在情境中加入问题,利用问题的特性,吸引学生注意力,改变被动的思考方式,转为积极的探索,激发求知欲望,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形成模型结构。
例如,在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重要知识点时,教师带入生活化场景:在上楼的过程中,你感觉有些疲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就开始思考“累的原因”,之后在黑板上画出楼梯,画个人在第一层台阶,再画一个在顶层台阶,给学生设疑“从第一层台阶到最顶层台阶的过程中,那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而那些物理量没有变化呢?”,学生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开动想象,联系之前的物理知识,做出大胆的猜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有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论要点后继续设疑“你能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印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准性吗?”,达到由问题开始以问题结束的教学闭环,充分发挥设疑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生活中要多留心身边的物理现象,例如,自行车行进过程中,前后轮之间的转动方向和速度关系就体现了圆周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要及时整理,对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理解力的例子与其他教师相互交流,完善优化,切实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规律。有些例子的作用除了提高物理知识水平外,还兼顾着对学生生活指导的作用,减少学生事故的产生。学习向心力之后,教师问“当你坐在车上转弯的过程中,你的向心力来自于何处?”“向心力对你产生的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过程中提到“转弯过程中人会朝着转弯方向相反的方向偏去,如果转弯速度过快,感觉只要被扔到偏去的方向”,教师结合学生的说法,提醒学生在乘坐车辆出行时,保证系好安全带,提醒司机注意在转弯处降低速度,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这就体现了物理知识的核心价值,为生活中提供理论基础,防止发生安全事故,学生发现物理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后,自然加深了探究物理本质的欲望。
三、创设课程导入情境
相较于其他教育阶段,高中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而课程导入就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使得课程教学不显得突兀,同时通过课程导入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有着一个较为基础的了解,而情境的创设则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如何做好课程的导入需要教师仔细考虑。教师可以通过将班级同学分成小组,将部分实验器材分发给小组,教师按照固定的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操作,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要求学生能够对试验现象进行记录,之后教师可以请部分小组同学针对试验现象进行分享,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交流互动的平台,另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猜测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更好的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力度,当然这也符合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教师在课程导入的过程中,还应当注意情境创设的合理性,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同时,有利于学生思想观念的正常发展。这要求教师能够针对学生的心理年龄进行分析,从而选择一种较为合适的方式来创设课堂情境进行物理课程导入,使得教学水平能够得以提高。
结束语
对于高中物理教师而言,应该改变以往传统局限的教学模式,基于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构建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和交流情境当中逐步提升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思维水平,以促进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这样的高中物理课堂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让高中物理课堂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吴秀萍.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物理教学中真实情境的运用[J].中学理科园地,2020,16(02):13-14.
[2]毛华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普童话,2019(43):80.
[3]倪亚萍.浅谈高中物理教学情境导入[J].新课程导学,2018(3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