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2期   作者:曾文政
[导读] 思维能力的建立对于系统性的掌握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指导着数学学习
        曾文政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青林小学 415000
        摘要:思维能力的建立对于系统性的掌握知识是很有帮助的,在数学学习中建立数学思维,同时数学思维能力也指导着数学学习,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作用,那么基于思维能力培养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工作来探索。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言:现代教育,在注重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基础性,更注重对于全面发展的培养,同时包括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一道数学题,不仅仅是知道怎么解答,也要知道解答背后体现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通过思维能力的不断建立,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所以教师要从教学工作的多个方面进行渗透与培养,帮助学生思维能力的建立与培养。
        一、在教学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思维建立
        从教学活动出发,在思维能力的培养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思维建立的过程,引导学生在倾听教师讲解的过程中感受思维是如何构建的,尤其是在面对数学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展示相关的解题步骤,让学生清楚明了的感受思维的变化过程。所以教师一定要设置完善的教学步骤,做好示范工作,将难以表达出来的数学思想渗透到讲解工作中,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例如:数学知识是从各个方面来体现的,学习在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也会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如比较、概括、推理判断等,都是运用思维能力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只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难以掌握的,所以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比如说在低年级的时候,我们会学习加减法,减法在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一个大数减去一个小数,那么减法所体现的也是一个比较的思想,只有一个数比一个数大的时候,才能进行减法运算,在学习了大于、小于号后,会直接学习比较的含义,比较就是常常应用在数学学习中的。在更加深入的学习之中,我们就会把这种思想转化为学习能力,体现的是思维反应。
        二、在练习中增强思维拓展能力
        在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思维能力,还是要回归到习题的练习之中,因为思维能力会反映到数学的解题步骤之中,然后通过答案来得到验证。同时习题是多式多样的,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找到合适的解题方式。所以要想加深学生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拓展思维逻辑的推理,就要多多的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基于常规性的习题练习,帮助学生树立思考方式的规范性,从而促进思维能力的建立与发展。
        例如:当学生在面对习题的时候,首先要对题目有一个理解,提炼出解题所需数据,寻找解题突破口进行计算,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能力,难的是发现问题的关键。所以在基础性的习题训练中,要帮助学生熟悉解题步骤,把解题的常规思维活动进行强化。

同时也要熟练其他解题方式,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数学解题中更是这样,面对同一道题目,会有不同的解法,如“1班有42个人,2班有35个人,突然要展开活动,又来了25个人,那马怎样分才能使两边的人相等?这是加减乘除的多样运算,有两种解题方式,这个过程就是在完善思维能力的过程,同时提升逻辑推理的能力,发现不同的解法。
        三、设置思维拓展性练习题目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提升思维能力的创新,在基本的练习习题中是无法得到发挥很大作用的,那么教师要针对相关的教学活动来设置相关的拓展性习题,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和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探究与开放新题目的练习中能够促进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设计,让学生在扎实掌握理论性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有所提升,推动思维的发散。
        例如:拓展性习题要在充分结合所学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体现知识的整合新,也可以体现创新性,为的是推动学生思维的发散,培养思维能力。如学校早上的6点开门,到晚上6点40才关门,而下午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老师时间,老师说开校门到现在时间的三分之一,加上现在到关校门时间的四分之一,就是现在的时间,那么求具体的时间,时间问题结合分数问题,糅杂了不同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是稍有难度的,所以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慢慢的思维练习中拓展数学能力,培养数学良好的思维性。
        四、在沟通与交流中提升思维能力
        首先对于学生来说,思维的内在反应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表达可以锻炼思维能力,可以通过沟通与交流来体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课堂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多进行表达,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语言表达的同时,要了解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架构方式,及时纠正思维中出现的错误,培养思维能力的建立。其次,还可以通过交流与沟通,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方式,拓展思维性,完善思维构建,有利于数学学习的开展。
        例如:首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留出提问的时间,不是死板的回答答案的过程,而是要锻炼学生表达出自己解题时思考的过程,这个就是数学思维,通过表达可以反映出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其进行纠正。同时还可以通过结小组的方式来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对不同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激发思维上的发散,同时基于个性差异,学习其他同学的思维上的长处,完善自己的不足。以《图形的运动》为例,图形是可以进行平移或是旋转运动的,教师可以准备两个图形,让同学们判断运动轨迹,不同的同学想问题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会促进思维的发散,提升数学思维能力。
        结束语:
        以上内容,从教学活动的四个方面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推动教学活动的更好的开展,在相互促进相互渗透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
        [2]陈亚军.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分析[J].华夏教师,2018(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