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促“解”—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优化策略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2期   作者:余新民
[导读] 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提问,但是提问也有技巧,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
        余新民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枫树岭镇初级中学 浙江 杭州 311700
        摘要: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提问,但是提问也有技巧,有效的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出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构建高效课堂。为此,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先精心设计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探索的同时增强师生互动。另外,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以及其主体地位。针对此,笔者在本文先阐述了课堂提问概念,然后分析当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优化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概念分析;存在问题;优化措施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要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价值。事实也是如此,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思维打开,引导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学习新知识。可以说,高效的课堂提问是一线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高效提问呢?笔者在本文中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措施,以期抛砖引玉,为大家的提问和研究提供帮助。
一、课堂提问概念分析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提出”的解释为“提出问题”,通常情况下是指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课堂提问就是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根据将要教授的内容设计相应问题。这些问题要与教学目标相联系,体现重难点知识[1]。另外,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学习情况,教师在提问之前要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然后在该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回答,促进其数学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教育家们针对“课堂提问”的解释主要有四种:
        第一,是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所学知识、是否发展数学思维的一种方法;
        第二,是一种现代教学方式;
        第三,是检查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手段;
        第四,是体现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一种方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所设计的问题太多
        在现阶段教学中,有很多数学教师为了满足新课改要求,盲目进行课堂提问。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十分明显的弊端就是教师所提问题过多。虽然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非常积极,但是数学课堂从一个“满堂灌”这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满堂问、满堂答”的极端[2]。光从课堂教学氛围上来看,整个课堂都非常热闹,学生也积极参与回答问题。但是深入分析问题就会发现,所提的问题并没有经过精心挑选,问题也过于混乱,学生在看到问题的时候丝毫没有思考余地,这样长时间下去,一定会影响学生对问题本质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甚至还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降。
        (二)提问的对象比较单一
        在提问的时候,大部分教师都选择让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因为教师认为举手的学生已经做好准备,他们不仅会高度配合教师,而且还满足了表现自我的愿望,这样既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构建一个教师眼中的“高效课堂”。但是这样也带来了相应的购过,就是那些学习比较好、善于表达的学生在完成问题的回答以后,教师就会提问下个问题,其余学生不得不终止对问题的思考。长时间下去,那些不善于表达、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厌恶数学这门学科,对课堂问题也丝毫不感兴趣,而这也是到初三以后回答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过于重视答案,忽视学生思考过程
        大部分数学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正确回答出问题,那么他们就会对问题以及相关知识有充分掌握。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当学生说出正确答案以后,教师便按照自己的想法讲解例题,甚至不讲解知识进行下个问题。其实学生正确说出问题答案并不代表他们掌握问题解决思路和方法,有可能是猜对的;也有可能是过程错误而答案正确;甚至有部分学生“随大流”,其他学生说什么就跟着说什么,并没有真正思考问题[3]。
        (四)过于简单地处理学生的“我不知道”
    面对问题,学生说出“我不知道”情有可原,但是一部分教师在面对学生的“我不知道”时没有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是让其他同学作答,虽然这道题最终答案是学生得出来的,但是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这样解答的原因,导致这部分学生越来越“恐惧”回答问题,甚至加强课堂氛围的紧张感,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越来越强烈。
三、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教学优化策略
        (一)课前:精心设计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对于课堂问题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并遵循课堂提问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所提问题的有效性,才能将课堂提问的作用最大化发挥出来,实现高效教学。
        1.明确提问目的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自己提问的目的以及问题所要达到的效果,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是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知识,亦或者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其数学能力。因此,明确提问的目的是确保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础条件。如教师提问“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随后,有位学生回答道“这两个式子等号前后交换了一下顺序。”教师继续提问“在交换了顺序以后,给我们的因式分解带来了哪些变化?”在听到该问题以后,学生都沉默了下来。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明确提问目的,学生不知道教师到底想要问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该从哪里着手思考。这样,他们仅仅是对式子表面上的不同做出了回答,没有深入思考。因此,教师在提问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提问目的,让学生可以快速明白自己思考的方向,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在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课堂,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数学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趣味性,甚至有部分问题不合理。就像部分教师,他们直接将教材上和练习册上的问题当做课堂问题进行提问,没有给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也没有运用生动的语言将问题描述出来,更没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就导致问题的提出十分突然且呆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心理[4]。为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将问题引出来,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就像该问题“现有一个水池,需要两个小时才能将水灌满,但是放水则需要四个小时,那么一边灌水一边放水多久能将这个水池灌满?”教师先要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回想自己见过的水池,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解答该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解决“产婆术”,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正确方向,最终得出的正确答案。这相较于直接提出问题更为有效。
        3.设计层次性、关联性强的问题串
        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太简单会导致学生不屑于回答,太难则会导致学生无法回答。因此,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个层次性、关联性比较强的问题串,让学生在问题串的带领下一步步深入思考。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到问题地回答中,并做到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理解深层知识。就比如在“图形的平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①当一个人在手扶电梯上随电梯运动时,这个人在做什么运动?②手扶电梯上的人的形状以及大小在运动前后有没有发生改变?③手扶电梯上的人胳膊向前移动了50cm,那么这个人的其他部位有没有移动,如果有,移动方向是什么,移动距离是多少?通过这样的问题,学生可以更快地融入之后的课堂教学中。
        (二)课中:合理实施提问
        1.把握提问时机
        有很多教师在提问的时候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或者是“死板”的按照自己的备案进行提问,忽视了提问时机,没有关注到什么时候提什么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理解知识。学习主要有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提问都具有不同的作用。就像在知识获得阶段,教师提问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知识点上;在保持阶段,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知识;在操作阶段,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理解、巩固、迁移的目的[5]。如果教师在知识获取阶段前提问,那么学生就非常容易出现迷茫的心理,不知道该如何回答问题,进而产生挫败感;相应的,如果提问时机太靠后,那么学生就无法利用问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可见,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问时机非常重要,恰当的时机才能将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到预期目标。在学习“有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一下小学时候学过的分数、整数以及小数,然后提问“你们可以说几个分数与整数吗?”并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接着,针对有理数加法进行提问“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正数的相加与相减了,那你们知道有负数参与时的相加与相减怎样计算吗?”引发认知冲突,之后给学生充足的思考与计算时间,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掌握该知识点,
        2.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提问
        众所周知,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问题的学生才真正具有问题。他们之所以会没有问题,主要是因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到位,难以找到知识中存在疑问的地方。另外,陶老先生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见,学生的质疑能力非常重要,他们在拥有较强的质疑能力以后,就会对所学知识一层一层分析,找到值得质疑的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他们才能从被动的学习者真正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具体来说,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鼓励学生质疑:
        第一,小组合作,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构建主义认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途径并不是教师传授,而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所习得的。”因此,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合作、讨论空间,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学习、理解、掌握、内化数学知识。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新思想以及新问题。另外,对于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教师要参与到讨论中,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找到解决方法。
        我们就拿“同底数幂的乘法”这一知识点来说,学生经常犯的错误有两个,一个是没有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相乘”的意义;另一个就是与幂的乘方搞混。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该问题,在思想碰撞中产生更多新想法,发现新问题。
        第二,在动手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实际情景,让学生在该情景中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就拿“菱形”来说,在学习其定义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将一张纸片任意对折两次,得到一个直角,然后用剪刀剪下这个角,展开铺平,得到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吗?②该四边形是怎样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在哪里?③如果已知这个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m,n,怎样计算四边形的面积?面对这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解决,在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帮助他们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动手能力的发展。
        (三)课后:反思课堂提问
        在课堂提问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后反思,只有这样,才能发现课堂提问中不合理的地方,才能避免下次犯一样的问题。那要如何进行反思呢?
        第一,哪些问题与教学目标相符,并体现了设计意图?第二,学生对哪些问题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第三,在课堂提问中,出现了哪些新问题,这些新问题对课堂教学有无作用?如果有,那产生了什么作用?第四,在学生回答问题以后,教师有没有及时作出评价与反馈?这样长时间下去,课堂教学提问更加有效,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也越来越高。
        总的来说,在现代教学背景下,课堂提问至关重要,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开展课堂提问,利用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但是要注意,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增强问题的层次性与关联性,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避免问题“失效”。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效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徐赟.有效提问,问出高效课堂——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类型[J].新课程(上),2013(1).
        [2]张跃.用好"有效提问"这把解开数学之门的金钥匙——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浅谈[J].中学教学参考,2014,000(029):18-18.
        [3]李蜜.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探究[J].速读(中旬),2018,000(006):45.
        [4]贾宏宇,钟立楠.初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以初中数学课堂提问为案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041(002):111-114.
        [5]耿健立.以问激趣,促进教学——初中数学提问教学分析[J].教育(文摘版),2016(8):00133-00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