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年级语文《孟子》三章课下注释“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的浅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32期   作者:曹明刚
[导读] 笔者从作品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思路以及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三方面分析,认为教材关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注释有待商榷
        曹明刚
        城固县第三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 723211
        摘要:笔者从作品写作的时代,写作的思路以及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三方面分析,认为教材关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注释有待商榷。
        关键词:教材注释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浅析
        在八年级语文(部编教材)(上册)第六单元《孟子》三章的《富贵不能淫》一文中,文下注释(1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笔者认为这样的解读值得商榷。
        此注释可以理解为:纵横家们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好比妾妇之道。孟子否定了纵横家们的行事作风,显然也否定了“妾妇之道”。那么,孟子是否将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与妾妇之道类比呢?对于“女子须服从夫家”的“妾妇之道”是否持否定态度呢?
        一、对作品的解读,我们必须立足于作者所处的时代。
        一般情况下,解读作品必须立足作者所处的时代。只有立足于作者所处的时代,才最有可能接近作者的本意。从孟子所处的时代来看,他生活在战国时期,原有的社会秩序被频繁的战乱打破了,急需建立起新的秩序来维护社会生活。孟子所代表的儒家学派倡导“礼”、“仁”、“义”等,后来演化为人们熟悉的“三纲五常”,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妾妇之道——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妾妇之道也”应当是儒家学派所推崇的、提倡的礼仪准则,丝毫没有否定之意。那么,文中注释将“妾妇之道”和孟子鄙视的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的行为进行类比就让人难以接受了。“妾妇之道”被批判,认定为是一种错误的封建伦理,是近代提倡女权,提倡男女平等后事情。用近代的观点来解读文章,应该是偏离了作品的本意。
        二、注释将“妾妇之道”和“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做类比,这样解读不合逻辑。
        课文是一篇驳论性质的作品。作品没有运用直接反驳的思维方式进行驳斥——对错误论调所采用的论据或论证的方式进行批驳,而运用了间接反驳的批驳方式——通过确立自己的大丈夫观来批驳景春的错误观点。
        文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和错误的论调没有直接的联系,即不存在和公孙衍、张仪等纵横家的类比关系;文中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也和错误论调没有直接关系。笔者认为:这两段话包含了三层意义,其一,以“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

是说还已经行冠礼的男子和嫁人的女子应遵守的礼仪,是对“礼”的形象的解读。其二,“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论述了大丈夫的志向和追求。大丈夫必须在合乎礼的基础上,光明正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生命的价值——推行正道,造福苍生。其三、“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此之谓大丈夫。”是指大丈夫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坚毅、勇敢。作者从三个方面表明了自己对“大丈夫”的观点,间接地批驳了景春的错误论调。
        三、关于“妾妇之道”一句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笔者认为:孟子曰:“其焉得为大丈夫乎,子不知礼乎?”中包括两个反问句,表达了两层含义。一层是:“其焉得为大丈夫乎”以肯定的反问句形式表达了否定的意思,公孙衍、张仪算不上大丈夫。针对景春的论调,孟子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反对的观点。另一层意思是:“子不知礼乎”,斥责景春不知“礼”,才会有这样错误的认识。
        文中“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嫁也,母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一句,以生动的事实解释了“礼”的含义。一方面,指出人任何时候言行都应合乎“礼”的要求。言行合乎“礼”,是大丈夫必须遵循的前提。在《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一文中“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也证明了这一点。另一方面斥责景春不知“礼”,未从是否符合“礼”的标准来评判公孙衍和张仪的行为。
        文中“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一句,则形象地指出:大丈夫应该光明正大地追求理想,实现人生的价值,但实现价值必须和推行正道,造福苍生统一起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正是古代读书人的处世之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但是公孙衍、张仪他们在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只考虑到自己利益。这与大丈夫的追求就有了本质的不同。
        文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则是指大丈夫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要做到坚毅、勇敢、毫不动摇。
        三层内容层层递进,紧密联系,准确地概括了大丈夫的特点:在遵循“礼”的前提下,光明正大地追求理想,为追求理想要坚毅、勇敢。孟子通过表达了自己的“大丈夫”观,有力地驳斥了景春的观点。
        鉴于此,笔者认为:孟子对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是持肯定的态度,而没有否定之意。所以文下注释(13):【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以顺从为常法,是妇女遵循的规则。妾妇,泛指妇女。旧时婚姻中,男女双方地位不平等。女子须服从夫家,这是错误的封建伦理。孟子借此类比纵横家不立足于仁、义、礼等准则,只知道曲意顺从的行事作风。这样解读有待商榷。
        参考文献
        [1]胡玥.《孟子》教育思想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启示[D],2018.
        [2]韩晓芸,孟子博.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文教资料,2019,21(33):11-12.
        [3]刘芳宇.浅析背景材料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 课外语文,2019,000(003):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