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霞
丹阳市埤城中心幼儿园 212311
〖摘要〗
园本培训、教研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所以这个时刻应该是教师注意力高度集中,集体智慧有效碰撞、思维激荡的时刻,但是现实的情况令我忧心,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培训被大家看做是一件严肃、枯燥、乏味的事情。我们何不顺应教师的特点,同时借助丹阳市第一批自主管理试点学校,我们大胆、果敢决定成立我园的“教师协助体”, 积极创设自我管理、积极向上、不断向前、充满创新的队伍文化,以此带动、激活我园的园本培训,齐集大家的智慧,焕发园本教研新的活力。
〖关键词〗
传统端坐式培训、参与互动、抱团、自身的优势、需要、创新
近日读周栎所著《书影》中的搔痒一段:“有为爬痒庚语者:‘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正是正是’。予闻之捧腹。因为人曰,此言虽戏,真可喻道。”
痒在自己身上,自己的手不上不下,对准痒处便搔起来,轻重恰到好处,痒处便止。若为他人搔痒则不然,就是告知了痒的地方,还得“上些上些,下些下些,不是不是”探索一番,然后才是“正是正是”。搔起来也不像搔自己那样有准儿,轻了被搔者不解渴,重了又搔痛了痒者。所以,为他人搔痒不易呀!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校本培训,虽然学校很重视教师的培训,然而,“你情我不愿”的单方面培训比比皆是,教师无奈地接受“被培训”,“身在”而“心不在”,管理者也在抱怨教师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效果不明显。那我们的校本培训能不能也像对自己的肉皮子痒痒一样,找准了以后替他搔一搔呢?搔时也像搔自己的肉皮子一样,轻重不差痒处便止呢?
一、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教师成长没有规划
自我发展意识是个体自觉、主动投入某项工作,并有意识、有目的地提高自我能力的意识倾向,它是个体不断进步、向上发展、永不枯竭的生命源泉。虽然学校要求每个老师制订个人发展规划,但缺少过程管理,导致许多教师忽视个人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制订的个人规划华而不实。
(二)教师教育理论欠缺
教师任职后虽然在继续教育中也有教育理论课程,但由于从领导到教师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体制上规范的力度也不够,致使学习多流于形式。教师从主观上不重视,在客观上也存在学习的困难。首先教师不用学理论也能教,所以认识不到教育理论对教学的意义,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其次,教学任务的繁重琐碎,使教师整天处于备课、上课、科研的繁忙之中,缺乏教育理论学习的时间,这些都导致了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匮乏。
(三)培训内容随意性大
在以往的教师培训中,教师往往被简单地看作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管理者在培训内容设置上无计划,随意性大,缺乏培训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的交流。而大部分教师希望培训者能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密切联系实际,剖析来自一线的实际案例,让受训者能从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效。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给予方向指引,认清未来
1.榜样式引领,立敬业标杆
将师德教育贯穿于队伍建设的全过程并纳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作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向心力、凝聚力。在各位老师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有许多生动的案例能够诠释老师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全心全意服务幼儿的宗旨,为此,我园每年定期围绕“永怀激情、做好自己”为主题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我心中的埤幼(人)”“为爱坚守.最美身边人”主题活动,宣传先进教师的感人事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上进。这些优秀教师的事迹也帮助青年教师逐渐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社会角色,并能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2.拟成长规划,让梦想在望
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否有明确的成长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自我行动的效能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园要求每位教师都拟定一份三年“个人成长规划”,内容包含三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成长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成长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成长的规划意识。在工作实践中,教师们根据自己的规划,有目标、有计划地不断努力,向着梦想进发。园部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提供各方面的相关支持,还定期要求教师进行自评和园评,并将自己的工作资料整理成电子成长档案,促进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快速成长。
(二)给予专业指导,更新理念
1.好书共读,提升理论素养
读书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以“在读书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为主题,开展读书学习培训活动。将读书分为共读式读书、自由式读书二种形式。
共读式读书即针对本学年学校主要研究的方向为教师提供必读书目,如幼儿园选择《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这本书,分发到每个教师手上,每周二中午1:00—2:00进行共读,每期有一位共读主持人,带领大家一起研读和讨论,每一期共读内容由年级组志愿者整理成电子稿供每位教师学习与回顾。通过齐读、分组读、抽读,让每位教师大声读出内容。我们在学习中收获,在碰撞中思考,各班在区域的创设、环境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观察都有了一定提升,形成一篇篇优秀的观察小案例;自由式读书即鼓励教师全面广博地阅读,每天可以将自己阅读的美文或读书感悟发在教师微信群供大家学习,提升了大家的文学素养。
2.理论内化,体现学有收获
阅读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为了将”课程游戏化”理念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因此,园内要求每个班级定期展示自己班级的实践,谈成功经验,抛问题困惑,大家一起研讨、共同提高。如读到“创设的积木建构区要有足够大的空间”,一楼的小(3)、小(4)班就根据利用空间大,采光好,表面平稳,是半包围区域并远离室内走道的公共区域设置了室外建构区。在游戏中发现问题:建构中的作品经常会被拿取材料的小朋友撞到,老师们又从书中“很多老师以架子为边界,设计了‘无建筑区’。”得到了解决方法——教师在建构区设立黄线为提醒线,和幼儿一起商定规则:黄线内测为建构区,黄线外侧为无建筑区,为幼儿拿取材料的通道,这样避免在拿材料时撞到其他幼儿正在建构中的作品。
(三)给予多元培训,帮助成长
1.问题诊断,优化一日活动
在教研内容的确立上,首先由教师与自己对话,选择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罗列问题菜单。我们将问题归纳整理、汇总分析,分为三个层次,即现在急需要解决的、下一阶段必须要解决的、一段时间内逐步要解决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如本学年教师的问题:
○ 晨间活动场地小、班级多,如果能满足孩子的户外活动要求?(急需解决)
○ 一天的过渡环节比较多,存在着孩子的消极等待,如何进行调整?(急需解决)
○ 幼儿自主午餐的管理?(下一阶段解决)
○ 教师如何甄别孩子的兴趣点是否有价值,如何引导班级多数孩子一起参与探究?(下一阶段解决)
○ 如何优化区域环境,支持幼儿深度学习?(一段时间内逐步解决)
○ 如何持续性观察幼儿游戏并做出支持回应?(一段时间内逐步解决)
○ 如何进行家园互动,鼓励家长参与到儿童课程的设计?(一段时间内逐步解决)
。。。。。。
选择大家最需解决的问题,找出最关键的原因,使校本培训能准确把握“当务之急”和“对症下药”,更体现教师是园本教研活动主体的核心意义。
2.抱团研训,共同学习成长
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都不相同,我们动员老师按“共同的意愿”(即要达到的共同研究目标)、自愿组合形成发展团队,6——10人为一组,期初制订发展计划(读书、研讨方向、活动计划等),定期、不定期组织研训,每学年结束后各工作坊进行展示汇报。教师自主组成了 “阅读”、“建构”、“艺术”等工作坊,因为有着共同的目标,每学期都各显神通,有效地实现了教师共同成长的园本研修目的。
(四)给予实践演练,促进成功
1.论坛开讲,实现经验分享
“开讲啦”是我们在园本教研采用的一种形式,即根据既定的或者生成的交流内容,每位青年教师轮流成为论坛的主持人,论坛或聚焦师技师能,或关注实践困惑。我们尊重教师自己设计的讨论提纲和研讨方式,真正做到“谁的论坛谁做主”,并在教师需要的时候给予全力支持。“论坛开讲”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点燃了她们的激情,充分调动了主动性与内在动机。
2.搭建平台, 打造骨干教师
当教师能够肯定自己的教师角色和能力、慢慢走向成熟,尤其是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已经将自身专业优势与幼儿教育进行了有效的重组和融合,有了足够的见解去探索更高层次的问题后,我们开始为她们创造各种机会提升业务能力,帮助其走上专业带头人的岗位。
园部会经常邀请一些优秀的教师,让青年人与领军人物有一次面对面的接触,看游戏、讲座、互动等;我们也借助各个层次的教育研讨会、培训班等,为她们提供经验交流、主题发言的机会;在各个公开教学研讨活动中提供示范教学的机会……这些平台帮助教师的专业成长步入一个更高的台阶。
校本系列培训方案实施后,受到了教师的一致认可,这些培训方案让教师的积极性被极大程度地调动了起来。这一系列的活动重在为教师指引方向、提供参考,而不是硬加任务、增加负担。在这些活动中,教师更敢说、更敢想、更敢做,专业成长的主动性凸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