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小学体操兴趣培养及教学方式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2期   作者:林志远
[导读] 体育作为中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同时也会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带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林志远
        东莞市大岭山镇中心小学  广东东莞523820
        摘 要:体育作为中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同时也会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带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而体操作为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基础知识,在近几年的教学革新中逐步被淡化出了人们的视线,这就为广大的小学生及其小学教育组织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体操;兴趣培养;教学方式
引 言
         在现代体育教学中,体操运动的多姿多彩,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将体操运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去,能够丰富学校体育活动,也会被广大学生所喜爱,依照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应合理的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新编教材的要求,积极的开展各种体操内容的教学,这不仅仅可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还可让体育教学内容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好的促进体育教学的进行。
一、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通常在小学的体育课教学中的体操内容有很多,如广播体操、武术操、技巧运动、跳跃、艺术体操等,根据各项内容的不同,对小学生的身体发展也就各有各的好处和优势,根据小学生自身特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体操形式让体育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提高了学生对体操的兴趣,体操内容的增加可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坚忍不拔的作风及其严格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准确、协调一致的良好作风,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协作能力,让孩子们能学习到更多东西。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任何一节体育课教学中,队列练习和徒手操是必不可少的,它不但可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又可把它当做其他不同的体育项目准备和练习,两者相结合,可培养学生的一致协调性,运用老师教给的技巧,可很灵活的活动四肢,可避免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损伤,而且这些体操内容简单易学,可让学生很容易的掌握,更好的锻炼自身。
二、体操教学特点
2.1体操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性特点
        按照神经对于刺激的反应特征, 通常把体操动作技能的形成划分为三个阶段:
        (1)粗略的掌握动作阶段。
        (2)改进和提高动作阶段。
        (3)动作巩固和运用自如阶段,动作技能形成的各个阶段,是相互紧密联系的,各阶段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并时有反复的,应针对实际状况采用合理的对策。
2.2体操动作技能的循序渐进
        根据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及人体机能活动能力变化规律,体操教学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的学习、掌握体操的技能和技术。按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在教材安排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逐步深入,不断提高。循序渐进并不是对各项教材、教学活动各环节及身体素质与技术方面都等同对待,而是要区别主次分清重点。
2.3 体操动作顺序的合理安排
        体育的动作具有迁移的规律,动作技能迁移的类型不但取决于动作内容和结构特点,也取决于形成的阶段和条件。一般来说,思维基础和动作技术环节越相似,正迁移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应根据动作本质上的共性程度来安排动作顺序。同时,也要注意技能迁移并非一成不变,由于体操动作的复杂性,一开始表现的技能负迁移,随着技能的提高,分化抑制的发展,可能会消失,转变为正迁移,反之亦然。
三、体操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因素分析
3.1 心理素质的影响
        学生对体操的了解较少,大多数都是从电视上看到的专业体操,对单杠和双杠的接触相对较少,因此可能在学习单双杠的过程中,学生受伤或教师采取了不合理的教学方法让他们对于体操产生了恐惧心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器械完成的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在学习这些动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系列的畏惧或心理障碍,如在练习动作时身体不协调会产生紧张心理、动作难度太大有一定的危险性会产生畏惧心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会产生自卑心理、练习时身体不舒服或运动量较大会产生怕苦心理等。学生的心理、身体素质不高以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校体操运动器械不完善等原因都会使学生极易产生恐惧心理或受伤而不能顺利完成动作。心理因素对体操教学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体操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使练习者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发展,以满足学生实际发展的需要。
3.2 场地器材因素
        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是场地器材,体育教学所特有的组织工作是场地器材的布置,合理的场地布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物质保证。场地器材的布置应根据上课的内容和学生具体的需要来安排,考虑并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和环境条件,每次上课前教师应认真检查器材的稳固性、安全性,比如双杠、单杠是否稳固,在器械周围铺好垫子让学生有安全感。场地器材的安排始终贯彻“安全第一”的宗旨,应该考虑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问题,精心组织,细致检查,严格要求,落到实处,不能滋生、隐匿安全隐患。


四、小学体操兴趣培养及教学方式
4.1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提高身体素质是学生在练习技能的基础,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等及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在练习体操中的上肢支撑摆动,利用引体向上、俯卧撑等练习来增强上肢的力量;体操中的跳跃运用下肢力量,利用纵跳、摸高跳等练习来发展下肢力量;速度练习时利用快速跑、变速跑、折返跑等游戏比赛来提高速度素质;平衡练习两人互拉、互扯等游戏;耐力练习应要有适当距离和速度,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小学生骨组织内的水分和有机物较多,无机盐少骨骼弹性好,不易折断,稳固性差,易弯曲;因此力量练习要以动力性练习为主,避免出现憋气的动作,学生的身体素质应全面发展。他们处于生理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发展反应速度、上下肢力量、灵敏、平衡等身体素质的最佳阶段。
4.2合理分组进行活动,增强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
        学校要充分重视大课间休息时间,改变学生在这个时间段中,只做广播体操的形式,利用改革的理念,以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为基础,为学生引入基本的体操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让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大课间时间是为了增强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让他们能在繁忙的课业中得到放松。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体操的教学重点之处,尊重学生的需求,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小学生对体操的兴趣。例如,在体操中涉及到学习韵律操的相关动作,教师要让学生掌握基础动作,可以运用分组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把学生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组,并讲解动作的关键,学生跟着教师的动作进行模拟,或者在每个班选出几个优秀的学生出来带领示范,让其他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的模式能够让学生的动作更加标准,在成功的训练中培养小学生对体操的兴趣。
4.3将体能训练与体操运动进行紧密结合
        体操的技术动作往往过于复杂,如果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不对其进行调整,将会为实践教学带来一定的困扰,所以建议小学体育课堂上的体操教学回归必须要重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就是通过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来实现教育目标,同时坚决避免对复杂、高难度动作的孤注一掷。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活泼,在体育课上呈现出的天性是好动、开朗、乐观、活力四射,那么,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些特性来实施因材施教的体育课堂教学。例如在进行体操高低杠的训练过程中,针对躯体悬垂与摆动这个动作,由于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主张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提升他们自身的腰腹力量与手臂力量。在实践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竞赛的形式来对学生进行统一指挥,利用秒表来看看谁垂悬的时间最长。相信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手臂力量,将会为广大的小学生们打开一扇全新的体操运动之门,同时利用这种体能素质训练还可以在学生身体素质允许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融入一些高难度动作,例如跳上支撑、前翻下、后摆下等体操动作,但前提条件依旧是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能够把握好尺度,在高低杠下面布置好海绵垫等防护措施,在学生练习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做好完善的保护工作,确保学生身体的安全不受侵害。
4.4 教学环境及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安排体育练习的前提条件,体育器材的安放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很多小学的单双杠成为不受欢迎的器材,加上多年不维修和保养,已经成为了摆设。首先没有器材设施就无法进行体操教学,影响基本体操的教学、训练和课外活动,由于这些而影响体操教学效果。基本体操是小学教学中的必修课程,应引起学校、当地政府的高度注意,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增加体育健身场所及设施的投入,加大体操器材设施和建设体育健身场地的资源投资,加大对学校体育健身事业大重视、引导、鼓励、扶持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善体操教学条件。教师在器材安放的时候要安全,需要搬动的器材的放置应靠近固定器材。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操项目,要重视场地、器材布置的细节,对事故发生薄弱环节要反复检查,增加安全防范措施,尽量减少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的薄弱环节。
4.5将体操运动普及到日常的课间活动中
        小学阶段的课余活动时间其实是十分灵活的,通过课外兴趣活动来引导体操运动回归体育课堂可以说是一种最为便利的教学捷径。体育作为中国小学教育领域的基础性学科在新课改的环境下带动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所以体育教师与班主任更是需要通过紧密的配合来将大课间时间,充分应用到体操运动当中。在大课间活动开始之前,体育教师便可以提前将操场布置好,通过做好保护铺垫来鼓励低年级的小学生进行“看看哪组小猪滚得快”的团身滚动体操动作。而对于一些中年级的孩子而言,可利用课余时间将小垫子折叠成高山的样子来让孩子们玩“穿越大山”的活动;针对高年级的学生,小学体育教师则是可以对他们展开低单杠的躯体悬垂与摆动动作,也可以将一个班分为若干个小组来进行“跳山羊”的体操运动,总之让体操运动回归小学体育课堂的前提,必须要以每一名学生都能够从自身身体状况与身体素质出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在学习时,需要时间进行调节,放松心情投入到学习中。这就要求学校能够重视大课间的时间,引入小学生感兴趣的体操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体操这种新颖的方式,学生比较感兴趣,更有利于教师教学。同时,教师要能完善每个动作,尽可能做到简单明了,让学生一看就会。久而久之,体操就能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浅析在快乐体操教学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蔡林河.青少年体育.2017(01)
        [2]新课标下沈阳市小学体操教学内容的构建研究[J].刘光宏,刘艺涵.戏剧之家.2017(05)
        [3]快乐体操教学模式的探析——以一节快乐体操课为例[J].程广鑫.青少年体育.2016(04)
        [4]“快乐体操”在儿童教育中的推广[J].黄玉国.亚太教育.201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