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政课一体化不可忽略的主题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20年6月   作者:袁立新
[导读]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遵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二中   袁立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遵循。
        关键词:思政课  统筹推进  不忘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思政课一体化不可忽略的主题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着力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间的“接棒区”上做文章。学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遵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阶段性与连贯性的统一。这一学生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也必须是阶段性和持续性的统一。这两个统一,是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基本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阶段性,这是为众多教育学、心理学乃至哲学研究深入探讨并形成总体共识的基本规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怀特海的“生命节奏论”等,都从不同学科维度提出或证实了这一结论。这也是将学生的学习发展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学段的基本依据。不同学段的教育教学,必须依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遵循学生智力、情感、体能等发展发育的阶段性特点要求。超越“最近发展区”的教育是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育。同时,学生的发展又是由一个又一个“最近发展区”构成,每一个发展区之间并非是断裂、割裂、分裂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一个人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发展和成熟,既具有阶段性,同时又由若干阶段的联结形成思想观念的持续发展,最终表现为一种相对稳定的内在一致性的形成。任何教育的断裂、割裂、分裂,都必然会影响思想观念的发展和成熟。

因此,从“两个统一”的角度看思政课教学,既要有对学生成长发展阶段性特征的把握,从而遵循教育教学基于阶段性特点要求和限制的边界,既不可“抢跑”,也不能“滞后”;同时,又要跳出阶段性的边界局限,从发展的、持续的、联系的、整体的视野看待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如此,才能符合阶段性和持续性相统一的学生成长规律的要求。
        教育学生,同时我们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初心是什么?上海石库门、南湖红船,涎生了中国共产党,十四年抗战、历史性决战,才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是红色的,不能淡化了这个颜色。无数的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我们的旗帜,我们不建设好他们所盼望向往、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共和国是绝对不行的。在教学中我贯穿始终的是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国才有家,国家富强,我们才能平安幸福,有国才有家,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就是我们征战世界的强大后盾,国家强大是我们的骄傲,爱国是一个做人的基本,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支持国货弄清楚怎么爱国不买外国车,不用外国手机,不用外国化妆品,不去外国旅游。听党的话支持政府工作,关心国家大事,就像每天关注天气一样,有利于分析生活环境的优劣,更有利于对忧患意识的趋吉避凶,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易于生存的家园和大国环境;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命运关乎每位国民,关心国事,做时代先锋,引领社会新风尚,敢于担当,敢于前进,永远向前。每个国人都明白过来了,就是中华崛起之时。关心国家的事,就是关心我们的生存空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有国才有家,全国统一、团结、责任、担当,上下齐心合力。父母生我们的身,祖国教育我们,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国家要求说不,听党的话,听明白党的话,永远跟党走,拒绝一切对国家人民不利的一切事情,有国才有家,有家民族才有希望,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希望,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从生活中找素材,把传统文化中的爱国情怀和理念融在教材中。让这些祖国的未来,更加坚定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成为祖国未来的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力推进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建设。抓牢课堂教学主阵地建设,实现“三个突破”,即创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突破;丰富教学手段,实现教学方式的突破;拓展课程形式,实现教学空间的突破。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和落实思政课建设工作。把爱国主义教育成为课程一体化不可忽略的主题!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