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走进古诗,走近古诗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2021年1月   作者:朱靓
[导读]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许多字的意思,许多词语的词性都与现代白话文有着许多不同。古诗词的语言高度简练,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充沛,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

朱靓    浦江县黄宅二小  322204
【摘要】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许多字的意思,许多词语的词性都与现代白话文有着许多不同。古诗词的语言高度简练,意象丰富,意境深远,情感充沛,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
【关键词】意境;审美情趣;想象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1-071-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年(1~2年级)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可见,儿童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在小学低段中发展儿童语言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让儿童多学习诗歌,已成为小学语文课改的共识。 
        那么教师如何去教? 在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注重词语的注释,诗句的翻译,以及对全诗的背诵和默写,而忽视了古诗教学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乐感强以及形象思维丰富、感情色彩浓厚的特点。步入诗的意境是理解诗中内涵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让课堂生活化,拉近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领悟古诗的意蕴。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诗人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学习古诗,要欣赏诗的意境才能得到精华。而意境具有形象性,在诗歌的意境中,形象是基础,它亲切可感。所以我们要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有所感悟,有所意会。意会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直觉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不一定要把诗意解释出来,这种理解含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种模糊性并非是摸不着头脑,而是理解过程的一个阶段,这种“雾里看花”的方式可能要比那一览无余地说白更能达到理想的理解境地。
        听完古诗《牧童》这堂课,我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谈谈对诗歌意境的感触:
        一、动之以情,进入情态。
        古诗在小学课本中都带有图片,那么图片的意义何在?就是想让学生图景结合,让学生入情入境,去感受图片的美,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自由感叹,从而结合古诗去更好地理解,去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牧童》这首古诗给我们展示了一幕幕牧童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原野上,一望无垠的绿草,满满地铺在夕阳下,晚风中不时夹杂着三四声悠扬的笛声,一个小童骑在牛背上,横衔着牧笛,正悠悠地向我们走来……这番景色,怎不叫人心动呢?镜头拉近了,小童黄昏之时回到家,吃饱饭后走出门外,连蓑衣都没脱,伸伸懒腰,直直地躺在草堆上,抬头望着明月升起……这样的情景是否又令你想起自己纯真难忘的童年呢?
        本课中,老师有意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内在的生活经验得到激活,从而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切入点,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有了对话,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诗中牧童的生活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二 、从文本出发,启发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在一首古诗中,古诗的一字一词都是诗人反复推测、琢磨出来的,字的意义也很深远。不是所有的字都有词可解释,所以古诗中许多谴词造句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具有一定的朦胧性,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地去强调学生去记,最主要的是理解,并让学生展开想象,让学生自由发挥,感受不同的美。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汉姆雷特”。
        这就要从一首诗的整体上去把握诗的感情,又要体会诗中某些词句的感情色彩。前面老师已经带着学生进入了情态,学生们和牧童也有了情感交流。这时,老师抓住三个重点字来贯穿全诗。
        “铺”字,老师通过组词“铺床”来问学生:“‘铺床’,你们感觉怎么样?”在学生回答了“很舒服”后,老师很快就接着让他们读,读出舒服的感觉。这正是当时牧童在原野上玩耍的心情,感觉很舒服。那么假如你在如此广阔的原野上,你会怎么玩呢?突出小牧童悠然自在的心情,这广阔的原野带给牧童多少乐趣啊!“弄”,老师让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比较与牧童弄笛的不同。在大家的回答中体现出牧童弄笛的轻松自由。想怎么吹就怎么吹,想在哪吹就在哪吹,这就是“弄笛”。这样的笛声也是优美的,轻松地,愉快的。还有“卧”字,牧童怎么舒服就怎么卧,体现出了牧童没有任何束缚,自在的心情。
        三、让学生入“画”,入“诗”,领悟意境之美。
        古诗带给学生的往往是枯燥、乏味,老师解释,学生记。总是让学生提不起兴趣,那么作为教者,我们就应该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入“画”,入“诗”,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诗人、画家。这样,学生不仅有了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去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古诗中的想象通过学生的诵读来实现。《牧童》这首诗,在课堂上,老师就放开让学生自己去想象。比如:在分析“卧”字的时候,老师这样问:“如果你是小牧童,你会怎样卧?”此时,小牧童卧的姿势就在学生们的脑海里浮现了。当学生能够当堂联想、想象到这样一幅生动的画面时,便是入情入境了。还有在牧童弄笛的情景,老师也是让学生自己想想画面:牧童是怎样吹笛的?文字结合画面的想象,更能让他们进入诗境。引导诵读,在想象画面之后就让学生读,感受之后再读,有所领悟之后又读。
        在《牧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中,同学们可以想象一下,牧童一天都会玩些什么呢?这时学生们的想象范围更广了。(学生积极回答:放风筝、钓鱼、捕蝉、追蝴蝶……)而且还以诗为证。这不但放大了学生们的思维,而且还可以积累更多的古诗。一幅幅立体的画面在学生脑海中浮现加工,老师逐步引导学生步入诗的意境,使他们如见其景,如见其物,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达到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融。
参考文献
[1]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小学语文教学,2006,(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