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苑素梅
[导读]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在深入探讨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前景、困境基础上,把控融媒体传播优势,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全过程,并通过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提升教育者融媒体素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创新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人心。

苑素梅   山东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90
【摘要】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在深入探讨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前景、困境基础上,把控融媒体传播优势,将其融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全过程,并通过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理念,提升教育者融媒体素养,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创新融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等途径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融”入人心。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1-178-04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the media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AN SumeiQI Mengxu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singtao  266590  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era of media should "follow the trend, plan and act in response to the situation". Delve into media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e prospect of trouble, controls the media advantage, blend in the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eaching, and through the transform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concept, enhance educators in harmony of media literacy, optimize the environ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financial media teaching methods to mak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 theory "melt" into the heart.
       Keywords:Media integr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Promotion by integration

       “融媒体是指一种建立在互联网思维上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有机融合的产物,融媒体既不是新媒体,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媒体,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在人力、内容、传播等方面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传播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第十二次全媒体时代和融媒体学习时重点强调“推动融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融媒体更是发挥了自身优势,在复工复产、产业助农以及“空中课堂”在线教学等多个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融媒体以后的深化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时下,网络和数字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塑造着全新的媒介环境,加快融合发展已成为主流媒体革新图存的必然选择,成为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由之路。然而,融媒体的发展并不是为了简单吸引受众、增加收入,归根结底是要运用信息技术的革命成果,促使融媒体更快更强的发展,推动党的声音传的更快、更大、更广、更远,主流舆论做的更大更强,提升融媒体在社会的美誉度和向心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精神保障、舆论支持、技术支撑。融媒体时代,积极推动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融合发展,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顺应时代潮流的基础上充分实现 “教学资源通融”“教学内容兼融”“教学方式互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如虎添翼”。
       一、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前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融媒体的深入发展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精准衔接融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关系,准确把握融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前景”,有的放矢的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
       (一)融媒体进入课堂与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共生”
       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1963年,毛泽东明确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加快科技创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技术进入高校课堂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大学生的需求在不断更新,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堂的创新发展也亟需融媒体的“融”入,不难看出,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彼此依赖,取长补短,共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发展。融媒体进入高校课堂势在必行,但只有从大学生的需求端出发才能加快推广速度,提升教学效果。《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提出“要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优质资源在各区域、层次、类型的高校间共享共用”[2]。《纲要》充分表明,单一课堂教学手段已经不足以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对教育方式和教育载体多样性、多变性、生动性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改革刻不容缓。融媒体时代,学生在哪里,受众在哪里,思想政治教育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以融媒体为教学载体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要应势而动,“融”人心。当下,如何科学地发挥融媒体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发展,构建最优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成为高校面临的共同课题。因此,高校必须充分抢占融媒体发展先机,满足新时代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紧跟形势变化才能科学化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呼唤融媒体的“融入”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3]500。可以看出,环境是人的活动的基础,而环境是通过人改变的,伴随环境的改变又会引起人的改变。融媒体大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有了新的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满足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要求就要考虑如何构筑“融媒体+思政”的教学新模式,打造全新的思政课堂,营造全新的教学能量场。在这一过程中,就必须要有融媒体技术、平台等优势条件的支撑。“融媒体+思政”教学新模式是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性方案,加快“融媒体+思政”教学模式的发展完善有利于发挥其“头雁”效应。《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指出,办好思政理论课,要“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扎实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把新媒体新技术引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平台和网络集体备课平台”[4]。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础上,通过融媒体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利用融媒体先进的技术优势,推出让人眼前一亮、精神一振、心中一动的优秀思想政治教育作品,加强师生间在融媒体平台中的紧密联系,以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第一手信息,占据思想引领和舆论引导的制高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敢于引导、善于疏导,更好地在多元中立主导、多样中谋共识、多变中把方向,在全媒体舆论场上树立起思想政治教育的“定海神针”,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着力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福音”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为基础,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桥头堡”的地位,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化,以“渗透式”“浸入式”“参与式”的教学手段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力一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努力的方向。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重点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不难看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掌握核心科学技术是在全球竞争中获得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融媒体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融媒体高效、科学的运作模式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借鉴,高校可以进一步挖掘融媒体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功能优势,探索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加快二者优势互融,推动社会主义主旋律在大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和互联网内在发展规律,呈现出了时代化的良好态势。融媒体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利用融媒体对高校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打开方式”,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效果、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教学,另一方面能为管理者更系统更精准地管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地点、时间提供了新思路,避免了思想政治教育因时间、地点、方式、方法等的不同而出现不合时宜、不科学甚至不正确的声音。可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融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助力中国梦实现的“催化剂”。
       二、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困境”
       伴随“5G”数字技术的稳步发展,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多种媒体互融共存的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融媒体的发展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难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亟待转变
       汉代散文家桓宽在《盐铁论•忧边第十二》中提到“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强调聪明人会随世事变化而改变策略,主张与时俱进,因势而谋。正如马克思哲学强调的那样,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有些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过去有效,但在现在未必可以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创新发展。教学改革的态度,教学理念的高度,教学内容的高度,是决定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的前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主要是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种内容、方法等方面的观念总和。就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一般是灌输式的“教”与“被教”的恒定模式,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一直担负着传道解惑的责任,为学生答疑解惑,为社会培育栋梁。融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相较于传统教学已经有了新的突破。融媒体教学正逐步走进高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加信息化和科学化。融媒体的“融入”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即学生不仅是单向的“求学者”,也是也是教学的“传播者”。然而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却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仍然坚持陈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念,也没有掌握好新兴媒体的内在规律性,思维仍停留在传统教学载体的使用上,对新媒体以及新技术的使用仍存在排斥心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瓶颈是传统教学观念的枷锁束缚。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和理念转变。对融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前景的短浅认知,对数字科学技术的轻视,对新时代大学生需求的漠视,使传统课堂教学停滞不前。将新媒体单纯作为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是传统教学从开始接触信息化教学改革进行转型,到“融”入融媒体打造新型教学平台,推动思政课堂转型升级一直存在的改革误区和错误观念。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无论课堂教学形式多新颖,传统教学的思维方式依旧固定不变,仅仅是传统媒教学式的迁移和复刻。
       (二)融媒体的应用对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
       伴随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应用的丰富,融媒体的深入发展,以及疫情防控期间数字科技的全面加速,“空中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快速发展,以目前的网络教学资源与传统课堂进行“自救式”的融合几乎已无胜算。近年来,各高校纷纷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然而,教育者在信息化课堂的设计上,会不自觉的依赖第三方科技团队,教师大都会把课堂要求与教学形式发送给技术团队,由他们去设计课堂,由于第三方科技团队大多以网络、软件技术人员为主,对教学内容缺乏理解和认识,所以只会对教师的课堂进行单一的数字转化,缺乏思政课的亲和力。也有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始盲目追求融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将传统思政教育课堂整体搬迁到“线上教学”,致使学生学习氛围下降,学生学习的“临场感”缺失,教学效果下滑。技术与内容的貌合神离,无法达到教学改革的效果。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跳出将传统课堂搬进线上课堂的误区,探索更具前瞻性的课堂教学设计。此外,融媒体环境下,对教育者的媒体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式,进行传统与新兴的融合,首要的关键问题就是技术能力。目前,互动式教学新平台、体验式、沉浸式的教学新方式实际上拼的就是教师对技术的使用和掌握程度,是否具备多种融媒体教学软件熟练使用以及自由切换的能力;是否能够有效利用融媒体设计、制作相应的教学内容,将新兴教学载体与传统教学载体科学融合,改进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是否具备较强的交流互动能力、过硬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是融媒体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提出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必须要开放,教育工作者应跟上信息更新的步伐,扩宽知识面,不断丰富提升自我,夯实作为思政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真正实现思政课“请进来,走出去”的教育目标。当下,高校开始注重培养高校教师的媒体素养,弥补思政课教师在技术方面的“先天不足”,加快高校人才的转型升级,打造“融合型”教育工作者。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环境“复杂化”
       融媒体时代,信息资源的传播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融媒体中心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最新信息。然而,部分人为了博取大众关注,获取流量,都急于争抢“第一个发声”,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深入调查而呈现的信息虚假性现象更是不可避免。新兴媒体逐利性质的信息传播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信息传播内容的真实性、正面性很难保证。新媒体如何坚守主流阵地,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陷入了两难的窘境。与此同时,随着抖音、快手等新兴媒体传播方式的盛行,言论的发表和信息的传播更是空前自由,信息的传播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分处不同物理空间进行实时的交流互动,大量的网络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2020年7月,“杭州杀妻案”一直处于微博热搜,引发了网友的持续关注讨论,各种声音充斥网络。在案件告破过后,一起“四川安岳杀妻案”又再次登上热搜,一时间各种类似的案件纷纷呈现在大众视野,营造了一种“恐婚”“恐恋”的氛围。学生身处于融媒体时代,不可避免地会被一些消极思想影响。可见,海量网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实时交互,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便捷多样,信息内容鱼龙混杂、难辨真假。


对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适时关注时事热点,对热点进行正确的分析解读,给学生以积极正向的引导。此外,网络空间虽然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但其仍是一个虚拟空间,过度依赖于网络虚拟空间的交流一定程度上会冲击着现实的人际交往活动。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教学环境,如何使融媒体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净化教学环境是促使大学生过滤、克服那些“污染”视觉和心灵的信息,使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已成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
       (四)传统与新兴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碰撞”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仍有部分教育工作者坚守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即教育者在课堂上传授知识,受教育者被动地接收这些信息。然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不是简单知识搬运累积的过程,思想的改变要依靠师生、生生之间思想的交流碰撞来实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般都是在相对固定的物理空间展开,传统课堂是大学生学习交流的主渠道,教育工作者主要依靠课本知识讲解的形式展开教学,教育内容也相对单一滞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易被手机等吸引,课堂则呈现教师全程讲,学生听不进去的“怪圈”,师生互动性差,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融媒体在“融入”教育教育的过程中,势必会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方式的权威性与新兴教学方式的时代性在融合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新旧方式互相碰撞,新旧教学思维相互掣肘,导致教学改革流于表面,势合形离。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危机感、焦虑感,但又因为没有找到冲破这种枷锁的方法而陷入“等靠要”的困境。传统与新兴教学方法没有谁更优越,只是时代在改变,科技在进步,教学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融媒体思维模式下,学生至上、内容为王、体验为先、实时交互、大数据保障已然成为教学常态,单纯的单向教学方法,已经完全落后于融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站在信息化生态系统中,认识和发现融媒体在教学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学会接纳与利用,利用融媒体优势对教学资源重新进行整合,打造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的升级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模式。
       三、融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途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融媒体背景下,各行各业的信息传播能力显著提升,人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媒体的深入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紧抓融媒体发展大势,运用融媒体技术、传播等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一)琴瑟和鸣:紧扣时代新需要,转变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理念
       1.坚持融媒体发展理念,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讲到:“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3]11。融媒体的出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而言,如何在多元文化交流碰撞的融媒体时代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师应研究的重要方向。先进的教育发展理念是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关键之一。“媒体融合发展”新形势下,各高校应积极主动地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利用研究,大胆使用融媒体开展工作,并对其在教学应用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为融媒体更好更快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搭起前进的“阶梯”,推动融媒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发展,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的共融互通,催化思政教学“融合质变”。为此,高校应积极邀请从事融媒体教学应用方面的专家对高校教师进行融媒体相关知识技能培训,使融媒体得到正确的解读与应用。
       2.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思政内容体系
       《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因此教学改革更要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出彩”[5]。融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在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同时要牢记内容是根本。因此,高校应不断完善思政内容体系建设,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核心内容的甄选和整合,把思政课最有价值、最精华、最前沿的部分传递给大学生,同时适当增加深受大学生喜爱和关注的话题和时政热点新闻教学模块,提升大学生对时政热点的分析能力及辨别能力,同时通过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全国各地思政教师可以实现网络资源共享,集体探讨新的思政方案,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切实增强思政教学效果,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功能。
       3.教学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位,发挥学生主动性
       融媒体时代,信息的获取和发布更为方便快捷。大学生可通过抖音、快手、腾讯微视、今日头条等软件获取各种信息。与此同时,为了增加软件的使用率,软件在设计时大都会利用大数据技术,筛选受众感兴趣的信息并进行实时推送。学生会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与网友进行及时的反馈交流。教师可以主动学习并利用学生使用率高的软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正向引导,真正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及时关注网络信息,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并通过超星、智慧树、学银在线等平台发布新鲜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自学课件和便于深入学习思政理论的案例、视频等,搭建学生网络自学板块;学生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产生的问题与想法可通过师生、生生网络互动模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讨论互动,建立起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网络与课堂之间的互动体系,便于大学生更为深入系统的学习思政理论知识。
       (二)与时偕行:培育“融合型”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1.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提升融媒体能力素养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4.5%,网民规模约为9.04亿,其中,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到了4.23亿,相比于2018年底,增长了110.2%”[6]。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以“空中课堂”为代表的在线教学更是为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可见,学生群体对互联网的利用程度在不断增加。在互联网教学不断深入发展的环境下,教育者媒体素养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工作难度。因此,教育者应提升媒体素养的能力,紧跟融媒体发展步伐,及时对融媒体进行了解学习,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将融媒体科学地融入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不断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从而增加大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2.与时俱进,提高教育者融媒体技术使用能力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蒂曾说:“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7]71。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都侧重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研究创新,而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功底与融媒体技术使用能力兼备的“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成为一名“融合型”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做到守正创新,在掌握传统媒体使用技术基础上,要将新媒体技术科学合理地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打造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新气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者应紧握融媒体发展大势,在精准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和提升融媒体技术使用能力。
       3.发挥融媒体优势,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教党函〔2019〕90号)提出“深入推进思政课思路创优、师资创优、教材创优、教法创优、机制创优、环境创优,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优化工作格局、加大精准施策力度,展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新气象新作为新担当,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8]。融媒体时代,发挥融媒体传播、平台、技术等各项优势,促进融媒体又快又好的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新平台,为高校媒体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和方向引领,让广大师生在熟练掌握融媒体的操作技术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觉悟,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及其管理人员在融媒体时代站稳脚跟,与时俱进,从而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亲和力。
       (三)筑巢引凤:整合融媒体资源,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1.强化舆论引导机制,提升网络法治意识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论文《人类激励理论》中首次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求按照从低到高的阶梯状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尊重和自我实现正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需求,加上融媒体的深入发展,大学生可以借助融媒体便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我,因此舆论的生成以及传播变得更为迅速。为保证舆论的正面性、积极性,必须在完善舆论引导机制、提高舆论监督水平上下功夫。发挥主流媒体对时事热点的引导监督作用,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确保报道内容的准确性、客观性、时效性。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不断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材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网络法治意识,定期开展融媒体舆论管理法律法规培训,保持大学生对法律法规的领会能力。
       2.利用大数据精准化,整合网络教育资源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下发了“停课不停学”的通知,网络教学资源占据了学生的视野。大学生可通过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站、学习通、学银在线、智慧树等线上学习平台上发布的在线课程进行线上学习。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学习的教学资源增加,另一方面,如何在琳琅满目的教学资源中为学生选取最适合的资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难题。大数据技术的出现,为这一难题提供了答案。众所周知,大数据强调“全面”“精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精准地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方面的相关数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以大学生为中心,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深入了解本校学生的特点、思想、兴趣、目标、需求、规划等,通过归纳整理,为大学生选取更具针对性的网络教学资源。
       3.甄选网络信息资源,净化思政育人环境
       融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时代特点和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呈现出时代化的良好态势,然而广大师生如何在良莠不齐的信息海洋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新时代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及时准确地收集、整理、归纳网络上每天的热点、焦点话题,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对于不利于党和国家的言论及谣言进行及时的处理。通过网络师生互动平台(微信、钉钉、QQ等课程群以及微信、抖音等官方账号)给与大学生及时的思想引导,守护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关键阀门。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心理需求,巧妙运用融媒体信息资源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做好学生前进路上的“领航人”,使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更加澄明,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搭台唱戏:利用融媒体技术,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1.完善“互动”平台,实现教学智能化
       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方式创新,要科学利用融媒体,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教育教学智能化,增强思政课吸引力。教师可借鉴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采用的“5G+8K”超高清直播方法,将其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通过互动直播,拉近与大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伴随感和参与感,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融媒体的迅速发展,广泛应用于互联网文化互动的UGC(用户生成内容)模式也可以借鉴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H5等融媒体新技术大量收集学生创意内容,将任务式实践教学转变为参与式实践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教育教学的倍增效益。
       2.借助VR体验,打造视听化教学享受盛宴
       教师可借助全景VR等融媒体技术手段,为大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让学生观察到在校内不能观察到的事物,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互联互通。同时,以VR体验馆为基点,通过色度调换、新旧对比、声音代入、立体人物等的技术加成,使虚拟的空间真实可感,让大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案例素材,以达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融媒体技术的使用,突破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载体建设的桎梏,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真实可感的教育教学阵地,让融媒体不再仅仅是漂浮于外的视听感受,而是根植于心的精神需求。尤其是与思政教育的联姻,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单调既定的单一理论而是活泼生动的视听享受,不再是刻板的历史故事而是鲜活的时代再现。
       3.科学运用融媒体技术,做响思政教育品牌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融媒体技术的出现,给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优质的资源服务平台,实现了资讯、信息传播的快捷化,恰恰弥补了人们在教育学习中心理体验。通过融媒体这种超越时间和空间局限的新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受众群体不再仅仅局限于有学习兴趣或课堂内的师生,而是扩大了受众群体的覆盖面并拓宽了受众的学习范围。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创新发展过程中,只有保持自主创新定力,将融媒体技术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思政教学“更上一层楼”的目标。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进行科学创新是十分必要的。高校可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融媒体工作室,将各类主题教学、系列活动实践根据不同要求,利用校广播台、大学生电视台、校新闻中心、两微一端等渠道,最大限度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结语
       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挑战又有机遇。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日趋成熟,但随着科技进步带来的融媒体应用普泛化,思想政治教育也需与当前高校师生思想状况和现实需求相结合,与融媒体技术相结合,与时俱进,以此更新与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途径和范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相结合,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改进中不断丰富。随着融媒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生动。但无论传播形式怎么创新、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内容为王仍是不变的法则。只有始终保持内容定力、专注内容质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站稳脚跟、保持核心竞争力。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正视并充分利用融媒体特点,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这既是新时代“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国家把握高校师生意识形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途径。推动融媒体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发展,利用融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和亲和力,更好地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廷勇.推动媒体融合 由相加相融到纵深融合[N].光明日报,2019-02-25.
[2]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教思政〔2020〕1号)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5/15/content_5511831.htm.
[5]教育部.《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9〕8号)
https://baike.so.com/doc/28834883-30300425.html.
[6]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北京: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2020.
[7]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
[8]《“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教党函〔2019〕90号)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909/t20190916_399349.html.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