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活化策略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张琴
[导读] 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命为本,生命化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脚本式教学模式,实施生命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立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设计以生活要素为载体的教学方案,与道德和法治理论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张琴    四川泸州市长江小学校  四川  泸州  646000
【摘要】道德与法治是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的生命为本,生命化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脚本式教学模式,实施生命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生活,关注生活,立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设计以生活要素为载体的教学方案,与道德和法治理论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1-170-01

       生活化教学方式应用道德与法治课程是由“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小学生特点决定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需要将理论结合实际,运用生活化的实例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助于营造良好的课程学习氛围。
       一、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学生品德的养成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良好的品德是学生发展的首要前提。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向导,具有言传身教的功能。学生始终是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把德育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的培养,及时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在教学《说话要算数》这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养成说到做到的好习惯。笔者以教材中的“爱保证”同学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自主观看教材内容,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课堂问题,比如,“爱保证”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果你是他的同学或老师,你会对他说什么?接着,笔者引出本课的主题“说话要算数”,并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探讨,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身边的“爱保证”,并说说自己是不是也当过“爱保证”呢?学生们在讨论过程中异常积极,每个人都结合自己的个人生活经验,说起身边的“爱保证”,有的学生说“我身边的爱保证就是我爸爸,有一次他跟妈妈保证不喝酒了,结果第二天又喝到很晚才回家。”“我上次就跟我妈妈保证说数学要考到95分,结果只有80分……不过我下次会努力做到的!”笔者借此机会,向学生表明说话算数的重要意义,并告诉学生,生活中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学生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明白了诚实守信的内涵,并进行了自我反思,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此外,笔者还带领学生探索传统文化中的守信与失信的小故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鼓励每个学生力争做一个说话算话的守信人。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国因法而昌,法因人而贵。法治观念的培养对小学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无处不在,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才能使社会和谐有序。然而,脱离现实生活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最大的问题。


如果教学内容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很容易使学生形成心理偏差。他们认为课程内容只是片面的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生活联系不大。他们没有意识到道德与法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价值,自然也就谈不上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法治理念融入生活场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情境,了解生活中的法律法规,并学习相关知识,从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买东西的学问》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学生都有过独自购物的生活经历,因此,笔者在课前要求每个学生上课的时候带一件自己独立买的包装小食品到课堂上。然后笔者以问题导入主题“你们都独自去过哪些购物场所买东西,买了什么?”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分享各自的购物经历。紧接着,笔者为学生创设购物时的情境,提问学生:“买东西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细节?”有同学说“生产日期”。“对,那你们都看看自己买的小食品的生产日期是什么时候呢?又是什么时候过期呢?”学生们纷纷开始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笔者接着又提问:“如果买到过期的食品,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老师给学生介绍购物时的法律法规,解读相关权益保护法,教学生购物时如何索要发票作为购物凭证,以及在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时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许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懂得如何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培养良好的法治意识。
       三、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陶行知先生强调学生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去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而且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个人素质。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发中,教师不仅要局限于课堂和学校,更要带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世界,走进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现实生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体验中获得实践经验,从而巩固课堂知识的学习,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解和对法律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生活离不开他们》这一课时,笔者在课前以“劳动者”为主题,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劳动者的素材,并针对每一位劳动者,说明其劳动特点,再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收集的素材广泛,有清洁工、警察、农民、建筑工人等。笔者也事先准备了一些与劳动者题材相关的微视频,在课上运用多媒体播放给学生,通过视频内容加深学生对各种劳动者的认识,体验到劳动人民的不易。理解清洁工的辛苦,不随意乱丢垃圾;理解农民的辛苦,不浪费粮食;理解交警的辛苦,牢记要遵守交通秩序……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能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感恩他人的付出,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总之,要实现德育法治的生命化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知识来自生活,影响生活。立足于学生生活的德育与法治教学,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郑淑琴.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0(23):30-31.
[2]蒋后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教育观察,2020,(07):30-31.
[3]王振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20(81):121-1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