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概念课中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21年1月   作者:刘少杰
[导读]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并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刘少杰    南乐县韩张镇罗庄小学
【摘要】“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并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既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情境,提高教学效率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3-7667 (2021)01-168-01

       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教材的需要,努力为学生因时、因地、因材、因人制宜地创设有效可行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下面就怎样创设有效情境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
       二、应与课本教材相结合
       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工具。教师应该学会利用情境创设方式进行教学,但是必须在结合课本教材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不能随意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设置,这样不仅无法提高教学效果,还会让课堂教学变成形象工程,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因此,教师要紧扣教材创设情境,这样才能体现出情境创设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导入课题: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们一起放风筝吧。这样引入似乎与数学知识没有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借助生活实际去建立联系,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风筝图片,并在下面标明风筝的价格。假设一只风筝5.5元,就可以询问学生买四只风筝一共需要多少钱?这样就可以在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建立联系,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三、创设情境要结合生活实际
       创设教学情境不但要结合课本教材,还要与生活实际联系,这样才能简化教学内容,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目的。比如,在讲解“长方形的面积”时,不太理解面积这个概念,教师就需要结合生活实例为学生解惑:学校要建一个大操场,那么需要在操场上铺多少草坪呢?教室窗户上安装的玻璃是多大呢?如果给这栋教学楼换新玻璃,需要买多少玻璃?草坪有多大就是指草坪的面积,多少玻璃是指玻璃的面积。另外,面积的单位是有很多标准的,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单位的不同与面积的大小有密切关系。这个概念也需要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这样学生才能透彻掌握,从而全面了解面积知识。
       四、要在情境中探究知识
       (1)在操作情境中探究新知。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


“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时,教师让学生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观察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通过操作思考使学生初步感知长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系;再让学生用面积单位量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的装饰板的面积,列表统计,观察分析表中的数据,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操作、思考中实现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再创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交流情境中讨论学习。实践证明,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时,教师让学生判断“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16”的正误,学生意见产生分歧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组际交流,使学生知道可以从周长和面积的含义、计算方法及计量单位这三方面去比较区别周长和面积的不同,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感受到思考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进行。
       数学概念的建立是整个概念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整个概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步。数学概念的建立需要一个认知的过程,小学生需要对数学概念进行直观、具体、形象的感受,在头脑中建立起表象,再去了解其本质属性和特征。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切实帮助学生正确地建立数学概念。,在揭示数学概念的内涵时教师要让学生抓住其关键词,正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各阶段环环相扣。教师在概念教学中,要结合概念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设计不同的程序,采取多种有效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数学概念的同时,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數学教师利用情境创设开展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在应用情境创设策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调整教学思路,针对课堂进度提出合适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思考方向,重点攻破教学重难点,逐步形成数学思维。比如,在学习“小数乘小数”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这样设置情境:某名同学不小心把他们班上的玻璃打碎了,需要重新买一块回来换上,玻璃长1.5米,宽0.9米,大家认为应该怎么算出玻璃的面积呢?怎么列算式呢?这样学生就会立刻明白本堂课的主题就是小数乘小数,但是怎么算呢?学生继续陷入沉思,教师就可以启发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了小数乘整数,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呢?学生的思路经过教师点拨就打开了,很快列出了正确的式子。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诱发学生探索性思维活动。当然,情境的创设并非信手拈来,情境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和学生,并且使情境创设常变常新。只有这样学生积极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卞文倩.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华夏教师,2019(09).
[2]罗景玉.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