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植物保护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月   作者:郭延威
[导读]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国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伟大目标,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缘广泛、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这给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普及发展,反而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郭延威    271001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我国各行业的发展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我国人们的生活品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伟大目标,国家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缘广泛、植物种类丰富多样,这给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较大难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运用、普及发展,反而为植物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运用分析
        引言
        我国经济建设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各行业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其成果得到了世界领域的高度认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将信息化技术与植物保护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植物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国内植物保护逐渐趋于完善,不过相对于发达国家尚存在一定距离。加之,法律的不完善使信息化系统也存在一些不足。因此,信息化技术应用在植物保护中有待进一步研究。
        1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现状
        我国的植物保护信息化进程虽然起步稍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我国的植物保护信息技术无论在信息传播硬件建设方面,还是在植物保护信息平台建设方面都取得较大的发展,建立了一批数量可观的植物保护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它涉及植物保护中病虫害预测预报、预防技术等生产、科研管理诸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2008年开始试运行的中国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接收用户提交的疫情信息并通过多级web地图直观显示出来。该平台是一个既面向科研机构等决策者,又直接面向薯农、指导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开放的监测预警决策支持系统,直接为“三农”发展建设服务。主要包括前台和后台两大部分,前台负责信息收集、电子地图动态绘制、化学防治决策支持,后台完成各种信息的检索和维护、统计报表以及代码维护。在信息技术日益高速发展的今天,最大程度地将农业决策技术与先进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向高度综合的现代农业发展,信息技术管理系统是应用较早的领域,相关的系统软件已经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管理及科研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将植物保护知识、web应用技术、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系统(GIS)、决策支持系统(DSS)等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了我国不同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的不同植物病虫害进行监测、预测、预警并提供化学防治决策的功能,这样的系统能够实时接收用户提交的疫情信息并通过多级web地图直观显示出来,使用户能及时掌握疫病发生程度、动态及地域分布,为农民及时预防植物病虫害提供信息。
        2植物保护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
        2.1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运用
        所谓多媒体技术,即“人类通过计算机,完成交换节能型信息的过程;而节能型信息主要由声音、影像、文字、图片等元素组成。”多媒体技术主要在植物保护中的植物保护资料搜集利用、病虫害模拟、植物病理提炼等领域运用广泛。当多媒体技术引入植物保护工作内使用时,能够给植物保护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设、运行提供技术支持,能有效展现多媒体技术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在植物保护工作开展期间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植物分类学、病虫害防治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植物病毒分类等系统及数据库技术,实现了对植物保护海量信息的正确分类、科学管理,助推植物保护工作朝科学智能化管理方向有效发展,对植物病虫害现象实现了强力抑制及有效防治,为中国农业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坚实保障,并使中国植物种植及管理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2.2运用网络技术
        构建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将植物保护资料信息输入平台内,从而帮助技术人员把植物保护的信息获得分享与沟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植物保护的问题。同时,针对植物生长时常见病虫害问题引起关注并掌握植物保护的有效措施。通过网络信息能够更为简单、快速,无时间限制;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尽早发现病虫害问题从而得到病毒控制,避免病菌传播,缩减经济损失。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监测预报系统,为植物保护创造条件,确保健康生长。
        2.3构建板块
        1.远程诊断板块,主要是建立视频即时通讯系统、专家数据库系统、专家管理系统与配套支持系统。远程诊断平台可由用户自由选择专家进行远程即时通信,或者通过专家视频会诊、田间诊断、实验诊断等方式,了解发生危害情况,确定病虫草有害生物种类,并出具诊断结果和解决技术方案。2.诊疗支持板块,主要是建立基础支持数据库群,并实现各数据库间的优化链接与检索。主要包括:作物品种信息库、农业有害生物种类与防治方法数据库、植物保护网络服务专家数据库、植物检疫数据库、农药登记产品信息数据库、大型农药械企业及产品信息库、专业合作组织信息库、农资超市信息库等。3.信息发布板块,主要建立四个模块:一是植保技术信息模块、二是植物检疫执法信息模块、三是农资信息模块、四是农产品信息模块。4.技术咨询板块,主要是建立在线及离线咨询系统,并可以给出最优化的防治方法、防治适期、用药品种、用药方法、安全间隔期、药品生产企业、农药生产企业、所在区域供货情况、专业化防治服务合作组织等信息,还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情况查询相应防治信息。
        2.4信息技术与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网络的不断完善,区域网络和全球化网络的基站铺设,对于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不断完善自己的互联网体系,并且在资料共享上实现了全球化的资源链接,使庞大的数据信息网络形成较多的稳定基站,并且依靠稳定的信息技术使其能够不断发扬技术,依靠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技术,实现了全球病虫害的一体化防治,通过动态监测和信息的实时反馈病虫害的预警和远程控制工作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相关系统的建设不断完善和数据的交流应用,使通信技术的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相关领域的信息共享已经做到了常态化和动态化,不断提升了病虫害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上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推广和使用,全国病虫害预测报告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平台建设,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更为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同时对于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和产业调产来说有着一定的指导性实用价值。
        2.5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运用
        数据库技术在植物保护工作中的使用较为广泛,主要表现在植物信息资源的提炼及存储方面,且辅助推动了植物保护问题鉴定及决策工作的开展。通过积极构建植物保护数据库系统,技术人员便可利用系统功能,收集、储存、查询利用各类植物的生长特性、习性、规律信息,而且还可以通过系统准确、快速、精准的查询到相应的植物生长问题及对应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新系统的建立还可以对植物病虫害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反馈,为后续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信息支持。
        结语
        实际上,中国的植物保护信息化水平已经迈入世界准一流行列,但依旧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未来要结合植物保护现状,做好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胡水花.植物保护新技术在生态农业中的应用探究[J].种子科技.2019(12):145,149.
[2]郭奇.农业植物保护技术综合方法初探[J].种子科技.2019(08):71.
[3]秦彩宁.计算机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评《现代植物保护信息技术实验》[J].植物保护.2020(01):2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