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运营安全的风险因素及其改进措施 张燊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1月   作者:张燊
[导读]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地铁系统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各方面性能不断完善,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对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 张燊    310000

摘要: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目前我国的地铁系统与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各方面性能不断完善,成为城市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安全是地铁运营的生命线,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对地铁的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地铁运营;风险因素
        引言
        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需要长时间攻坚的战略任务。近几年,在各主要城市地下轨道交通陆续开通的背景下,地铁运营单位也逐渐开展了运营安全风险管控,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疏漏。
        1.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的定义
        在地铁运营安全管理中,风险大多与生产事故紧密联系,而由于人们对地铁运营环境及功能模块认识视角差异,对于风险管控的定义也有所区别。将风险管控看做识别地铁运营危险、危害时间发生可能性,以及地铁危险、危害严重程度的系统度量。从本质上而言,地铁运营安全中的风险管控主要是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发生风险事故概率。从具体内容视角进行分析,在地铁运营安全中的风险管控过程中,除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险评价以外,还包括应急救援与安全监管、危险事件预警、风险干预等信息。在风险管控阶段,应综合应用安全监管、工程技术、培训教育等措施,尽可能促使地铁运营风险处于受控制状态,降低地铁风险事故发生率,避免因地铁运营风险发生而导致的各类损失,保证地铁运营中乘客、驾驶人员、服务人员安全。
        2地铁交通风险致因机理
        2.1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对地铁运营安全起着主导作用。地铁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地铁的控制、监督和管理都是由工作人员来完成的。因此,地铁的日常运营与人息息相关,人为因素已成为地铁安全运营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地铁的安全运营中,主要是2类人员:(1)地铁运营系统的工作人员包括地铁运营管理企业的相关领导、管理人员和专职人员。他们负责地铁的运营和日常管理,是地铁安全运营的直接影响因素。(2)针对地铁运营系统外的人员,如地铁沿线的乘客和居民,根据有关地铁安全事故数据统计,很大一部分安全事故是由于乘客不遵守系统。由此可见,人为因素是导致地铁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2.2设备因素
        地铁系统由多个设备组成,其运行需要多个部门的合作与配合。因此,设备是影响城市运行安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设备因素方面,涉及列车、轨道、供电等诸多内容。具体来说,由列车因素引起的常见安全事故包括列车偏离轨道。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是列车的超速产生了很大的离心力,使地铁偏离了正常轨道。轨道因素包括试运行阶段轨道建设的失败和维护维修的延误,使轨道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地铁的安全运行。供电因素包括供电系统跳闸现象或地铁电池电量不足,导致地铁在没有足够牵引功率的情况下无法正常运行,从而导致地铁系统瘫痪,引起事故的发生。
        2.3管理因素
        地铁的安全运营离不开统筹有序的管理,当管理不到位时,会大大降低地铁运营的安全性,具体而言,影响地铁交通安全运营的管理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人员更换频率较高,业务能力偏差,整体素质偏低。②由于需求工作人员的数量大以及对人员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工作人员的不足或者重复使用,从而增加了地铁交通发生事故的风险。
        2.4环境因素
        地铁运营也将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①自然环境。地铁运作的外部环境影响,主要原因是天气方面气候带来的自然环境问题,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化的情况导致的外部环境的安全影响。②社会环境。各种大型社会活动的举行,由此会导致人员的激增,使地铁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复杂化。③地铁系统的内部环境。


地铁站点的选址一般以市中心、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地方为主,在便利地铁乘客的同时,地铁风险隐患随之上升。
        3地铁运营安全改进对策
        3.1加强乘客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专业技能
        地铁单位可以组织开展进校园或者社区客运服务类活动,把地铁安全知识向公众宣传讲解,也可通过车站内的媒体和广告等加强文明出行、防盗防骗以及安全知识的宣传,提高乘客乘车安全意识,同时也应该制定完整的应急预案,加强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工作人员应定期学习规章制度,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与应急演练,加强实操练习与考核,提高业务能力,车站内各岗位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客运服务工作,当事故发生时,能够有条不紊地紧急处理,组织乘客疏散,保证地铁运营的安全。
        3.2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
        由于自然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引起的事故只能通过预防来降低损害,如在暴雨等特殊天气时,相关设备的检修维护人员应该加强对重点设备和关键区域的巡视,及时发现隐患并消除。对于车站和电力系统相关的重要设备应该加强日常的安全管理检修和维护,对软件系统定期进行升级。动态管理车站安全隐患,推行信息化与自动化的安全设备,优化自动报警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险情,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能力。
        3.3完善规章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总结国内外地铁的安全管理经验,制定和完善适用于目前我国地铁运营安全问题的法律法规,规范乘客和工作人员的行为,依法进行管理。另一方面,应该制定地铁运营和防灾的应急预案,健全安全运营过程中的责任制,并且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员工,使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科学完整的监督体系。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可以降低运营风险,为地铁运营营造良好的环境。
        3.4轨道交通设备管理
        强化供电系统跳闸管理。由于外界影响因素,在发生跳闸警告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及时处理故障,组织技术人员,运用相关维修设备,及时赶赴现场,并向相关设备使用人员了解故障发生后的现象,认真开展故障排查工作,借助互联网以及其他手段,了解开关跳闸影响范围,进而科学制定处理方案。还应该积极开展设备二次检修工作,在电气设备方面,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方法以周期性方式对其状态展开检测,按照设备情况合理制定预防策略。此种技术一般由多层内容构成,无法全面覆盖,开展二次检修工作时,需要关注设备数据信息收集,进而借助数据确定故障位置,及时更换设备。
        3.5制定应急方案,提升救援效率
        为了能够在发生突发情况或紧急事故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工作,应当事先根据我国地铁的整体运营情况以及从发生的运营安全事件中吸取经验,总结其特点,来制定出具体、全面的应急预案以及救援方案。并且,应当定期地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让工作人员真正地了解在应急方面的策略以及进行紧急救援的方法,来有效地提高员工应急救援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够在发生紧急事故时及时有效地向乘客们进行救援,也只有保障其应急救援的安全及时才会大大提高救援效率,将事故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促进地铁安全运营,保护国民的生命安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铁是城市地下交通的命脉,在当前高速发展的公共交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应当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进行强化,做好及时的预防警戒,在意外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对应的解决措施,保证地铁运营阶段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为城市经济、交通秩序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管国良.地铁运营生产的不安全行为致因分析与预防[J].交通与港航,2018,5(6):69-73.
[2]龚平武.风险管控在地铁运营安全中的应用[J].低碳世界,2018(9):228-229.
[3]靳青天.关于地铁施工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和相关对策解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7):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