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大数据助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优化发展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刘国强1 陈思静2 田月3
[导读] 农业生产离不开光、热、水等气象要素。贵州地处中低纬度高原,属西南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差大、地形切割明显,气候多样性特征显著,农业生产的天气气候条件地域性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1.贵州省贵阳气象信息中心2.贵州省贵阳气象服务中心3.贵州省贵阳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    刘国强1 陈思静2 田月3    550002

摘要:农业生产离不开光、热、水等气象要素。贵州地处中低纬度高原,属西南季风气候区,海拔高差大、地形切割明显,气候多样性特征显著,农业生产的天气气候条件地域性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是农业生产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全省气象部门紧跟信息时代新技术,探索创新气象大数据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为500亩以上坝区产业优化发展提供气象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关键词:气象,大数据,500亩以上坝区
        1 引言
        传统的农业生产“靠天吃饭”,十分被动;农业产业选择和结构调整也缺乏科学指导;传统的农业气象服务“靠人打仗”,技术手段单一,服务针对性不强、信息覆盖面不广、产品精细度不高,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必须通过科技创新破解这一难题。201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所谓“现代”,就是对前沿科技的应用,抓住气象为农服务的核心,帮助农业生产提高趋利避害能力。作为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贵州省气象局立足部门技术优势和我省气候资源,基于气象大数据建立全流程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助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增效,对保障农业增产、促进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主要内容
        2.1聚焦产业选择,着力解决“农作物种在哪里最适宜,气象服务如何为农趋利”的科学问题
        2.1.1精细化气候区划论证制定“布局图”
        提取500亩以上坝区近30年的气象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和气候模型,针对坝区的农业气候资源和气象灾害类型进行精细化分析,为9个市州制作500亩以上坝区农业气象服务手册。围绕十二大重点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分类完成相关产业气候区划论证和引种气候可行性论证,为更好地利用气候资源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科学依据。
        2.1.2卫星遥感技术构建作物“监测网”
        发挥卫星遥感数据资源独有优势,利用高空间和高光谱分辨率等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在遥感图谱认知理论和地面观测的基础上,试点开展大宗作物种植面积提取,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全程监测坝区农业优势品种种植分布结构、长势、病虫害、土壤墒情、估产、结构调整等信息。
        2.1.3构建坝区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库”
        建立100个样本坝区和500个达标坝区的区域范围及种植对象信息数据库,提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气候资源查询。在重点坝区建设68个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依托省级农业气象外场试验基地和各类示范园区,开展多品种引种、气象灾害模拟试验以及特色蔬菜、中药材等优势产业农业气象观测试验,建立各类作物气象服务指标,为开展全省优势产业气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2聚焦技术服务,着力解决“农作物遇到灾害怎么办,气象服务如何促农避害”的对策问题
        2.2.1科学化天气指数保险成为“定心丸”
        省气象局与农业部门和相关保险公司联合,融合农作物产量、实地保险堪损和气象观测等数据,开发气象指数保险支撑平台,形成自动监测触发的客观快捷农业保险理赔方式,气象保险指数实时发布到官方网站,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兜底性风险保障。2019年在贵阳市开展茶叶气象指数保险推广、在遵义市开展辣椒气象指数保险试点。



        2.2.2直通式农气服务数据拉拢“朋友圈”
        建立以农情提醒短信、农业气象APP、微信小程序为主的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渠道,向坝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种植大户等开展重点优势产业全生育期气象服务,用户通过关注特定区域的特定作物,了解农业气象条件及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加入农业朋友圈,实时互动交流和聆听专家答疑。2019年,省级制作发布精细到县的农用天气预报和农情提醒产品信息300余期,通过“农信通”发送信息12万余条,市县两级通过“贵州农业气象”APP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7万余户。
        2.2.3智能化人工防雹增雨筑起“保护伞”
        全省气象部门优化人工防雹增雨作业布局,将600个坝区所在县全部纳入作业保护范围,增加作业装备,补充机动力量,建立“炮箭合一”的智能化防雹增雨作业系统。2019年共实施地面作业2782次,使用人雨弹63155发,火箭弹998枚,作业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防雹有效率达90%以上,坝区内未发生重大冰雹灾害。
        2.3聚焦产销对接,着力解决“农产品怎么才能卖得好,气象服务如何助农增收”的发展问题
        2.3.1标识化气候品质认证打造“好产品”
        针对贵州主要特色农产品,分析农产品气候适应性及产地气候数据,认定其气候品质等级,将认证信息和等级标志应用到产品的销售宣传中,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目前,已完成湄潭绿茶、麻江兔眼蓝莓、丹寨硒锌茶、水城红心猕猴桃等35种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发放标识近20万余枚。
        2.3.2一体化农经网平台打通“供需链”
        综合利用承办的贵州农经网网络平台、“农经云”数据平台和“淘黔宝”电商平台,2019年共发布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6000余条,实时监测发布128个农贸市场农产品批零价格信息42.6万余条,大宗农产品产销对接信息点击查询10万余次,通过三农呼叫热线96888服务9000余人次。
        3取得效益
        3.1御天而行,气象大数据保障坝区农业生产获得肯定
        省政府吴强副省长在省气象局的报告上批示“省气象局围绕全省脱贫攻坚中心工作,在农村产业革命推进中创新工作,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积极贡献”。2019年,贵阳茶叶萌芽和生长阶段出现持续“倒春寒”,根据气象保险指数,投保农户获得理赔526.78万元。智能化防雹增雨作业系统极大减轻干旱和冰雹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威宁烤烟、苹果种植户说,有炮的地方不遭冰雹打,视高炮为“保护神”。
        3.2知天而作,气象大数据支撑坝区产业布局调整取得实效
        省政协罗宁副主席在省气象局报送的蜂糖李等气候适宜精细化区划上批示“这几份报告都有科学性、针对性,望有关区域参考使用”。人民网、人民日报、央广网等对气象大数据助推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专题报道。比如六盘水政府根据气候资源区划指导坝区因地制宜布局产业,49个坝区2019年平均亩产值和农民人均可支配分别比上年同期增加320元和452元,带动3.99万人脱贫。
        3.3识天而为,气象大数据助推坝区产品增值畅销得到认可
        气候品质认证在不增加农业生产成本的情况下,有效提高了农产品的价值。比如福泉金谷福梨经过认证后,每斤售价从2.3元提高到3元,2019年创利润1.36亿元;农经网传媒平台通过各种渠道促成玉屏黄桃等农产品线下交易2324.8万元,助力贫困地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参考文献
[1]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产业革命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意见.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2019.
[2]关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发展的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
[3]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
作者简介:刘国强(1981-),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信息化工作。
资助项目:贵州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黔科合G【2013】4001号);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GJ2015M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