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确定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唐彩永
[导读] 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原料大多都是带有强烈危害的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 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明火和有毒的浓烟,且爆炸时威力巨大,甚至摧毁建筑,结果往往是令人震惊和痛心的。这样危险的产业即使操作中再谨慎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时对企业周围的居民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这类危险的化工行业应远离人群密集的居民区,以防对社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和伤害。

山东万达化工有限公司   唐彩永

摘要:石油化工产业的生产原料大多都是带有强烈危害的易燃易爆的化学物品, 爆炸时会产生大量的明火和有毒的浓烟,且爆炸时威力巨大,甚至摧毁建筑,结果往往是令人震惊和痛心的。这样危险的产业即使操作中再谨慎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为了避免发生事故时对企业周围的居民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这类危险的化工行业应远离人群密集的居民区,以防对社会造成不可磨灭的损失和伤害。文章主要分析了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基本原则,以及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
关键词: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确定方法
        用于生产石油化工的原料、中间体乃至产品本身都是易燃易爆、具有剧毒性及强腐蚀性的东西。无论是在生产过程中还是运输过程中,倘若发生泄漏,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而且事故一旦发生,其涉及的范围很大,不仅会危害个人安全,而且会给国家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鉴于此,需要明确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确定问题。
        1、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基本原则
        1.1伤害标准与无伤害标准
        对于石油化工这种有一定危险性和危害性的产业,有关部门也做出了相应的硬性规定。在这里我们要借鉴EIGA (欧洲气体协会)的说法,提出伤害的两个标准,分别是:伤害标准和无伤害标准。这种明显的分类别表示出伤害的标准, 也体现了石油化工行业也是有危险级别区分的。所以对于石油化工这一危险度高的产业,我们要进行细致的个体伤害承受归类, 避免造成严重的人身财产损失。伤害标准是指由于事件的发生,而导致引起个体痛苦、进行医疗治疗、受伤或致死的概率。而无伤害标准是指所有目标位于危害事件当中时,事件的发生不会造成很严重或不可逆转的影响, 对于目标可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会产生影响。EIGA还规定,若危害事件没有固定的阈值,那么其可取1%的致死率为其人员伤害阈值,若人员伤害阈值为0.1%的致死率,就说明其为无伤害标准。
        1.2个体风险标准的确定
        由上文对伤害标准做出的分类可知,事故发生时的危害大小和是和个体承受危害风险类别为标准的。如想要确定一个石油化工厂建设的安全距离范围,只知道危险频率的类别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知道个体能够承受的危害事件发生时的危害性和损失程度。危害性事故的发生大多都是突发性的,如果在一个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发生了安全事故,那么在周边的范围内所遭受的危害程度,也就是个体能够接受的死亡伤害率是多少。在这里,我们把5至15周岁的人群作为衡量死亡率大小的标准。如果死亡率过高,那么这个个体能够承受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的程度也就要越高。保证安全生产的系数就要越大,控制危险发生的能力就要越强。另外,个体风险标准的确定还要注意具有危害性的项目不能作为增加人们致死风险所要考虑的因素这个原则。
        1.3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计算原则
        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是指石油化工装置与目标之间的最小安全距离。对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进行确定一方面是为了有足够的距离对目标进行保护, 以降低危害事件发生产生连锁反应的概率,另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石油化工装置本身的安全,避免装置受到外界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安全距离不能避免所有危害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伤害,当有灾难性事件发生或有大量危害物质泄漏时, 其是提供不了相应保护的。


因此,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其他措施,一方面可以降低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也可缓解事件发生后所产生的伤害,使危害事件的发生风险可以让人/物接受。
        2、确定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
        2.1对危害事件的识别及其频率进行计算
        我们首先要对以后的危害进行一下细致的估量和计算,最好及早的应对措施和防护预案,来减少事故发生时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当突发事故发生时, 人类首当其冲受到严重的伤害,其次是设备、建筑、财产的伤害。对于在石油化工的生产中,发生事故时常见的危害我们也做了一下总结:环境的和物质的;热量;动能;电;其他等等。在这些危害来临之前,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也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计算和判断。在事故危害中,常见的危害大多是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设备故障、设备没有及时的检查和养护造成的设备泄漏和人为点火这几种。针对这三种典型的危害类型, 我们也要做出相应的应对办法:首先要制定针对人员操作的相关细则和规范,对操作的员工在上岗前要进行严格的专业的培训,制定定期的有任务的考核制度,确保能够熟练的操作设备,最终做到安全上岗。其次,选择安全系数较高的设备进行投放运行,也要对使用设备进行定期的、及时的检修和养护,做到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坚决不滞留问题, 避免危害的发生,保证人身财产安全,也是对全社会的负责。
        2.2评估方法
        关于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评估方法, 我们首先要根据个体对危害的风险承受程度来区别,利用伤害标准来确定安全距离的种类;再根据石油化工装置安全距离的计算原则来计算危害发生时对个体造成的损失的严重大小。拟照以上观点,制定事故模型,依据数据和模型的相互参考,最终来确定石油化工装置的安全距离。其具体方法如下:(1)选取危害事件,并对危害事件发生的频率进行计算,危害事件的发生频率用Fd来表示,若Fd比个体风险标准要小,那么就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2)结合目标处于危害事件当中的概率来计算。目标处于危害事件的概率用Pg来表示,如果Fd与Pg积要比个体风险标准要小,则说明目标在此危害事件当中的风险很小,此情况下,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3)结合对危害事件所采取的减缓措施,用Pm来表示所采取措施的失效率,则危险发生对人体产生的概念为Fd与Pg及Pm之积,若其比个人风险标准要小,则说明对目标所采取的措施足够有效,因此,也不需要对其进行安全距离的计算,可直接选取其他危害事件。(4)对于目标来说,如果能接受所计算的安全距离,那么就可对下一个危害事件进行评估,直至所有危害事件的评估结束。若危害事件的安全已确定,那么目标的安全距离值就是此事件的最大安全距离。(5)如果安全距离不被目标所接受,就需要考虑加强预防及缓解措施了,加上有关措施之后再对安全距离进行重新计算。
        3、结论
        对石油化工安全距离的计算,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有专家判断法、确定性分析法及基于风险的分析法, 但是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与缺点。比如说专家判断法, 虽然具有一定权威性,但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危害事件的分析。确定性分析法采用的是对事故发生的后果建立模型,计算出了最大的安全距离,但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基于风险的分析法却有一定局限性,对于其不能确定数据各类多和模型较大的危害事件当中。因此,对安全距离的确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地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曹军伟.油田井下作业大修施工技术的思考[J].中国石油石化,2017(6):4-5.
[2]李洋.提高水平井大修质量的工艺措施应用[J].中国石油石化,2017(11):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