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 叶建朋
摘要: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境工程,对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实现防洪护岸功能与生态功能的有效结合,相关设计人员需要对其生态护岸状况进行科学研究。鉴于此,本文对城市防洪河道生态环境设计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设计分析
城市的水利防洪堤和河流护岸等形式的建筑物进行设计,在其开展的设计过程中,应该充分继承就地取材的设计原则,从其整体角度出发,同时还要更加注重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和谐发展。为了适应生态环境和恢复水利保护的实践需要,营造水利河道中动植物生存和繁殖所需要的基础条件。此外,在进行城市防汛河道和生态保护护岸建筑形式的设计中,从一个宏观方面来看,尤其是要更加注意节省投资成本,加强相关细部建筑结构的设计。
1防洪河道生态护岸设计构想
1.1满足生态护岸工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应以保证护岸工程建设具有良好的生态性、亲水性、安全性等特点作为其前提,同时还应充分考虑项目投资的效益。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对相关科学技术指标的研究建设,使其建设有序高效,还必须更好地保证河道周边设施的健全与完善,并尽量减少人工施工改造的力度。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使得城市防汛河道及其周边的两岸变得更加灵活,在其设计之初就必须以透水性作为设计依据,最大限度的呈现出最佳的设计视觉效果,使得河堤的景观更加和谐。
1.2满足城市生态环境改善与恢复的功能需求
对于城市防洪河的自然生态保护护岸而言,水沙是城市生态护岸的重要条件,也是河流中各种动植物和水生生物赖以生流存的基础。在现代化城市中,防洪微生物附着于河流的水环境中,加强对整条河流生态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进行设计时就已经充分地考虑了此类影响因素,所以在具体的建筑施工和实践中,需要充分地结合与河流有关的水文定位,对各种生物在河流中的生存状况等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避免了阻断河内各种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失调和不可逆性循环。重视对河流自然生态中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尽量选择绿色、健康、环保、清洁等材料,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而城市防汛河道的生态保护岸工程是以协调各种生态环境的均衡性为目标。
2防洪河道岸坡常见的生态护坡形式
城市防洪河道边坡的生态护岸形式,较为常用的护砌形式有以下几种:
(1)在护坡草架形式上:护坡施工步骤多,河道边坡相对简单,防水性能很好,且由于植物生长,对河道防洪生态景观建设有一定的效益。但不足之处在于草骨架护坡抗侵蚀能力较差,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权衡利弊。
(2)现浇混凝土联锁块式护坡:使联锁块式护坡保护板的整体结构设计变得更加灵活简易,。这种现浇混凝土的连锁块护坡,相邻板块彼此间的结构稳固,整体性能特点都比较优良,并且虽然具有一定的防水柔性,但是护坡外观的整体感觉却很生硬,工程造价也较为高昂,不建议采用这样形式的防洪河道边坡的生态护岸。
(3)新型生态钢筋混凝土护坡类建筑形式:这种适合于防洪性河道边坡地区的生态护坡类建筑,具有耐震、抗压能力良好等特点。此外,还大量地采用 bsc 生物制剂保证了长期的效果,减少了对营养液和化肥的浪费,避免了对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的重新进行增加。这样一来,多元化的动植物搭建,呈现出了设计中的最优效果,使得河道和堤岸的景观也变得更为和谐。
3.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的选择
3.1防洪河流生态护岸选择理念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传统一般以河道防洪排涝为目标,保证水环境安全。因此,随着现代大都市的快速发展,环境与生态景观在城市河流规划设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生态护岸的规划布局中,一方面要选择护岸形式,另一方面要更好地考虑其生态景观的功能需求。
3.2传统“三面光”河道整治的一些误区
过去,国内外对江河湖泊管理工作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过度强调了排洪、市政功能等。因此,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有一条已经硬化了的河道和路堤,俗称“三面光”,并对这些河道进行了整治。“三面光”虽然改善了水的利用功能,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阻碍了水和土地之间的沟通和连接,使得河岸丧失了对大自然、人类及其生态进行修复的利用功能。
3.3防洪河道生态治河成功范例——以塘河两岸为例
在对城市水利防洪河流生态保护堤坝进行规划时,通过对生态保护堤坝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恢复和改善城市水利防洪堤坝的自然功能。,随着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并了解如何维护良好的河流及其他地区自然形式的意义和重要性。
温瑞塘河位于瓯江以南、飞云江以北的温瑞平原,是温州市境内十分重要的河道水系,辖鹿城、瓯海、龙湾、瑞安等三区一市管辖。水源主要来自瞿溪、雄溪、郭溪(通称三溪)以及大罗山、集云山的山涧溪流,流域用地总面积740km2,水域用地总面积22km2,灌溉用地总面积3.29万hm2,年均月平均累计降雨量1694.8mm,年平均径流流量9.13亿m3。
2014年,温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把进一步深入加快推进塘河两岸治理建设工作进度作为推进塘河两岸生态带和文明城市建设的一项工作战略重点和重要突破口,全面实施塘河两岸流域河(段)长负责制,并严格执行纳入各项地方性纪律法规,形成了一个长效机制。
在塘河治理方面,将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塘河上游就是土堤。为防止河流冲击造成堤防垮塌,沿堤防打下木桩和水泥桩;从三溪河下游到塘河,建设生态河道,采用自然恢复堤;塘河中段两岸“三面光”河段,对两岸堤防主体进行了基层软化和防水处理,在岸边铺设大型浮床,种植各类大型水生动物,增加其中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功能。塘河流域实行河(段)长负责制多年来,江河和塘河的自然水质已经基本得到明显的改善,生态景观也已经得到较大的程度改善。
4城市防洪河道生态护岸规划的战略分析
生态设计是属于一种亲水性的河流设计,相关的工程师们还应该特别注重营造一个和谐、稳定、平缓的河流环境。其次,还要充分考虑到城市居民的亲水性需要。在保证设计要求达到综合防汛效果的基础上,应该在河道两侧的建筑物设计中增添一些相应的生态保护护岸空间格局设计,采用相对的高低、分散感建筑设计层次,选择一种河陆结合水陆交通一体化设计风格。只有这样,市民们才能充分享受到舒适的环境,欣赏一下堤防的景观,更好地感受到和亲近大自然。
河道整治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要统筹布局。首先要遵循河流生态的理念,纠正"三面光"的不足。采用堤防设计与海绵城市相结合的技术,构建完善的河水生态循环系统,综合考虑清洁、供水、防洪、治污、绿化、美化等一系列维护体系。从而共同维护人类水生态环境的和谐。对已经修建成的河流,尽可能地恢复河流周边的景观和生态,分段规划设置河流,利用河流梯级槽蓄洪,维护景观区域的水面,建设一条亲水生态路堤和带有现代化人文气息的生态河流,使得河成为一个城市优美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有效地实施了污染物监测,防止形成一种新型的河流污染物。
5结论
总之,在防洪河道整治过程中,要加强生态护岸建设。注意提高防洪河流生态防护坝的透水性原则,加强水利防护坝与防洪河流之间的结构稳定性。另一方面,要遵循生态治河理念,摆脱河道“三面光”,打造亲水型生态河道。要形成一条清水河,一个人水和谐的清净优美的河网,必须将生态、安全、文化、景观等功能与防洪安全、环境生态修复、滨水景观等河道整治任务的总体设计相结合。在有效促进了城市河流与生态系统之间动态平衡的同时,城市防汛河道和城市生态保护护岸的景观也变得更加安全与自然。
参考文献
[1]徐进,许瑞军.黄山市中心城区生态护岸建设实践与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2- 4.
[2]胡湛波.生态护岸技术的研究及其发展趋势[J].水产科技情报,2010(4):4
[3]顾秋平 . 生态护坡技术在生态河道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J].上海水务 , 2016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