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北凹陷准北1井区油气源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2月   作者:韩柱
[导读] 通过石北凹陷准北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碳同位素特征, 与乌伦古地区烃源岩生标特征对比,确定准北1井区天然气来自滴水泉型C1j烃源岩。该凹陷油气来源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

山东东营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地质录井公司     韩柱   257064

摘要:通过石北凹陷准北1井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碳同位素特征, 与乌伦古地区烃源岩生标特征对比,确定准北1井区天然气来自滴水泉型C1j烃源岩。该凹陷油气来源是该区下步油气勘探的关键。
关键字:石北凹陷;油气源对比;准北1井区
        1引言
        乌伦古地区烃源岩以石炭系下统(C1)为主,从烃源岩演化程度分析,石北凹陷上石炭统烃源岩在晚石炭世开始进入生烃门限,晚二叠世-早侏罗世处于生油高峰期,晚白垩世达到高成熟,现今底部处于生干气阶段,中上部仍处于生成凝析油和湿气阶段,顶部处于高熟油阶段。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Ⅰ-Ⅱ2型、分布面积大、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整体成烃物质基础好。侏罗系、三叠系、二叠系发育暗色泥岩,但有机质丰度低,以Ⅱ2-Ⅲ型为主,多为差—非烃源岩,不能给本区圈闭提供充足的油气。
        石北凹陷内准北1井、准北101井在三叠系探明低产气层,周边陆梁油田、克拉美丽气田、滴水泉油田,均获得高产。准北1井、准北101井烃源岩生烃潜力均较差,但这两口井均在三叠系获得低产气流,天然气来源于哪里?
        2油气源对比
        石北凹陷是陆梁隆起石炭系残留凹陷,构造与沉积背景与滴水泉凹陷相似,均发育以C1j为主的烃源岩。石北凹陷及周缘地区C1j为多岛弧链夹持的滨浅海-半深海沉积,以沉积岩发育为主,局部发育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
        近年完钻的准北101井、准北3井与准北1井石炭系均未钻穿,准北101井仅钻遇石炭系巴山组(C2b),准北3井钻遇石炭系巴山组(C2b)和姜巴斯套组(C1j),为一套差的烃源岩。
由于准北1井区均未钻遇到C1j2的有效烃源岩,因此,我们以准北1井三叠系天然气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碳同位素特征、轻烃特征,与乌伦古地区烃源岩标准比对,确定准北1井三叠系天然气来源。
        2.1乌伦古地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乌伦古地区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分为三类:第一类陆相烃源岩C2b:Pr/Ph<1或>1,低γ蜡烷含量,C24四环萜烷含量高,还原或氧化、淡水-微咸水环境,高等植物母质来源为主;第二类海相氧化型(岛弧区)烃源岩C1j(滴水泉型):Pr/Ph>1,高Ts和C27重排甾烷含量,Ts/Tm>1;较高γ蜡烷含量,C19三环萜烷含量高,C24四环萜烷含量低,半咸水环境,低等水生生物-高等植物混合母质来源;第三类海相还原型(弧后区)烃源岩C1j(乌参1型):Pr/Ph<1,Ts和C27重排甾烷含量低,Ts/Tm<1;较高γ蜡烷含量,C21、C23三环萜烷含量高,C24四环萜烷含量低,咸水环境,低等水生生物母质来源为主。
        2.2准北1井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
        从准北1井T、J油气源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图1),准北1井三叠系姥鲛烷/植烷(Pr/Ph)为4.29,侏罗系姥鲛烷/植烷(Pr/Ph)为1.91,滴水泉剖面姜巴斯套组C1j姥鲛烷/植烷(Pr/Ph)为2,乌参1井C1j姥鲛烷/植烷(Pr/Ph)为0.46;说明准北1井三叠系、二叠系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与滴水泉剖面姜巴斯套组C1j深灰色泥岩相似,与乌参1井C1j凝灰质泥岩生标特征相差较大。因此,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准北1井T、J油气均来自滴水泉姜巴斯套组C1j烃源岩。

        2.3准北1井碳同位素特征
        从碳同位素分析结果看(图2),姜巴斯套组C1j样品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均很轻,甲烷碳同位素小于-35‰,以生腐泥型气为主;而巴山组C2b甲烷、乙烷碳同位素均很重,落在腐殖型气的范围内;这一结果与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基本一致,C2b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殖型为主,生成的天然气同位素较重,具典型的腐殖型气的特征;C1j烃源岩的有机质类型以腐泥型为主,低等水生生物的贡献导致生成的油气同位素相对偏轻,具有腐泥型气的特征。准北1井、准北101井三叠系白碱滩组T3b天然气与克拉美丽地区(滴西5井等)的天然气碳同位素特征相似,来自C1j(滴水泉型)“混合型”烃源岩,表现为腐泥-腐殖型烃源岩生成的天然气特征。与来自C1j(乌参1型)烃源岩的泉6井天然气存在明显差异。

        3结论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认为石北凹陷与邻区滴水泉凹陷在构造与沉积背景上相似,均发育以C1j为主的烃源岩。从生标特征、碳同位特征等方面油气源对比分析,均认为准北1井区天然气来自滴水泉型C1j烃源岩。
参考文献
[1] 于洪洲等.石北凹陷三叠系油气源对比[J].石化技术,20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