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雄
国家能源集团湖南宝庆发电有限公司 湖南 邵阳 422000
摘要:燃料管理是电厂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对燃料的采购、仓储、使用过程进行科学监管,合理优化煤质,可显著降低电厂生产成本,给电厂运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电煤市场竞争压力持续扩大的背景之下,电厂燃料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被推上了新的高度。本文对电厂燃料管理进行讨论,重点分析燃料管理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及煤质优化策略,希望对电厂燃料管理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关键词:火电厂;燃料管理;煤质;优化策略
引言
煤炭是火力发电的重要原材料。在电厂经营过程中,煤炭的质量是否稳定,以及燃料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将对发电成本的高低产生显著影响。从电厂各类成本的占比来看,燃料成本占比相对较大,以保证燃料的品质为前提,做好燃料成本的控制与成本管理的优化,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从电厂管理实践来看,优化燃料成本管理,首先需要正确看待电煤市场的发展态势,明确燃料管理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需要围绕燃料采购与使用的各个环节,以及燃料成本的各项影响因素,制定完善、可靠的管理制度。
1 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的重要性
火力发电技术的基本特征决定了火力发电企业生产过程对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消耗量较大的客观事实。从生产成本结构来看,电厂涉及的成本大致可以分为燃料费、材料费、水费、职工薪酬、维修费、折旧费、其他费用等部分,其中,燃料费的占比可超过50%。在生产实际中,因燃料管理不善,导致燃料成本增高的案例并不少见。例如,在采购阶段,采购人员未能正确辨识燃料的质量,导致采购的燃料难以满足实际生产需要,或者燃料的采购成本高出平均水平,都会直接影响到电厂生产成本。因此,从燃料管理的各个环节出发,分析影响燃料成本的主观、客观因素,制定科学、可行的管理举措,将有效降低电厂燃料成本,带来显著经济效益。
在生产管理阶段,对煤质进行监控,合理优化燃料的质量,也是提升电厂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式。以质量验收环节为例,煤炭自身质量的不均匀性、不稳定性直接增加了煤质验收的难度,一旦验收人员未能严格按照验收程序开展工作,或者在验收过程中出现疏忽,导致劣质煤炭流入生产现场,将直接影响发电效率,干扰电厂的正常生产计划,甚至对生产设备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加强煤质监督工作,根据发电任务的实际需要,优化煤质,对电厂成本管理也有积极作用。
2 电厂燃料管理及煤质优化措施
2.1 加强燃料采购成本管理
燃料采购计划的合理性,以及采购燃料的质量,与燃料成本控制密切相关。以保障日常生产计划为目标,采购计划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生产进度安排,参考既往生产数据,合理编制燃料采购方案。以采购量的核算为例,在编制年度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该年度与上一年度的预期发电量、市场电能需求的变化趋势、煤耗率等关键指标,然后初步计算出煤炭的年需求量,最后将需求量与库存状况进行对比,确定采购量。需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采购计划的编制还可以参考历年同期数据,分析每期煤炭采购的实际需求以及计划需求之间的差异,明确需求量的变化趋势。除采购量的控制,采购单价也是影响燃料成本的重要因素。按照电厂高效采购的设想,选择价格相对低廉同时能够稳定提供质量可靠的供货商,与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能够为燃料采购成本的控制带来有利条件[1]。
因此,电厂可在燃料采购的过程中,主动收集各个供煤商的生产能力、供货质量、市场信誉等信息,建立供煤商信息库,然后从中选择与自己采购需求相对应的供煤商,就其供货能力进行相差,筛选出高质量的供煤商。最后,为了减少燃料采购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成本增加的概率,电厂还应当制定采购过程的监管程序,对关键采购环节实施管控。
2.2 完善燃料管理责任制度
从行业发展态势来看,近几年来,新能源的快速崛起,电厂发电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理念对电厂生产提出的新要求,直接降低了燃料卖方市场的优势。要缓解市场发展变化对电厂带来的冲击作用,管理者必须以保证正常生产为前提,逐步推进燃料管理责任制度,明确部门、岗位、个人的管理职责。为了保证责任制度的落地效果,电厂需要制定详细的制度条款,同时配套制定相关岗位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方法,确保各岗位人员各司其职。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度实施期间,监管人员应当及时追踪制度的实施效果,根据管理人员的反馈情况,评估责任制度的规范性与标准性,以便对现行制度进行完善。从岗位考核的视角来看,电厂领导层应当依托现有的管理组织架构,对涉及燃料管理工作的部门、岗位,制定更加细化的日常工作制度或者工作规范,为燃料管理工作提供可靠依据[2]。在涉及燃料成本控制时,监管人员需要结合现阶段掌握的资料,给出工作绩效的评价方法。具体到成本管理实践中,考核者在执行评价方案前应当有相对完善且合理的规划,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真实反映部门管理人员在成本控制环节中是否充分发挥其职能,而企业的领导者则需要以评价结果为基础,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概括,对成本管理方案的调整方向进行决策。
2.3加强管理文化的建设
管理人员对燃料管理的重视程度,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其日常管理行为,继而影响到成本控制效果。根据电厂燃料管理实践,管理人员在意识、能力层面上的差异,可能成为阻碍燃料管理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组织管理人员参加专项培训,是弥补其在能力、意识上的欠缺的重要措施,但由于培训理念、内容以及方法不当,电厂管理人员的培训质量不容乐观。对此,领导层首先需推进成本管理文化在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让各个部门的员工知晓成本管理对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其次,还应当让文化建设与观念转变在一定的保障下进行,如设立基于成本管理文化的预算管理体系,制定企业成本管理文化运行保障机制。以运行保障机制为例,管理层应当围绕成本管理制定各个岗位的规章,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倡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逐步形成良好的氛围,继而保障燃料管理文化在各个工种、各个部门之间的流通。
2.4 引入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系统
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电厂燃料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体现即是管理系统的开发。以燃料管理、煤质优化的网络化、智能化为目标,火力发电行业出现了专门服务于燃料管理以及煤质优化的信息系统。按照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系统的研发、设计初衷,该系统整合了燃料管理、燃料检验、燃料调度、煤场管理、锅炉运行等多个生产环节,对燃料经济性进行在线监测,实时分析燃料燃烧经济性,准确记录燃料采购价格,核算发电成本、耗煤率等主要参数[3]。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管理手段的介入,锅炉运行人员能够及时了解当前的燃料状况,便于及时进行燃烧调整。此外,利用系统在计算能力方面的核心优势,整合、处理不同煤种的相关信息,建立煤种燃烧特性专家分析系统,即时指导锅炉运行人员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燃烧调整,能够充分保证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基于以上分析,电厂可在完善相关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引入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系统,提高燃料管理与煤质优化效率。
3 结语
在市场压力增大的背景下,电厂燃料管理对其长期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电厂燃料管理存在的多种问题,管理者应当深入思考各类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健全燃料管理体系,加强燃料使用过程的监管,重视煤质优化,继而全面提升燃料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苏宏刚. 探究火力发电厂如何提高燃料管理和煤质监督水平[J]. 价值工程, 2019(25).
[2] 杨磊. 探讨火电厂燃料管理现状及优化途径[J]. 科技风, 2019 (036):156.
[3] 和刚. 浅析燃料管理与优化煤质系统对电厂成本降低的作用[J]. 经济管理文摘, 2019, (20):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