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中集控运行的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30期   作者:李辉
[导读]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而对变电站采取集控运行模式,
        李辉
        重庆大唐国际石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 409106
        摘要 变电站是电网系统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而对变电站采取集控运行模式,对电网系统进行实时监控与智能调度。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安全运行,还能提高变电站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降低变电站基点的建设成本。因此,本文着重对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探究分析,并阐述一些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
        引言:电能是日常生活与生产中的重要能源,而变电站又是整个电力系统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对变电站采取集控运行管理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电力公司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电网的故障发生率。基于此,笔者就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探究,并阐述一些个人看法。
        一、集控运行的监控管理区域化
        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实施区域化管理,这种监控模式的原理是将监控操作与调度操作合为一体,并根据电网系统的编号进行分区规划,并记录在监控目录,上传到服务器后台。变电站集控运行的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不仅有利于人力资源地合理优化与分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对电网管理的监控与调度的和谐统一,还能够有效地降低电网的故障发生率。在变电站采取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这种管理模式通过物理区域划分的方式,将复杂的电网系统划分为一个个电网区域,这对预防事故的发生十分有效,一旦出现事故,也大大降低了事故处理时间。
  在实行监控管理区域化时,首先应该对监控、调度这两大类工作进行人员分配。变电站的监控内容除了各个所在区域的电网信息,还要对监控室现场环境进行监控。监控室内偶尔会出现异常情况,例如,气室压力异常和监控系统不能自动复位,这些故障都会影响监控工作与调度工作的进行。因此,监控室的工作人员应该能够清晰地分辨异常信号,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在进行调度工作时,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信息设备对电网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然后采取合适的操作。正常情况下,只需要对变电站基点采取常规的调度方式即可;而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首先应该关闭变电站管理系统,并组建专家小组进行故障检测,然后选择合理的解决方法。变电站的监控管理区域化模式不仅有利于电网的安全运行,还缩短了调度操作的传达时间,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减少了异常处理时间。
        二、变电站两种监控操作模式
        现阶段,变电站的集控管理一般都采用自动化监控管理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加强对于变电站的管理。变电站的集控运行管理模式一共有两种,分别是监控操作一体式和监控操作分设式。实际中的变电站基点会采取两种管理模式,在保证变电站能够正常工作的条件下,尽量减少监控设备与智能操作设备的数量,进一步降低建设变电站基点的成本。


        监控操作一体式系统直接采集电网内运行信息与设备运行状态信息,即根据监控系统接收到的电网数据直接对变电站基点做出操作,当出现电网故障时,会自动上传错误节点与错误信息,并保存当前算法运行的地址,为断点续传记录地址信息。监控操作一体式的智能变电站系统能够统一调度众多电网,特点是高效智能,能够同时处理许多条电路信息的调配与传输,自动化更强,进一步解放人力操作。而监控操作分设化变电站具备更强专业性与反馈效率,由于监控系统与操作系统是分开设置的,在电网出现故障时,监控系统只能将故障数据上传并记录断点地址,而不能自动地根据电网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操作,只能由工作人员进行调配。监控操作分设化变电站虽然自动化性能不强,但是具备很强的专业性与稳定性,内嵌式操作系统使得整个操作流程中的稳定性更强。在变电站基点设置监控操作系统时,常在分散的变电站中安装监控操作一体式系统,在最高一层变电站基点中安装监控操作分设化系统,流水线的操作由智能设备完成,而最高决策式操作由专业人员判定后进行处理,这样不仅能够保障变电站基点的基础功能,还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变电站的建设成本。
        三、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监控点的设置
        在对变电站进行集控运行管理时,一定要选择合适的监控点。监控点间隔过大,会造成监控疏漏,进而导致电网故障发生率提高;而监控点间隔过小,会造成资源浪费。变电站的主要监控对象是请求信号、异常信号、事故信号,其中请求信号不需要过多关注,不需要设置过多设备。
  变电站的监控点可以分为主监控点与次监控点,选择监控点的基础要求是按照均分电网系统的原则。其中,次监控点的监控对象较少,重要程度也较低,只需要安装基础的监控设备、信号采集系统、信号识别系统即可;而主监控点是整个变电站集控运行的监控中心,所有的电网数据与调度信息都在这里显示与处理,要求主监控点空间巨大,设备先进,能够提供实时监控功能与回放功能。在设置主监控点时,首先需要对目标地点的环境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主监控点周围环境较为干燥且无化工污染。在建设主监控点的过程中,一定要对主监控系统与主调度系统的功能进行检查,一旦出现功能缺失或者功能故障,应该立刻排除故障点。一个主监控点安排十到十二位工作人员值班即可,其中正职人员应该安排在百分之七十及以上,这样才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除此之外,在选取主监控点时,一定要尽量分散,一般变电站基点的主监控点不超过五个。主监控点越多,所需的工作人员越多,调度费用与维护费用也越多。
        总结:变电站采取集控运行管理模式,首先通过监控系统对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采集电网数据,通过智能系统与专业人员判定安排调度操作,这样不仅能够对众多电网进行统一调度,减少人力物力的消耗,还能够提高变电站基点的工作效率,当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时,故障的反应时间有所减少,能够尽快解决故障,进一步提高了电网的安全性。
引用文献:
[1] 苏艳鹏,张国伟.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解析[J].《数字化用户》,2018,024,024:242.
[2] 许莉.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J].《神州(上旬刊)》,2018,000,036:261.
[3] 张素风.浅析计算机监控系统在变电站集控中心的应用[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00,004:310.
[4] 杜学龙.冶金企业变电站集控运行管理模式探讨[J].冶金管理,2019(05):102+1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