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管理创新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中国电业》2020年第30期   作者:  李金城1 许建庭1 黎波2
[导读] 对于我国来说,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李金城1 许建庭1 黎波2
        1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   400039   2重庆灿泽科技有限公司          400039
        摘要:对于我国来说,在管理体制、管理模式、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但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具有创新性和特殊性两大特点,这将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困难。在工程建设中,施工方要集中各方资源,深入探索和谋划工程现场施工管理,积极开展工程管理体制创新和理念创新,实现一系列重要的管理创新。
        关键词:特高压输变电;管理;创新
        
        
        1 输变电工程管理现状
        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电力的需求量很大。自2005年以来,这一增长率保持了几十年。在每一个用电高峰期,都要有序用电,这将极大地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荒”的原因之一是电力供应不足。另一方面,也说明输电能力不足。我国电网发展之初,受“重电网、轻电网”理念的影响,电网建设普遍滞后于用户需求,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我国电网意识到弱电对电网的严重影响。输变电工程属于公用工程。早期缺乏电网投资,导致中国电力缺口较大。尽管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投资电网,但很难填补需求,如图 1所示。所以,很多输电项目的持续时间很紧张。计划经济和垄断管理推动了部分项目管理方法。在施工期充足前提下,项目数量少在前期,这种方法也可以满足工程的需要。随着电网投资的增加,技术的快速升级,一般管理经验与策略未满足大型化,工程实施时表现出诸多缺点,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2 特高压工程建设管理创新
        由于这项工程的专业性,我们在施工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管理单位配合各级参建单位,对项目现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和统筹规划,积极开展项目管理体制和内容创新,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特高压建设方法,在项目现场建立专门的管理创新体系。为了提高和奠定现场管理和控制能力的基础,有必要在手段和组织方面取得良好的实践和研究成果。项目并确保项目的有序推进。在管理方面所获得的创新如下:
        2.1 对标管理
        为营造比较、学习、赶超、现场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和提高整个实验示范工程的现场管理水平。招标范围包括:施工技术和设备工具的创新、关键管理人员的落实、施工队伍的投入等,注重安全、技术进步和创新,控制工程进度和质量。
        2.2 信息化管理
        为了充分了解现场施工情况,加快信息传递,进一步利用现场信息技术,提高现场管理速度,建立网络可视化系统,完善和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等多方面的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制定信息管理办法,落实信息管理制度,各方各负其责,并严格落实责任信息传递,确保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2.3 监理“五个一”活动
        监督是现场施工管理的重要层面。为把监督检查职能在现场进一步加强,项目监理“五一”活动在特高压交流试点示范工程中展开了“五一”活动。具体内容如下:“一书”—— — 监督承诺。监理工程师在每个参与试点示范工程的将承诺履行职责要认真,忠于职守。“一卡通”—— — 监督管理程序卡。在整个过程中,单体或单体单元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并把安全和质量控制要进一步加强。“一份报告”—— — 分工项目监理的报告。我们对项目将逐步进行管理,经验教训和技术创新要做到及时总结,奠定了基础为下一阶段。“一对出价”—— — 监督项目部门间的对等基准。每个部门参考通知的部分了解各自的优缺点。“比较评估”—— — 开展项目监督部门和优秀监理工程师的遴选工作。调整积极性对于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单位中,发挥示范优势,发挥先进管理经验,把工程监管水准全面提高。
        2.4 样板施工方法
        为把科研成果转化现在,管理过程和工程建设在示范中,要把实际问题克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施工作业程序要统一,实施“试验试点,示范带动“卓越管理法。科研项目建成后,依托项目实际情况,现场情况由组织专家进行解析和管理,确定适用范围对于每个科研成果,明确结果在实际的技术原则。进行了总体规划对试点计划,确保技术原则的落实,确定项目的实际技术方案。
        2.5 AB 角制
        为了增加重视程度对本项目的施工部门,确保施工单位的项目单位有足够的资源适应项目建设的需要,设立了 A/B 角建立项目经理项目。A-corner项目经理是建筑公司的公司级主管。一般情况下,建设单位负责副总经理的生产和管理。管理业务的中坚力量在施工单位技术由B 项目经理承担,施工现场管理工作有他完全承担。B 项目经理充分利用了建设项目经理,由他承担义务和责任,并行使了项目经理的权利。A 角给了 B 角的行政支持,并协调和管理每个部门的工作,并迅速配置资源加强施工单位。提高了施工单位现场管理的效率是由于协调能力与现场决策两个部分,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需要。
        2.6 设备技术交底
        由于 1000kV 主设备首次开发并首次安装,特性和参数的理解有限。为此,施工管理单位在安装主要设备之前,施工单位由组织设备制造商进行技术披露,然后向西转。每个单位对主要技术参数,技术特点,安装难点,工艺要求,生产厂家等进行了八项技术演示,分别反历史,高阻变压器,变压器,变压器,开关设备,开放式变压器设备。充分了解情况,建立技术交流渠道,制定施实方法给施工部门,组织施工资源提供保障,这个奠定坚实基础为顺利安装主设备在现场。在这之上,积极组织设备制造企业和施工部门前一步进场由施工单位,“入场”,熟悉现场情况,验证相关尺寸,完善施工方案等,并与现场条件匹配进行更深一步详细披露。该计划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
        3 工程的管理成效
        (1)培养了一批特高压管理人才。这是一个很新的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培养一批管理人才是他的一个核心,接着给下一个工程发展做好准备。项目开工前,为奠定基础,专业管理人员会被相关部门组织考察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施工管理单位实施现场项目部门制度,专业管理并且有经验的人会被指派全面负责实施的工作。同时,各参赛单位选派优秀技术人员,丰富现场项目部门的工作,不仅增强了管理力量,而且实现了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各省网络公司派出 15名职业经理人交流施工企业培训,辅以每个现场项目部门和工程管理部门。经过很久项目实践,特高压被他们掌握。在技术管理方面,特高压管理人才会被部分公司积累了。
        (2)通过设备技术披露和早期磨合,各项主要设备安装工作实现了科学规划,流程畅通,默契,主设备进度的质量和安装工艺得到确保了。
        (3)监督单位通过“五个一”活动监督,责任意识要有所提高,工作流程和内容要明确,加强监督检查对施工现场。
        (4)“标杆管理”有效提升了现场骨干人员现场管理率,加强了每个建设单位对特高压现场的了解,促进了特高压现场资源的安全,质量,进步和现场文明每个参与单位。参展展示单位其魅力提供了更高的平台,控制的力度在施工过程中达到了参展单位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提高的目的。
        (5)“示范建设”鼓励各参展部门要进一步利用本身的优点,采用创新施工技术措施和工具,组织全行业务流程,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组织各单位全面讨论实施计划。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施工,总结和改进,效果很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里程碑计划按规定执行,按期完成;为了实现不发生任何事故,安全文明施工;质量要达标。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以预算为最终标准,全面实现安全可靠、自主创新、经济合理、环境友好的世界一流“优质工程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徐宁,薛鹏程.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化与规范化[J].甘肃科技,2019,35(22):108-109.
        [2]李达锋.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2,10(06):21-24.
        [3]郑农. 我国新能源特高压与智能电网建设工程标准化管理[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1):49+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