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权
浙江省血液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电力设备的可靠性是保证电力体系持久运行的关键,电力保障部门应加大对电力设备可靠性的认识力度。本文中首先分析电力设备可靠性的定义和具体表现,随后说明多项优化管理使用电力设备的手段。
关键词:电力设备;电力保障;可靠性;优化管理
引言:电力设备是现代化电力模式中的关键组件,电力保障部门在电力体系运营过程中要深刻认识到电力设备可靠性的重要作用,并在使用过程中秉承优化管理理念,采用多种措施高质量使用电力设备,使电力设备更好的发挥工作性能。
一、电力设备可靠性
1.可靠性定义。电力设备的可靠性与设备本身的运行能力直接相关,如果电力设备在电力体系中持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并发挥自身职责,则通常认定该类电力设备的可靠性良好。可靠性对于电力设备乃至电力体系的运行都是非常重要的;电力设备在良好的可靠性支撑下能够完成既定分内职责,在电力体系中发挥应有的发电、输电等作用;与此同时电力设备可靠性良好也意味者电力人员不必在电力设备维护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因此可靠性还起到降低电力设备与系统运行成本的作用。
2.可靠性的表现。电力保障体系中与电力设备相关的因素众多,在此以供配电设备和设备线路为例说明电力设备可靠性表现。
(1)供配电设备。供配电设备在电力保障体系中承担提供用电资源、保证工商企业用户稳定用电的职责,理论上供配电设备应当保证充裕的电力资源并具备安全的工作性能,由此可见充裕度与安全性是供配电设备可靠性的具体体现。供配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意味着电能的稳定生成,从而保证充足的电能最终达到用户端;良好的安全性能则意味着较高的供配电设备工作效率以及稳定度,最大限度降低供配电设备工作中发生危险隐患的概率,对于供配电设备本身、电力保障体系以及用户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样体现供配电设备的可靠性。
当前供配电设备的使用更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也对供配电设备的可靠性提出全新要求。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有效串联所有供配电设备,显著提升电力体系的运转效率,由此可见供配电设备与互联网环境交互的重要性。供配电设备如果能与互联网环境形成良好的兼容交互,则意味着供配电设备在网络环境中能够更好地工作,提升供配电设备的可靠性能及数据采集与监控。
(2)设备线路。电力设备内部线路结构相对复杂,也是决定电力设备可靠性的重要因素。电力设备内设备线路布局合理、性能稳定则意味着电力设备本身的工作体系是相对稳定的;如果电力设备线路存在问题,则容易导致电力设备运行出现故障;由此可见设备线路的可靠性也决定电力设备的可靠性因此从设计到安装及调试运行要进行持续监控。
二、使用优化管理策略
1.合理设计电力体系结构,发挥电力设备的最佳性能。电力保障部门在规划电网布局时需要综合考虑电力设备的负荷条件,保证电力设备工作在合理的负荷条件下。首先掌握各类电力设备工作性能、参数和特征,通过电力设备的工艺布局实现较好的负荷状态。电力体系布局中应当秉承扩展性理念,确保设计的电力体系能够承担足够的负荷,避免由于后期用电规模扩大导致的扩容现象及需求;当然电力保障体系设计负荷也不能过大,造成电力设备资源的浪费。由此可见在使用电力设备过程中需要统计设备容量设计合适的负荷,保证电力设备工作状态、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并降低成本。
电力保障体系的设计还需要考虑电力设备选址因素,已知工艺布局以及负荷条件的前提下,通过对电力设备的优化布局实现更高的效益。
电力部门在布局电力设备时应当考虑可靠性、投资规模、发电成本消耗等多项要素,将电力设备布局在合理位置。在设计中以电力设备的总体容量为基准,秉承降低线路损耗、控制成本的原则,在进户阶段选择≥10Kv的电力设备,电力体系中采用变配供电方式布局电力设备。
2.秉承节能理念。节能减排、降低成本是电力设备优化使用的重要目标,在电力设备使用中要注意供电负载率参数。以变压器为例,变压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功率消耗,与此同时变压器的运行状态也与负载因素之间呈现不明显的对应关系。通常情况下在负荷较弱的条件下会产生线损,并成为电力体系的线损主要来源;由此可见电力保障体系中仅存在较小的负荷则意味着变压器资源的大量浪费,与节能减排的根本理念严重不符。因此变压器的使用和布局要充分结合电力体系的负荷分布,在电力负荷较大的区域选择多台规格相同变压器并行工作方式,在负荷较小的区域则适当减少变压器的使用数量或工作时间,另外在电力保障体系中还要体现对变压器使用的灵活调整理念。
节能理念的落实还体现在新能源装置的应用层面,根据电力设备工作性能以及电力体系的工作模式,合理选择节能设施并与电力设备协同工作,在完成电力传输任务的同时降低单位能耗。当前电力设备体系中广泛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则是对节能理念的充分体现,通过高效利用太阳能资源达到供电效果,有效降低电力设备体系中其他能量的消耗。
3.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电力设备的优化使用与完善的监控体系密切相关,电力 保障部门通过布局监控体系,加强对电力体系内所有电力设备工作状态与性能的监控力度,保证电力设备始终保持在相对较佳的状态。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为电力设备监控提供了全新手段,当前电力监控体系中整合电力系统常用的各类电力设备,电力保障部门技术人员能够对变压器、计量仪器、继电装置等多种电力设备的当前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及时采集电力设备工作中出现的故障信息,进而实现电力设备以及整个系统工作参数的实时收集。技术人员通过监控平台能够随时检索用电设备在指定时间段内的能耗量,并实现对电力设备过往供电过程的全面追溯,帮助电力保障部门回顾电力设备工作进程并为制定后续供电方案提供一手依据。应用监控体系还能够提升电力设备的工作效率,真正实现监控体系与设备运转体系的融合。
4.优化电力设备运营模式。电力设备是电力体系的核心组件,承担着众多企事业单位用户的供电任务,且单日内用电量也是有所起伏的。电力部门在使用电力设备发电过程中要注意电力消耗峰谷的调节,利用大数据手段分析管辖范围内用户使用电能的变化情况,判断单日内的峰值时段和谷值时段,进而灵活调节电力设备的使用状态,在保证必要供电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电力设备的无谓消耗,提升电力设备使用寿命。电力部门还可以制定灵活的电价方案,针对峰谷时段设定不同级别电价,引导更多用户合理调整用电方案并降低用电成本,最终实现电力设备使用负荷的合理调节。
各电力保障部门应加大电力设备运行能力的管理力度,在部门内部建立规范的电力设备管理机制,明确操作电力设备的详细步骤和规范,指定电力设备巡检中的需要检测的项目以及评判标准,对所有电力设备建立台账并实现对电力设备的不间断维护。
结束语:电力设备可靠性的重要价值已不言而喻,电力保障部门在使用电力设备的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优化管理力度,采用优化运营模式、建立监控体系、秉承节能理念等方式提升电力设备使用效率,更好地发挥电力设备在电力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武星,王瑜,殷晓刚,刘宇,骆虎,曾创. 电力设备状态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 高压电器,2020,56(06):7-12.
[2]刘大平,刘倩,朱灿. 互联网+下的电力设备可靠性监测探讨[J]. 数字通信世界,2020,(06):151+154.
[3]邓志斌. 基于大数据的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0.
[4]陈新春. 刍议电力系统及电力设备的可靠性[J]. 电力设备管理,2019,(1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