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泽青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锡林郭勒电业局苏尼特左旗供电分局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 0113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增加,电力企业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保障电力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电力公司必须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提高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控制能力,降低用电线损能耗,增强电力企业的竞争能力.本文通过分析输配电及用电工程中的线损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关对策,提高电力的输送质量,促进电力企业的良性科学发展。
关键词:低线损目标;输配电技术;创新策略
引言
我国地域比较辽阔,各个地区之间在发电的自然条件和技术设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很多地区对于电力的需求远远超过了本地区的发电量,这就需要从其他电力资源较充足的地区输配到本地区,达到资源的整合利用,然而,在输配电过程中,电力能源的损耗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损耗形式就是线损,如何减少电力能源中线损现象,提高电能的利用率是现代电力企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线损产生的机理
发电厂生产的电能要经过输电线路、变压器、配电线路以及其他电气设备传输,不论是电力线路、变压器还是电气设备,均具有一定的电阻,电量传输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损耗,并且转换成热能散发到空气中。线损是衡量电网结构、布局以及运行经济性的关键性指标,直接影响着电力企业的经营效益大小。电阻损失是任何电网运行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导线电阻和设备电阻,电能在传输过程中必须要克服导线和设备电阻才能够向前传输,即消耗一定的能量,这些能量转换成热能,使电力线路或者电气设备变热,然后以热量的形式散发出去。电阻损耗属于可变损耗,即根据电网中传送电流大小而变化。对于交流输电线路来说,电气设备运行过程中会发生电能和磁能之间的转变,铁芯中的磁滞和涡流问题使得电能传输过程中产生励磁损耗,该损耗的大小受电网中传输电压等级以及频率大小的影响。电力企业线损管理措施的优劣也会影响线损的大小,这种线损受其电量计量装置和计量方法的影响较大,没有任何规律性,不能够采用计量装置进行精确测量,也不能够通过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电力线损原因探析
关于电力线损原因,应从电网设施配置、分线路建设、荷载运转等方面分析,具体可参考以下内容:第一,电网设施配置。考量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历程,诸多电力企业并未充分考虑电网设施的配置问题。例如,大部分电网均设置在农村,对于变电站等设备而言,相应的保障半径较大,且供电线路较长,使线损问题日益突出。同时,探析变电设施布局情况,尚且存在供电线路较多问题,进而加大了线路损耗量,相应的维修难度较大。第二,分线路建设。在电网建设时,诸多区域均铺设了供电线路,部分农村区域为节省分线路建设成本,纷纷采取自行建设的方式。由此,在输电线路中,部分电线存在质量问题,对线路的输送效率产生极大影响。同时,在分线路建设中,若采用低质量电线,将提高漏电及火灾事故的发生率。第三,荷载运转。对于城市与乡村用电,两者之间的用电需求差异性明显,较容易出现不平衡的电力分配问题,使相应区域的电力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进而导致电力荷载运转问题。
3输配电技术创新策略
3.1建立完善的监测制度并推广
得益于实时监测技术的完善和创新,输配电线路的监测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种监测技术手段应用于输配电过程,如监测导线温度技术,预防偷盗线路的监控报警技术,以及监测绝缘子是否污秽技术。这些实时监测技术可以对输配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可基本确保输配电线路保持良好状态。可以在此基础上对线路的实时监测技术进行升级,以扩大监测技术的监测范围。
必须建立相应完善的线路监测制度,对输配电线路实施全方位监测,保证监测人员及时发现并处理线路故障或灾害。
3.2变电站的分布要合理
在电力系统中,关于变电站的分布设置常常出现不合理的情况,有些地区的变电站分布较为集中,而有些地区的变电站分布较为分散。不合理的变电站分布与线损问题有着很大的关联。因此,降低线损可以从改善变电站分布入手,可通过增加变电站分布点的方式,将变电站供电半径进一步缩短。用电量较大或者用电相对集中的地区,更要注意变电站的建设问题,要通过改善变电站的布局来优化供电网络,以提高供电网络的供电质量。此外,还要重视变电站中使用的供电设施和设备的配置情况。配置较好的设施或设备可以有效保证变电站的工作质量,从而为用户提供优质的电能。
3.3完善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使对输配电线路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可能。但在实际应用中,如果单纯依靠人工来负责配电线路的实时监测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纰漏。一旦遇到线路问题,人工处理可能无法保证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线路实时监测中存在的漏洞便得到了妥善解决。配电自动化技术与实时监测技术相结合,可建立配电自动化系统,可实现对配电网络的24h不间断监控,其具备的配电网络自愈能力,可以对电网中的部分问题进行自主处理,从而有效减少线损问题发生。因此,要不断提升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可靠性,通过提升配电站、配电终端及配电通信网络等系统结构的应用可靠性,促使自动化配电系统充分发挥其自愈能力。此外,还可以大量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利用信息化技术加强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测和自动诊断,使自动化配电系统获得快速分析故障和定位故障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增强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3.4改革电网系统的管理机制
电网系统的管理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力供应系统的正常运转,高水平的电网管理可有效避免配电网络中发生更多易导致线损的问题或故障。为此,要对电网系统的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和优化。电网管理机制要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的调整,要更加适应现代电网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工作。鉴于配电系统涉及的方面较多,因此要进一步细化电网管理内容,使电网管理变得更具全面性。要细化电网管理人员的职责,将降低线损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个人,确保每个电网管理人员都明确自身肩负的管理职能。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电网管理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提高其管理意识和能力,使管理人员与管理系统有机结合,发挥出现代化电网管理机制的最大效能。要加强对基础性电力设施的建设工作。将工作重点放于电力系统较为落后的地区,必要时可以重建此类地区的基础电力设施,以改善整个电网系统的整体性能。
3.5推广使用新型输配电技术
在新型输配电技术中,柔性输配电技术的出现获得了众多电力企业的好评和推崇。柔性输配电技术属于新型直流输配电技术,该技术的出现是基于可控关断型电子器件与PWM技术。该技术在技术层面突破了传统直流输配电技术的一些缺陷,使得对电压、电阻的控制变得更加容易,从而对电网的控制变得更为灵活,对于供电可靠性的提升有着巨大的作用。目前,这一技术在构建直流输配电网络方面、海上或偏远地区供电方面、电力交换方面、小型电厂连接方面都有着良好的应用。
结束语
要想进一步提升能源的利用率,其中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减少线损。所以,相关人员应对配电方式不断创新,并提高电力传输与电力分配的操作水准,从而减少线损,并最大化提高电力系统的输出功率,使得电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黄凤明.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建材与装饰,2019(36):247-248.
[2]李长速.有环路的低压配电网线损计算[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13-15.
[3]李荣梅.供电企业线损管理及技术措施研究[J].农电管理,2019(12):43.
窗体底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