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河道生态化治理工程管理措施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6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33期   作者:付康
[导读] 我国的城市河道特点复杂多样,特别是中小型河道的治理上有一定的难度。
        付康
        徐州市新水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徐州市 221000
        摘要:我国的城市河道特点复杂多样,特别是中小型河道的治理上有一定的难度。在治理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态化建设融入进去,一方面能对中小型河道的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体现其景观价值,另一方面还能够提升河道水资源的净化作用,保证河道的生态平衡,实现水资源的生态平衡。
关键词: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管理
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水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河道生态化治理是水环境改善的重要内容,因此相关人士应该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城市河道进行治理,才能真正的搞好城市建设。
一、河道生态治理工作展开的意义
        (一)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
        河道的治理是实现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途径。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通过对污水的处理,不仅使水体污染严重的区域得到了净化,而且还从根源上解决了水资源污染的问题,有效的避免了水体被再次污染。因此做好河道生态化治理实现了水资源持续的利用。
        (二)河道流域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生态价值
        河道在治理的过程中通过引进水体植物,从而达到改善水体环境的目的。同时通过水体植物使河道具有一定的抵抗污染的能力,发挥了其应有的生态价值,对水资源的持续利用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中小型河道治理问题分析
        (一)空间异质性原则
        如果一个地区充斥着单一的小生物的环境,那么这个地区的生物量就会很少。反之,如果这个地区的生物环境内的空间异质性越高,那么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小生物的环境,生物的多样性自然而然就会增加,生物的密度也会提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更加完善。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河流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河流生物的多样性减少,变得单一枯燥。许多自然的河流出现渠道化的现象以及非持续化的现象加重。这些问题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遇到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河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恢复周围的环境。一般人们会对生态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河流的周围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将周围进行一定程度的绿化。或者是简单的认为引进一些鱼类和鸟类到河流的生态区。其实,生态水利工程并非只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而是重点放在河流异质性的提高上。只有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才会更加符合自然河流的地理学原理,才能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综合性与整体性原则
        河道治理要从整体出发,对河道问题进行综合考虑,从而来制定整治计划,改善生态环境。除了考虑到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之外,还应该考虑到河流景观、水质、生态功能等方面的功能要求,将河流治理成花园式风景观赏河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改善生态环境,争取“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
        (三)自然性原则
        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然过程。尽量减少人工痕迹,减少对自然的干涉和破坏,从而有效的减少河道景观的营建、养护和管理成本。

保留现状生长良好的植物作为生态恢复的基础,恢复植被景观的自然性、乡土性和原生性,保障当地的生态安全,坚持恢复河道自然水生态系统生境,以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能力的水生态系统。
        (四)可操作性
        在治理河道的过程种要遵循可操作性。立足现实,因地制宜,面向未来,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体现城市特色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并远近结合,使建设项目富有弹性,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适应市场经济的动态发展。
三、加强河道生态化治理工程管理方法
        (一)进行水系的疏通和激活
        水质的好坏与整个水系是否能够通畅有很大的关系,只有整个水系疏通了,河流的净水才能够源源不断的流动,因此为了要保持良好的水质,就需要将水系进行疏通和激活。通过新开河渠、挖除淤泥堵塞、埋设管道等工程措施打通‘任督二脉’,让‘死水’变‘活水’,以点带面分区域贯通水系,让河道‘接起来’,河水‘流起来’,逐步调活水体,增加水环境容量,同时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提高河道的存水和蓄水的能力,确保水流循环通畅[1]。
        (二)建设河道景观
     本着一河一景、因河制宜的原则建设河道景观,力求突出特色、各具灵性。尽量保留河道原有的自然流线状态,避免裁弯取直,打造自然的河流带状景观。在考虑防护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着力建设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生态型河堤。通过在水中种植各种水生植物、投放鱼苗等来增加河道的生物多样性,建立河道天然净化系统,提高河道的自净能力、生态功能及美学价值。加大违反市容环境卫生和乱搭乱建等违法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及时清理打捞水面漂浮物,确保河道水面卫生整洁。针对河道流量不足问题,充分收集利用雨水,同时将中水作为河道的补给用水,对下游进行蓄水造景。加强滨水区的亲水性、人文性等景观建设,在沿河岸边营造一定宽度的湿地环境,构成一个人河互动、人水和谐、能见水亲水的带状景观空间[2]。
        (三)进行水生植物的种植
        水生植物对水体水质的改善有很大的作用。应该运用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水生植物进行河道治理工作。近些年来,水生植物应用的品种越来越多,比如水葫芦、狐尾藻、芦苇、睡莲、铜钱草等,对保持河流的水质有很大的帮助。首先在植物的选择上要遵循水质净化的原则,不同的水生植物有不同的水质净化的作用,因此在治理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水生植物对氮、磷的去除功效、对水的去污作用,结合工程区域的水质现状进行合理的选择;同时考虑到区域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的植物适应不同的气温、水深、光照条件,因此在选择水生植物时要结合工程环境的现状,尽可能选择适应当地生长的水生植物,这样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还需要便于管理,选择不会蔓生或不会自动播种的植物品种,会减少维护管理成本。那些能保持一定的生长秩序和状态的水生植物品种更易于管理。最后是根据不同的季节进行搭配种植,不同的水生植物品种会给河道水体带来不同的净化效果和景观色彩,通过选择在不同季节生长的水生植物品种以及冷季和暖季水生植物品种的搭配,维持河道生态修复效果和水景的动人色彩[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我国中小河流复杂性的特点,使我国的中小河流在治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加紧各方面的配合,谨慎的规划,运用最新的科技对河流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让河流的水体保持干净,逐步转变河流的生态,激活和疏通水系,让水路更加的通畅。
参考文献
[1]练玉琴,陈云兰,施安康.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3):113-114+142+13-14.
[2]王辉,耿晔晗.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与修复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8(16):223-224.
[3]李昊.农村中小型河道生态治理模式探析[J].地下水,2019,44(04):200-2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