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0月   作者:宋哲雄
[导读]

宋哲雄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10-057-01

        从人类发展史观察,制度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也是一个国家兴衰的关键要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创造了数以亿计人口的脱贫奇迹、经济发展奇迹和中华民族复兴,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突出表现更令世人瞩目。目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多集中于表现领域,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更需探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理、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理论、实践、制度三者合一的成果。
        一、理论的关键点在于实践中的理论创新。
        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中国制度优势正是于实践中的理论创新。中国实践是中国制度形成的现实基础,中国实践的成功和伟大事业取得的成就为中国制度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制度是伟大事业的重要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制度在推进事业发展中的优势,只有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并在实践土壤中形成的中国制度才具有现实的优势。
        在1941年,毛泽东指出:“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要有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创新性的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毛泽东思想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化理论基础是在长期的发展实践中创新出来的,也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坚持实事求就是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 所以,笔者认为理论和实践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实践是现实的产物,以理论的科学性进行活动,理论是思维的产物,理论的合理性需要靠实践的有效性来决定。实践证明,中国制度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中国制度始终保持着以“社会革命”的精神推动自身的改革创新,这种自我革新能力和改革创新的精神是制度优势呈现时代特色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在各种具体事实中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是论证中国制度优势的重要方面,中国制度在各种具体事例中一再证明自身的制度优势,也为中国制度在理论逻辑中确证自身的制度优势提供论据,从而从根本上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二、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创新
        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国家制度体系的创设是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基础、现实条件结合起来的过程。新的制度需要新的理论支撑,但守正创新的理论不变。守正具有两点,第一点是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点是,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在西方国家以资本家为主导的同时,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幸福作为初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在这些现实制度目标的指引和激励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仅在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创始和变革进程中始终得以坚守,而且在体现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性的守正创新实践中不断获得适应性,在这一制度构建和运行的整个过程中,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品格的人民性,如灵魂一般贯穿始终。
        人民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鲜明的特质,人民至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理论根基,心系人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价值旨归,顺应民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性的贯彻落实。正是这些从本质上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性,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人民情怀,表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民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不忘初心的以人民为中心,也来源于不断从实践中进行理论创新,用新的实践完善制度。应对世界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迎接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伟大事业的新挑战,需要坚持中国制度发展的制度优势,以制度的执行力为保证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以更加自信的心态和精神应对风险挑战。
        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备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固有优势,以及在守正创新实践中生发出的新的优势,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更是我们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9页。
[2]《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26页。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