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及新时代启示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2月下   作者:黄一马
[导读] 依托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等老一辈职教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以尊重劳动、遵守纪律、服务社会为教育方针,办学坚持“社会化、科学化”,“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提倡“敬业乐群”“劳工神圣”“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等思想,解决了旧教育的弊病,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基石,且仍在放射光芒,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有重要启示。

黄一马   重庆市渝北职教中心  重庆  渝北  401120
【摘要】依托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等老一辈职教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以尊重劳动、遵守纪律、服务社会为教育方针,办学坚持“社会化、科学化”,“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提倡“敬业乐群”“劳工神圣”“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等思想,解决了旧教育的弊病,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基石,且仍在放射光芒,对新时代劳动教育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黄炎培、劳工神圣、手脑并用、学生自治、评价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1)2-043-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的讲话给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早在民国时期,黄炎培等老一辈教育家即开展了劳动教育的实践,并形成了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给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一、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体系
        黄炎培对国内外教育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实地考察,积极引入西方教育制度,并在其发起创建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给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道德品质和身体素质上加以培养和教育,“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2]。达到解决社会失业问题和增进社会生产能力问题,从而实现“使无业者有业, 使有业者乐业”。
        黄炎培在职业教育实践中,逐步确立了他的办学方针“社会化、科学化”。他认识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职业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联系更紧密,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并在办学实践中后期提出了“大职业教育主义”。
        清末民初实业教育“重理论而轻实习”,学生“贫于能力而富于欲望”。这让黄炎培意识到偏重理论知识是职业教育的大忌。为避免这种弊端和受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的影响,黄炎培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一直倡导、贯彻实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强调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这些思想和理念奠定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并发展了中国最早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
        二、黄炎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一)中华职校以尊重劳动等为教育方针
        1.以尊重劳动、遵守纪律、服务社会为教育方针
        1919年,中华职业学校召开职员大会,决议以尊重劳动、遵守纪律、服务社会为学校的教育方针。黄炎培等人认为,办职业教育最易犯两种毛病,一是学生误解自尊一词,看轻一切作业,除规定工作课程之外,不愿动手。二是仅教学生职业,不注意精神陶冶,把职业教育变成器械的教育,没有习惯和修养的培育[2]。此后职校规定学生入学时一律要写誓约书,其主要内容为:(1)尊重劳动。学生除半日工作外,凡校内一切洒扫、清洁、招待等事,均由全体学生轮值担任。(2)遵守纪律。校中由全校学生组织自治团,自订一切规律而自守之。(3)服务社会。学校除校内服务外,兼于校外从事一切相当之服务。同时规定学生不能遵守校规的尽可能转学。这些制度保障了中华职业学校提倡劳动、服务精神、注重精神陶冶和培养等教育方针的落实。
        2.广泛宣扬“劳工神圣”“手脑并用”思想
        黄炎培与其老师蔡元培不同的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大力宣扬“劳工神圣”思想。黄炎培说:世界文明,是人类手和脑两部分联合产生出来,作工自养,是人们最高尚最光明的生活[2]。中华职业学校在礼堂上方悬挂“劳工神圣”匾额;把“双手万能手脑并用”的LOGO作为校徽、校旗和校办工厂产品的标记;把“用我手用我脑,不单是用我笔。要做,不单是要说……”作为学生每日必唱的校歌[2]。
        职教社还以“人人必须劳动”的观点来揭露地主阶级好逸恶劳,以职业平等和利他主义的原理来论证封建等级观念与特权思想的陈腐,以“劳工神圣”“手脑并用”等口号来取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说教,以“坚信科学”和“学生自治”的旗帜来推到四书五经与“师道尊严”。这些都闪烁着那个时代精神的光芒。
        3.以“劳动实习”解决旧教育脱离实践脱离生产的弊病
        黄炎培在1913年发表的《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批判旧教育脱离实践、脱离生产的弊病,强调“教育应以实用为归”[2]。随后,黄炎培领导建立、扩建、改建了江苏省高等、中等学校24所,还对安徽、江西、山东、河北的88所学校进行了考察指导,加强与生活的联系,突出“生利”作用。
        黄炎培等人把职业分为农、工、商、家政等四大类,包容一切劳动形式在内,提出“使人人有业”“使人人劳动”,后来演变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二)学生“职业市”的劳动自治管理
        “学生自治”是中华职教社在学校管理方面的基本方针,希望发展学生的能力,养成学生主动自治和团体生活的习惯。
        1918年10月,中华职业学校仿照美国都市制,设立自治机构“职业市”。职业市有执行部,设正副市长及各科,设立自治会办事处,由学生组织各种委员会对教学、治安、伙食、卫生、娱乐等进行管理。自治市的基层单位叫“村”,每八人宿舍为一村。各村自订规章,其中包含了共同从事工艺、洗衣、洒扫、接待等劳动,大家共同负责,轮流值日[2]。受“五四”思潮的影响,职业市定期评选模范村,并把清洁工作中可作为村中领袖的,称为“青村”。“青村”的精神特点:一是厉行工读制,半工半读,二是提倡合作精神,同室中做到没有诟病、意见,互相帮助。三是清洁习惯,衣服物件各归其所,床桌无灰尘,无积物,秩序井然。


四是好学成风,闻鸡即起,读书、练拳,要求学生有“铁的纪律”,三分钟内集合完毕做早操。
        (三)工场实习劳动及劳作出品展览会
        中华职业学校采取“做学并进”“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等方针政策。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到木工场、锻工场、钳工场、车工场、铸工场等地实习,不同班级分别在上午、下午轮流进场;先习后学,先直接操作工具,再教授学理,一二学年,每天上课时间不超过3小时,实习时间则是4小时。先让学生熟悉工作,习惯工作,养成工作的习惯,锻炼纯熟的技艺,再教授书本知识。
        1919年5月,中华职教社在年会上展出了学生手工制品,数量不多,但制造精美,很有科学趣味。1920年再次在年会上展出工场出品,并接收外间委托定制,工场出品对外销售。1921年学校将制造的各种模型登报发售,有些海外华侨还把这些出品运到南洋开展览会,引起轰动。
        1922年2月,中华职教社在中华职校职工教育馆举办第一届苏浙皖赣各省职业学校出品展览会,展览会类似现在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华职校将机械图、珐琅品、纽扣、木工家具、病例模型和各种制造品依次陈列,经过工艺部审查,评选出甲乙丙等级,由教育部颁发奖状,奖状还直接把反映科目的机器、作品、行业等信息设计在奖状页面上,直观而隆重,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精于劳作,勤练技艺。
        三、以“敬业乐群”“劳工神圣”为评价标准
        (一)以“敬业乐群”的校训为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中华职业学校以“敬业乐群”为校训,强调尽忠职守和服务社会,成为社会上有职业的善良公民为其宗旨。“敬业”就是对“所习之职业具有嗜好心,所任之职业具有事业心”,“乐群”,就是具有“优美和乐之情操”及“协作”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服务观、人生观[2]。学校还提出了“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利居众后、责在人先”来教育学生,以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成为社会上有职业的善良公民为其宗旨,这个宗旨贯穿于学生品德教育当中。1933年学校制定的学生品德标准有15条,其中包括具有健全之身心和正确的人生观、合作互助的精神、责任心、劳动的习惯、科学的头脑和奋斗创作的精神等。
        2.“劳工神圣”“双手万能、首脑并用”是最光明的生活
        职教社以“不劳不食”和“利他主义”这两大原则为依据,无论受教育至何高度,总以其所学技能应用于社会,造福人群为贵,职业平等,无高下,无贵贱,苟有益于人群,皆是无上上品[2]。学生处在这种环境中,自然而然地不觉得劳动可耻,反而觉得劳动可贵。他们在工场与工人们朝夕相处,觉得师傅们有经验,本领强,既学了技术,也有了共同语言,感情日深。最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以“劳工神圣”“双手万能、首脑并用”为最光明的生活。
        四、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启示
        (一)劳动教育融入学校文化建设
        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深入挖掘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提炼以“敬业乐群”“劳工神圣”“双手万能、首脑并用”等为核心的理念文化,打造行为、环境文化;依托劳模演讲堂、工匠演艺场、优秀毕业生报告会等劳动教育平台,强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开展“双立杯”技能文化节等渗透劳动教育的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对校园环境进行规划,建设中华工匠文化长廊、中华英才苑、师生荣誉墙、主题浮雕、景观石等,以独特的劳动环境文化风格和文化内涵,熏养师生的行为和思想观念,实现文化浸润。
        (二)劳动教育仍需职业价值导向
        经过黄炎培等老一辈职教人的建立和发展,其职业教育思想体系仍然在放射光芒。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各类人才培养体系中。
        职业学校需要在德育、劳动、纪律、服务等载体中培养具有健全身心和正确人生观、合作互助、劳动习惯、科学头脑的职业技能人才,引导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双手万能的职业价值取向,劳动不分贵贱,行行出状元,培育具有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的职业人才。
        (三)劳动教育强化与社会的联系
        职业教育是一种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类型教育,和社会紧密相连,学生劳动教育管理不同于普通教育,需要强化与社会的联系,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依托学生教学实训、教学实习、顶岗实习等活动,让学生真实的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学制学分上深入推进“半工半读”“工读结合”等办学举措;职业学校教师的企业实践和充电学习活动,要有更大的政策支持,在制度、时间、资金、企业实践管理、校企合作研究、考核、评职等方面有详细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切实参与。
        (四)扩大劳动教育评价的选人用人权重
        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需要提高劳动教育考核评价权重,在高考分值、选人用人、评优评先等方面,逐步达到与智育同等的评价权重。
参考文献:
[1]唐威.中华职业学校校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
[2]黄嘉树.中华职业教育社史稿[M].陕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3]黄炎培.黄炎培日记1-4集[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8.
[4]黄炎培.八十年来[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5]谢泽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概述[J].教育探索,2007.5
[6]王勇.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当代职业教育的启示[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田正平.“寻病源”与“读方书”——《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阅读札记[J].教育研究,2013.(13).
[8]陈昌智.以黄炎培职教思想研究的新成果推动职教事业的创新发展[J].教育与职业,2016.12.
[9]张祺午,岳金凤.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6.(33).
[10]徐子奇,鞠秀晶.劳动教育对职业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探讨[J].黑龙江科学,2020.7.
[11]王晴.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新时代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19.12.
[12]徐辉.再论蔡元培、陶行知、吴玉章、晏阳初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