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胡盛军
[导读] 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人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目前,中小学历史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强化从深层次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评价等知识。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陈家镇中心学校      胡盛军

摘要: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历史人物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些人的思想和行动影响并改变了历史的进程。目前,中小学历史教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强化从深层次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过程、评价等知识。教师应在教学中尝试以历史人物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引导学生感受真实的历史,从而触动学生的心灵。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体会,谈一谈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以增加历史课的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任务教学;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一、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科书编写方面
        我们在阅读和浏览初中教材内容时发现,教材中对历史人物的表述多以文字为主,缺乏图片等表述形式,而且文字语言的描述过于直接和苍白。很多历史人物的生动形象被文字所“掩盖”,以孔子的为例,教科书仅从客观的角度介绍了孔子思想观点、生平成就,未提及与孔子相关的典故,如:藏书始祖、义利之辩等。虽然与教科书编写原则一致,但缺乏故事性、生动性、趣味性。部分学生容易将孔子的思想与孟子、曾子等其他儒家思想相混淆[1]。历史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人物和事件,若历史教学过于空洞,无法让学生对历史人物产生共鸣。
        (二)教师教学方面
        现阶段,初中历史人物教学呈现出“重平生事迹,轻内心感受”的特征,例如,在讲解清末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时,教师会将大量时间用于人物介绍,而关于为何发动起义?以及当时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的讲解则几近于无。笔者认为历史事件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与人物的性格有着很强的内在关系。洪秀全早年多次科举落榜,由此产生一定的自卑心理。这种心理又为后期运动失败埋下了伏笔,若学生不了解洪秀全的这段经历,则只能将认知停留在运动的原因与结果两个知识层面,无法通过抽丝剥茧洞察历史。
        (三)学生学习方面
        历史是一门极具时序性的学科,讲解历史知识多遵循时间顺序,结合主要人物关系及活动内容进行分析。因此,学好历史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历史时空观念。目前,多数学生无法通过历史现象分析不同时期和地域的历史事件,甚至出现不同朝代历史知识的混淆。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无法精确判定历史人物所处的时代;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之间产生错位。例如,东汉时期的主要人物——张仲景和华佗,很多学生仅仅知道他们是医学家但搞混了他们出生的前后顺序,甚至误认为《伤寒杂病论》是华佗的著作。



        二、优化初中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在单元后增添历史人物主题活动
        通过上文分析发现,初中历史教科书存在语言僵硬、文字直白、内容刻板等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倍感枯燥、乏味。教师可尝试在每个单元后,有组织的开展历史人物主题活动,如:开展人物辩论活动、制作历史人物专题资料、增添历史人物“昔日剪影”等等,并围绕活动编写历史人物的相关作文。以历史人物——汉武帝为例,可在课后讨论人物生平、为政举措、轶事典故等,并书写一篇关于汉武帝的作文。这种将语文和历史两个学科相融合的教学设计,不但满足了初中生的学习需求,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赋予历史人物真实情感,拉近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有助于全面、深刻的认识历史人物,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脉络。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还能保持求证的意识。
        (二)创设教学情境,重现历史人物
        历史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技术,营造与历史事件较为接近的教学环境,通过新颖的教学手段,重现历史人物,在历史情境下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秦王扫六合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更全面的认识秦始皇,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播放秦始皇相关影视资料,如,借助《国家宝藏》中关于秦始皇与燕太子的故事两人就仙鹤与驯禽师之间的关系进行对话。在上述情境对话中,真实的刻画出两人当时所处的情境,六国为六鹤而秦为训禽师欲灭六国,时势造英雄[2]。在战火纷乱的年代,统一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趋势,秦国汲取了历代先进的制度,可靠的律法,并立志做天下的驯禽师,这彰显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决心。在这种直观教学情境下,学生“身居”历史人物当时的背景和环境,从而激发出学习兴趣。在视频中,以秦始皇为主线,从秦灭六国直至秦王执政,形成上下贯通。
        (三)利用阅读材料,凸显历史人物的内心
        若要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需要学生掌握相关人物外围知识。但在课堂上,学生所触及的历史知识量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如:在讲解鸦片战争——虎门销烟一课时,安排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林则徐的历史故事或者相关事迹,从林则徐的禁烟措施与落实情况去感受林则徐的爱国之情。通过史料,学生们会从多个角度了解林则徐,如:除去虎门销烟、新疆坎井以外,林则徐禁烟的“对象”仅局限于英国,而非“大清帝国”,即:他认为国外鸦片的侵入造成白银外流。由此我们发现,在特定历史时期,林则徐对于鸦片的认知还有一定的局限性。清代历史部分,有关洋务运动的李鸿章既是封建“余孽”的代表,又是先进技术的引领者。同样,左宗棠、曾国藩也是功过分明的显赫历史人物。通过全方位阅读学习,能让学生从多个维度去学习、审视史实。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历史人物教学,借助人物提升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人物的基础上增加历史学习的兴趣,全面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明文.对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教学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7(24):56-57.
[2]李新春.浅谈材料教学在初中历史人物教学中的运用[J].才智,2016(29):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