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师德建设途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邓永飞
[导读] 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教师个人成长与社会要求的矛盾问题。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教育和体育事务指导中心    邓永飞

        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问题归根结底是要教师个人成长与社会要求的矛盾问题。纵观目前学校中出现的教师工作懈怠、师德滑坡的现象,突出表现为四点,一是工作进入倦怠期,个人向上意愿及动力不足;二是割裂师德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没有意识到教育工作德为先的重要性;三是成长平台相对不足,成长途径相对狭窄;四是成长缺乏名师指导,方向性不够明确。为此,我们可以引入目标导向理论,助力教师发展。
        目标导向理论是一种重要的激励理论,最早诞生于管理学领域,由多伦多大学的组织行为学教授罗伯特·豪斯(Rob?ert House)最先提出。该理论认为,领导者的工作是帮助下属设定目标,把握目标的价值,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部下实现目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及学校管理者可以运用此理论精准设定目标,将教师成长与师德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力拓展师德建设途径,建设一支战斗力强,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一、师德建设目标导向行为要素分析
        首先要全面分析教师师德表现的环境因素。要从学校所处地理位置,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水平,学校管理方式方法及教师接受程度等不同角度分析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分析其对教师师德表现的影响因素。
其次要准确分析教师师德表现差异的原因。可以依据学校管理要求,按照教师师德表现区分,找出师德表现差异的原因;可以按照年龄群体划分,区分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工作特点,找准年龄因素导致师德表现差异的原因;可以按照教师工作特点进行区分,发现教师工作方式对师德表现差异的影响因素。
最后要精准分析并分层设立师德建设目标。要对学校教师的师德表现有准确分析,既发现共性问题,更要找到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师德表现的教师在共同目标的情况下提出个性目标。
        二、师德建设目标设计及建设途径
        (一)提炼学校精神作为学校师德建设目标的凝练性表达
        众多学校建设的过程中,往往强调学校历史或是教育教学特点的总结,如百年某校,但普遍缺乏对学校精神的提炼。这是因为很多学校对学校精神与师德建设目标的认识产生了割裂,没有意识到师德建设目标的实质就是精神世界的追求,实质就是学校师德建设共性目标的凝练性表达。反观一些名校则格外重视学校精神的传承,并以此作为学校发展的导向,以及师德建设的共性目标。例如清华大学的学校精神提炼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信对学校教师师德建设起到了极为正面而积极的效果。因此,提炼学校精神应当成为学校教师师德建设的第一步,这是目标设计的顶层设计工作。
        (二)确定学校师德建设的具体目标,并为教师确定个性发展目标提供助力
        了解目标的内涵及具体表达,并有具体行为的要求,注重学校师德建设的可操作性,才能落实目标的导向作用。学校应当以教师喜闻乐见的师德建设方式开展相关目标的讲解,引导不同层次的教师确立合适的师德建设目标。学校要挖掘教师的自身兴趣、特长与性格、知识与能力及经验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并给与不同的展现的舞台。例如一位教师擅长书法,学校可以引导其成为学校书法教育的排头兵,让其发光发热,这不就为该为教师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提供了机会吗?
        (三)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执行与途径
        1.共性目标与个性目标相统一。如前所述,学校必须有共性目标,作为教师队伍的共同努力方向。同时,学校必须为不同教师群体设定不同的专业成长目标。年龄大、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干劲、缺方法的青年教师,他们需要的成长目标完全不同。


前者需要保持工作热情,需要保持学习的好奇心,需要愿意做传帮带工作;后者则需要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具体指导,需要各种方向性明确的训练,需要多做工作中的问题反思,并保持高昂的热情。尤其是后者还需要在教育教学工作有特别明确的发展阶段性目标,如一年内达到的目标,三年内达到的目标等,目标要有层递性,要有针对性,做到补短板,促成长。
        2.专业成长与师德建设相统一。教师专业成长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科专业能力成长,二是学科教学能力成长,三是班级管理能力成长。实际上,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密不可分的。这三方面的能力又都从属于师德。试问,没有过硬教学能力的教师能受到学生欢迎吗?一个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还能谈得上师德高尚吗?因此,学校要做好教师师德建设工作,先要做的是统一思想认识,并师德建设工作融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各项工作中去。例如“关心学”生这一个师德建设目标,就应当是化作“与学生谈话技巧研究”“谈话在班级建设中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每周谈话5次”等各种学习和活动。一个有强大专业能力的教师,其师德表现一定会有相当高的标准。
        3.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相统一。柔性管理体现为教师师德建设中方式运用恰当,符合教师心理需要,得到教师认同。拒绝粗暴,尊重为先;拒绝固化认识,及时发现教师成长;拒绝“假大空”教育,重视教育形式的“真善美”。刚性管理则是重视目标的特性,包括明确度、清晰度和难度。学校该管的要管,该考核的要考核,做好制度育人,管理育人的工作。
        4.成长过程与群体监督相统一。为避免学校建设的空心化,教师师德建设要用好小组形式,将教师个人目标实现的过程下放到小组监督中去。学校可以为教师设立不同的学习小组,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教研组是最常见的形式,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加细致,如教学论文研修小组,班主任管理工作研修小组。这些小组成立后,学校帮助设定目标,邀请名师加入指导,给出作业清单,让教师的个人努力放在小组中进行群体监督。教师专业能力成长后,自然就将反刍师德建设,使师德建设摆脱空心化的窘境。
        5.个人努力与学校助力相统一。教师师德建设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个人的精神追求,学校的所有努力只有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追求才有意义。因此,注重教师个人努力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个过程中学校助力同样重要。学校应当搭平台,如建立师徒结对帮扶制,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师德竞赛,让教师有参与师德建设的各项决策,为师德优秀教师宣传等。这些平台可以放大教师的个人努力,让他们能加快成长的速度,并感受到成长的快乐。
        三、目标导向师德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标导向理论引入师德建设的实践后,有些学校的运用出现问题,具体表现有:
一是目标雷同。学校所提出的共性目标放之四海而皆如是,没有学校的特点,注重了普适性,却失去了独特性。
        二是目标泛化。任何工作都变成了师德建设的一部分,将师德建设的目标泛化。师德建设确实应当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或者说教师工作中的每一个部分都要按照师德要求进行,但这不代表将师德建设具象化到每一个工作的考核中去。这就使师德建设失去了潜移默化的特点。
        三是目标空化。许多学校的师德建设照搬文件要求,学校对教师师德考核总是停留在几条“红线”上,没有明确的考核标准。这将让目标要不变成空洞的理想,要不变成师德的底线要求。
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师德建设应当是目标明确,让教师知道做什么,知道什么不能做;目标清晰,层递性明确,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合理设定,帮助教师一步步前进;目标难度适中,让教师努力可以获得成果,并在成果的激励下继续努力,创造良性循环。
        总之,基于目标导向理论的师德建设途径探索大有可为,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前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