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杨树莉
[导读] 为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抓取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精准地分析题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考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题目,提升做题的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由旺镇银川小学       杨树莉

摘要:为达到更好的数学学习效果,观察能力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技能。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抓取题目中的隐含条件,精准地分析题目,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考角度,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题目,提升做题的正确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观察能力;策略
        教师要想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第一步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在小学阶段,学生普遍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极大的好奇心,而且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中。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就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在课堂上有了高涨的学习兴趣,就会很容易投入课堂学习当中。同时,教师也应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让学生在探索知识探索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和顺利,从而有效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一、兴趣为基础
        兴趣是小学教育永不过时的一个话题。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动力较强,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够投入较大精力。从这一角度出发,教师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应当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教学事物,让学生在一个较为舒适的、感兴趣的学习氛围中挖掘知识中的内涵,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具体认识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比如,刚接触到加法交换律这一计算规则时,许多学生感到疑惑,追问教师学习这样的计算规律的意义。带着学生的疑惑,教师向学生出示了一道题目:“(68+77)+123+32=?”许多学生在拿到题目时,直接开始计算,从头到尾一步步计算答案。但究其效率,许多学生耗时长、出错率高。正当学生面对题目苦恼时,教师运用加法交换律,进行了如下的计算:“(68+32)+(123+77)=300”,通过加法交换律瞬间解决了学生眼中的难题。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轻而易举就发现了加法交换律的意义,从而对于这一计算公式十分感兴趣。
        教师通过具体演练向学生展示了数学计算规律的作用,在无形中转化了学生的疑问,激发了学生的做题兴趣成功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学生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树立了观察意识,下一次做题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想到观察题目,发现题目中的巧妙之处,然后再进行计算。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升了正确率,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角度,两全其美。
        二、教会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信息时,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是不可或缺的了。在教学过程中,为真正达到观察的效果,教师应当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教师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意识,让学生发现观察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处在对事物十分好奇的阶段,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是教师应当注意的教学任务和问题。


数学问题本身是非常纷繁复杂的,需要学生有足够的观察能力,去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答案;同时数学与生活也是不可分割的,学生提高观察能力也有助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学会透过问题看本质,发现复杂的数学问题背后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并且要指导学生学会寻找事物的不同角度和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引导他们进行同类或不同类事物和问题的分析与比较。
        学生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囫囵吞枣地做题,就像黑夜中行驶的船没有前进的方向,没有足够的动力。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教授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题目,拓展做题的思维角度。 例如,在学习圆柱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观察圆柱,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细致地分析。在观察圆柱时,观察其底面、侧面和高在了解圆柱的特征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圆柱的侧面与底面的关系,思考圆柱的体积,让学生明白什么叫圆柱。通过多种观察所得,延伸角度,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要教授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能够规避学生做题时的缺漏、不足,让学生在高效的状态下,发挥观察优势,抓取题目的关键信息,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平衡、观察条件之间的关系,使其通过观察能够得出一个较为全面、客观的理论,真正发挥观察的作用。相信学生在良好的观察方法的指引下,能够提升数学感知能力。
        三、让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习惯伴随一个人的一生,一个良好的习惯能够帮助人在无形中规避许多的缺漏,帮助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减少弯路,全速前进。观察能力的培养也是这样一个道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提升学生对于观察的重视程度,还要将这种重视逐渐转变为陪伴学生终身的习惯,为学生的数学学习保驾护航。
        在学习正方体、长方体体积相关的应用题时,学生们遇到正方体与长方体之间体积变化的相关问题时,没有完整、清晰的思路,学生在这一学习阶段效率低下。这时,教师应当在后来的题目讲解过程中发挥观察习惯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主动、独立观察题目,抓取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如,关于体积变化问题,通过对题目的观察分析可得,无论形状如何变换,在固定的条件下,它的体积是不会变的,通过抓取这一体积恒定的条件,学生就可以自由计算出题目要求的各种数值,如宽、高。
        通过细致的观察可以发现,题目中存在一些关乎解答关键的隐含条件,学生没有经过细致的观察而盲目做题就会导致耗时长、效率低且错误率高的情况。然而通过细致的观察,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可见观察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注重将观察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涯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总之,观察能力的培养与学生数学思维的拓展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将观察能力的培养渗透在学生的做题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观察对于数学的作用。相信教师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够拓展出更多有趣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观察能力的重视程度,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何花.加强“算、用”结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4).
[2]?白明.浅谈多媒体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中),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