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美德魅力无穷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王光勇
[导读] 人们通常用“寓教于乐”四个字来表述戏曲的教化功能。戏中虽然没有震动人心的大事件,多是记述一些凡人的善举,甚至讲的是一些细小末端的小事,但这足以说明中国戏曲常常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河南省鹤壁市豫剧牛派艺术研究院       王光勇

摘要:人们通常用“寓教于乐”四个字来表述戏曲的教化功能。戏中虽然没有震动人心的大事件,多是记述一些凡人的善举,甚至讲的是一些细小末端的小事,但这足以说明中国戏曲常常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
关键词:戏曲文化 传统美德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品味传统文化的主要方式之一。中国戏剧发展至今,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传统剧目。在这些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中华民族世代弘扬的价值观与传统美德,包孕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惩恶扬善、重义轻利的仁爱精神,还有诚实守信、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都给世人警醒。
        一、《清风亭》上孝莫忘
        《清风亭》这个剧目描述的是薛荣妻妾不和,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在荒郊,被以打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取名张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小憩。张老夫妻前往相认,但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暴雷殛死。
        此剧又名《天雷报》、《雷殛张继保》。《清风亭》在群众中影响较大,有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清代戏曲理论家焦循说到他幼时观看演出,农村观众“其始无不切齿,既而无不大快。铙鼓既歇,相视肃然,罔有戏色;归而称说,浃旬未已”。它揭示了封建社会阶级之间的对立,反映了古代人民的道德观。张老夫妻善良、纯朴而倔强的形象塑造得颇为生动,周氏、张继保的性格也都真实可信。剧作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赶子》、《盼子》、《认子》等折极为动人。全剧以雷殛结束,也表现了古代人民惩治恶人的强烈愿望。
         二、《琵琶赋》里贤当先
         《琵琶赋》里的女主角是赵五娘,她是全剧最为闪光的人物,在她身上体现出善良、勤朴、坚忍、尽责的精神品质,尤其突出了她的孝妇贤妻形象。蔡伯喈与妻子赵五娘新婚才两月,迫于父母之命离家赶考,赵五娘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适时陈留村饥荒三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自咽糟糠。婆婆先有误解,后来明白了真情,抢吃糟糠而亡,公公也因病重去世。
   公婆死后赵五娘遵遗嘱上京寻夫,得知丈夫因三不从被迫招赘相府,因而原谅了丈夫三不孝之过。面对心爱的丈夫和深明事理的牛小姐,赵五娘虽草根之妇却节气不减,“妾本原上草, 岂移庭前荣,愿君多珍重,岁月留芳踪”,最终完成二老夙愿,毅然离去,演绎了一个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三、《憨生救母》诚感人
         《憨生别母》讲述的是采药郎憨生因“憨气”惹出祸端,又因“憨气”峰回路转,他以生命恪守“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
         熟懂草药而憨厚老实的王汉为双目失明的老母治病上山采药,突遇公主打猎马惊,冒死拦住惊马救下公主   。随行打猎的大太监姚公公担心公主受伤皇上降罪,并决定拿王汉来当替罪羊。回到宫中,姚公公禀告皇上,诬陷王汉偷看公主并导致马惊公主受伤,皇上龙颜大怒,下旨将王汉处以极刑,三日后问斩。
         狱中,身陷囹圄的王汉苦苦喊冤,惊动了心底善良、义气当先的耿牢头。王汉向耿牢头禀明了实情,并跪地苦苦哀求,请求回家给双目失明、年迈苍苍的老母磕头诀别。耿牢头被王汉的孝心所打动,借着酒劲儿、仗义大胆允许王汉回家别母,要王汉五更天以前必须返回狱中。王汉咬破手指,血书为凭、对天盟誓,言道:为人诚信为本,如若失信天打五雷轰,五更天返回狱中。
         一路奔跑回家的王汉,在家门口见到望眼欲穿、苦苦等候未婚妻的张巧莲,王汉向巧莲说明实情,二人抱头痛哭、离别伤情。


王汉面对双目失明的老母亲,不敢禀告真情,双膝跪地为母捶背洗足,王汉和巧莲四目相对、行行热泪如浪涛之水涌入洗脚盆中……
        五更鸡鸣,王汉告别,巧莲不舍,劝王汉背母逃往山中。王汉直言为人要守诚信,不能坑害耿牢头好心人。王汉与老母、巧莲含泪诀别,痛不欲生。
         《憨生别母》这出戏通过塑造憨生呆萌憨气、率真耿直、诚实守信、极尽孝义、个性鲜活的喜剧人物形象,阐述了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美德。
        四、《七品芝麻官》惩恶扬善
        《七品芝麻官》讲的是明朝嘉靖年间,奸相严嵩之妹、一品诰命夫人严氏在保定青苑县仗势横行,鱼肉乡里。定国公徐千岁为除严嵩,命副将杜士卿暗访保定,查问严氏罪行。杜士卿行至保定城郊,碰到严氏之子程西牛率家丁强抢民女林秀英,便拔刀与众家丁厮打起来。混乱中,程西牛被管家程虎误杀。杜士卿得知秀英之兄已被程西牛勒死,当即为林氏父女写下保帖,嘱他们去县衙告状,自己赶回京城禀告徐千岁。严氏得知儿子被杀,发誓定将林家斩尽杀绝。秀英扶着老父进城告状,路遇严氏,严氏亲手执木槌打死了秀英之父。秀英悲愤至极,决定誓死为父兄报仇。新任县令唐成,为人刚直不阿,廉洁奉公,下乡察访时见秀英喊冤,知她案大冤深,让她到按院告状,自己则暗自察访,也赶到按院。唐成刚要讲述秀英冤情,严氏即至,秀英也接踵而来。双方陈词之后,刚刚还一副严正面孔的按院五台大人个个吓得目瞪口呆,不敢断案,纷纷将案子推给了唐成。“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唐成决定为林秀英做主,审问严氏。他假意收下严氏厚礼,虚与周旋,拿到了人证和物证,抓起了程虎,镇住了骄横的严氏。此时,杜士卿奉旨传来大理寺公文,命令将严氏捉拿归案。清晨,唐成倒骑毛驴,押着威风扫地的严氏,进京复命。剧目描述了七品知县唐成不畏强暴,主持正义,法办权高势大的诰命夫人的故事。这是一部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欢迎的戏曲作品,它塑造了独具典型的清官形象,使唐成这样一个外表丑陋、心灵高尚的“美丑”得以成功的展示。
        五、《血溅乌纱》不徇私
        《血溅乌纱》是戏曲舞台上久演不衰的经典名剧,故事一波三折、引人入胜。剧中讲述了珠宝商人苏玉珠寻女兰君来到了河阳,县都头贾仁见宝起意,夺镯害命并嫁祸店主刘松。巡按严天民出巡河阳,知县赖水镜利用与严天民夫人程氏表兄妹的关系,将假供塞入到刘松案卷中,使严天民将刘松错判问斩。偶然一次花园赏花,严天民发现自己判错了案,经过层层调查,盘问知县赖水镜后,案情大白,严天民不徇私情,秉公执法,在李离庙结案,叛理了赖、贾两个杀人犯死刑,同时把自己的妻子程氏,因受贿赂又偷填案卷,披了枷押在监,最后拔剑自刎,以身徇法。
        六、《桃李梅》里庆团圆
        明朝万历年间,集宁县知县袁如海为人懦弱,被称为“弯腰知县”。他的夫人封氏精明强干。他们有三个漂亮的女儿:玉桃、玉李、玉梅。长女玉桃已嫁总兵府文案赵运华,次女玉李聘给甥儿燕文敏,三女玉梅精通诗书,聪明过人,封氏爱如掌上明珠。一日,玉李在庙会途中被集、黄、徐三镇总兵方横行看中。方横行为人残暴专横,迫使赵运华为媒,强逼袁如海应下亲事,订于中秋行娶。封氏闻讯大怒,与女儿玉梅设下妙计,智斗总兵,使方横行在庚帖上写下銮驾迎亲的字样,获得了方横行欺君犯上的罪证。把柄在手,玉梅乔装进京,改名郑士朋,状告方横行。途中巧遇进京应试举子洪学勤,遂结伴同行,共赴考场。玉梅得中头名状元,钦封为黄、莱二州的知府。中秋将至,玉梅邀东、洪过府,催燕返乡完婚,并赠柬与洪,暗许终身。中秋前夜,玉李悲痛欲绝,千钧一发之际,喜讯传来,燕文敏衣锦还乡。
        中秋佳节,燕、方两家花轿到袁府迎亲,一场争斗,相持不下。八府巡按赶到,判明案情,拿下总兵方横行,将二小姐袁玉李拉至后堂相认。袁如海和燕文敏见状,惊疑无措,封氏闻讯赶到,一场风波过后,母女相认,合家团聚。适逢洪学勤也持柬前来迎亲,并接替巡按之职。袁府喜气盈门,鼓乐声中,又拜花堂。
        小舞台演绎大人生。人们通常用“寓教于乐”四个字来表述戏曲的教化功能。戏中虽然没有震动人心的大事件,多是记述一些凡人的善举,甚至讲的是一些细小末端的小事,但这足以说明中国戏曲常常以小见大,以一滴水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不经意间向人们传达打动心灵的信息,让人赞叹,让大家接受人生哲理,这就是中国戏曲的魅力所在。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