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舞蹈美育培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方楠楠1 陈丽雯2 黄康华3 梁文淇4
[导读] 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工科理念”向新时代人才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高校。在推动工科专业创新的基础之上,理工科高校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备高水平的艺术素养。

1、2、4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510520       3广东工业大学应用数学学院  510520 
方楠楠1     陈丽雯2        黄康华3       梁文淇4 

  


摘要: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工科理念”向新时代人才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特别是对于理工科高校。在推动工科专业创新的基础之上,理工科高校学生既要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同时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具备高水平的艺术素养而文章即从理工科高校舞蹈教育发展为主体,探讨当前舞蹈美育的发展现状,分析“新工科”背景之下理工科高校发展舞蹈美育的原因,并针对以上思考提出应对策略,为新时代理工科高校在该领域的教育教学建言献策。
关键词:新工科理念;理工科高校;舞蹈美育
        全球范围内新经济的发展、产业的变革对我国高校教育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新工科”这一理念提出并受到重视。而新工科背景下校高舞蹈教育同样面临改革,创新教育是解决高校教育亟需改革这一现状的重要方法。创新教育需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等等。由此促进高校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批判、创新意识,为新工科更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由此可见,新工科背景下,工科院校的舞蹈教育的研究和改革势在必行。
        一、我国工科类院校舞蹈美育发展现状
        1.随着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舞蹈美育重视程度提升,但重视程度仍较低。
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提高,社会更加要求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这要求工科类大学在要求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提高对美育的重视。在这一背景下,许多工科类大学积极发展舞蹈教育。同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行,高校舞蹈教育在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方法,舞蹈创新教育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高校舞蹈美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视,但是高校舞蹈教育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些弊端需要通过教育改革解决。在传统的教学观点中,舞蹈教育一直被认为是附属的地位,未能受到重视,特别是非专业选修式的舞蹈教育更是受到冷落[王顺利.高校舞蹈教学改革路径以及发展战略研究 [J]. 教育现代化 ,2018,5(08):327-328.]。
        2.舞蹈教育师资力量欠缺
        (1)教师专业知识欠缺。舞蹈教学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这需要高校舞蹈教师具有极高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但是部分高校教师普缺乏职业技能培训,专业知识薄弱。部分教师没有注重专业技能的提升,导致知识落后于舞蹈教学发展的需要[李天方.浅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专业舞蹈课堂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大众文艺.2017(14).]。教师拔尖人才短缺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2)教师教学方式落后。部分高校教师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针对性不强。部分教师忽视对学生审美能力、舞蹈兴趣的培养,只进行舞蹈动作的训练或者理论知识的教授。高校舞蹈教学存在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学内容不够丰富,这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李东.试析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黄河之声.2018(11).
]。
        (3)教师队伍人数较少。高校舞蹈教师大多人数短缺,许多优秀的老教师退休,新上任的教师经验不足,教学成果不乐观。大多数高校舞蹈教师需要担任多重职位或者一人承担过多学生的教学工作,这将导致教师教学时间和精力不足,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舞蹈教学体系不健全
        管理制度不完善。我国舞蹈教育教学体系不完整,缺乏统一、正规的教学管理,这使得工科类院校的舞蹈教育得不到充足的支持美育教学活动缺乏创新。舞蹈教学方式和活动组织仍然较为传统,缺乏开发新的发展方式的精神。


学生在学习舞蹈时难以感受到乐趣,会产生排斥心理,不利于学生融入教学过程中。
        二、新工科背景下对舞蹈美育的创新改革
        1、作为通识类课程的舞蹈美育课教学设计改革
       (1)确定通识类舞蹈美育课的教学效果
        提出新工科的理念旨在培养综合工科人才, “新工科”人才必须满足行业当前的迫切需求和未来发展,并培养创新、审美和跨行业融合的能力。作为通识类课程的舞蹈美学教育课在培养新工科人才方面起着有益的补充作用。在大学中开设舞蹈教育课程的目的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专业的舞蹈演员,而是要把它当作一种审美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力,提高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最终提高全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年轻一代的艺术素质。因此,在“新工科”的背景下,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促进审美舞蹈教育课程的建设应在长远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舞蹈美育课效果。这与人文观念的发展相接轨,通过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逐步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发现、欣赏、表达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2)选择通识类舞蹈美育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为了达到通识类舞蹈美育课的预期教学效果,面向理工科学生的舞蹈美育课程的设计也应不同于传统舞蹈课程、教师教授的专业课程和学生的被动学习方式,而应当与新工科的教学理念更加接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发参与,激发学生理解和探索自己的专业方向的愿望,并营造一种工工交叉、工文渗透的学习气氛[ 曹柳星,贺曦鸣,窦吉芳.“新工科”视角下的“课程思政”实践——面向理工科专业本科生的主题式通识写作课设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1(01):24-30.]。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它着重于学生的主观性和能动性,着重于学生对意义的建构,并鼓励学生成为“知识理解的积极构建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组织者,导师,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 教科书应该用作建立知识理解的材料,而不是刻板学习的内容,媒体则应该是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和协助学生进行协作交流的工具。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比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促进知识和学习技能的转移方面更为有效。因此,在设计通识类课程的舞蹈美育课教学方法时,可以适当地借鉴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分解学习舞蹈的复杂任务,并逐步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着重于情境建设,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使用媒体和其他工具来使学生进行舞蹈鉴赏和深入学习,从而引起学生对自主学习的强烈兴趣。
        2、舞蹈美育与工匠精神进行内在契合
        在新工科理念对美育教育的要求下,逐步提炼工匠精神,着力培养“新工科”人才的审美和创新能力,力图重塑人才培养中的技术美维度[ 刘婧怡.新工科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中的美育渗透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11):239-240.]。技术本身可以使生活变得更好,这将是全面培养新工科人才的重要基础和有效补充。美育教育和工匠精神在人才培养的目的上是一致的。 他们都更多地关注新兴科学和工程专业学生所培养的高尚品格、行为、情感和气质,而不是仅仅关注他们在专业学习中所获得的成绩或成就,关注其个性的改善和发展。因此,必须将舞蹈的审美教育和工匠精神融为一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将“美”教育渗透到高校的舞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在学校进行各种文艺表演外,艺术实践的模式还必须克服教室和校园的局限性,学校可以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由老师领队去进行采风、写生和观看艺术表演等等。也可以是学生在假期期间利用空闲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与由各地市文化、企业、机构在社会中进行文化表演、艺术培训、创意设计宣传工作等活动。
        综上所述,理工科高校在舞蹈美学艺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一些亟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该部分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以提出一一应对的策略。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于理工科高校舞蹈教育教学中实践。不断努力为该领域发展建言献策,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改革里,理工科高校会取得更瞩目的发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