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6月   作者:朱莉娅
[导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

湖南省岳阳市经济开发区金凤桥管理处分水垅小学      朱莉娅     414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在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及改进对策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问题;改进对策
        引言:语文作为具有显著综合性与实践性的一门学科,其不仅是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的体现,而且还与学生的识字能力、交际能力、理解能力等的培养有着直接关系。小学时期,语文课主要是通过阅读开展教学,因此,对学生具备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是语文学科素养进行提高的必要条件。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时,其不仅承担着提高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加强综合素养的任务,而且阅读教学还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在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知识环节,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阅读能力包括认知能力识读能力、鉴赏能力、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评价能力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阅读内容中有大量不为小学生所熟知的事物,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取大量信息和知识,有效的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信息提炼能力。阅读世界丰富多姿,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需要有色彩的生活,阅读能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乐趣,在阅读中,能够拉近学生和世界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生活,体味生活中的美好。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尽量让学生掌握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学习中学到实质性的内容,实现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地采取措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能够感于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感受,学会自身独立思考。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促使学生在阅读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问题分析
        (一)学生缺乏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转变,阅读教学中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轻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转变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不符,这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教学手段较单一
        虽然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了信息技术手段,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实践中,教师的阅读教案并没有打破“单一”的束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案,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疲劳,降低语文阅读的兴趣。此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侧重于“字、词、句”的理解,对于学生的阅读学习技巧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不重视,学生在课堂及课下不能实现语文知识的主动获取,从而显著降低了语文阅读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小学生缺乏独立阅读的时间
        课堂是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重要场所,小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理解性差,在阅读时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且在课外的阅读缺乏教师指导和监督,学生往往流于形式的去阅读,因此阅读成效不显著。这些原因导致教师将课堂时间全部用于基础语文知识讲解,对于阅读文也是只要求学生快速的浏览,便直接进入到赏析、习题练习上学生缺乏专门的阅读时间。且课外阅读时,学生选择的阅读材料也不恰当,当遇到问题时,就依赖于家长或者工具书,导致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对策
        (一)创新阅读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创新是教学活动的不变主题,而创新之所以能够产生,源于教师对学情的充分掌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都处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也要根据学情不断完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活动。不管是课堂上的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可以用灵活生动的语言和巧妙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从阅读中总结自己的阅读规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他们喜欢聊些什么话题,看什么样的动画片和电影,他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教师在推荐书目的时候,才能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因此,阅读教学也是一个有准备的活动,只有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收获。
        (二)教会学生阅读方法,提升自主阅读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与其苦口婆心、费时费力地向学生灌输阅读知识,不如从能力的角度的入手,传授给学生良好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是可以让学生终身受益的。如朗读和默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两种读书方法,但这两种阅读形式的训练方法存在差异,在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时,要将“准确率”作为训练的关键。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大声朗读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及时纠正发音方面的错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会学生划分重音音节的方式,并可以在齐读、泛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训练形式下,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要领,增强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理解。默读是学生自主阅读的一种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身的发散思维,在默读中体会文章的含义。默读的方法有泛读、精读、速读、浏览等,教师要教会学生结合不同的文章体裁,选择不同的默读方法,如叙事文可以泛读,议论文必须要精读。在学习默读的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聚精会神,不断提升阅读速度。



        (三)加强课外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
        虽然新时期教材内容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阅读素材有所增加,但是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言,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认识到加强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并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付出实际行动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见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如今在考试试题中,课外阅读的占比量愈来愈大,教育者也应注重教学的拓展性,将课内课外进行融合。例如三年级课文《赵州桥》,教师先准备赵州桥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赵州桥,接着引导学生找到每一段的中心句、过渡句,以及整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接着可以拿出一篇课外阅读《兵马俑》,这篇文章的思路与《赵州桥》有相似点,在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可以应用到课外。教师在引入课外内容时也可以适当出示图片,让学生找文章中的重点句子,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课内外阅读的融合,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应用就更加清晰,也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
        (四)从鉴赏出发,增强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鉴赏能力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条件,鉴赏可以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看到作者的情感和语句中抒发的情义、作者想要说明的观点等。鉴赏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情感的启发,让学生通过华丽、优美的辞藻,激发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在阅读后学会通过文字描绘画面、情境,用文字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追求。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文字中正确审视自己的心态,可以激发学生和作者的情感共鸣,达到对某一种事物共同的看法,提升学生的情感水平和鉴赏层次。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在学生阅读时,为学生播放一些自然界的静音乐或者鸟儿鸣叫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和赏析,和文字进行结合,在文字中阅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当学生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词汇在纸上画出自己脑海中的场景,既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这种练习方法将图面和文字进行了结合,增强学生在阅读中的画面感和赏析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通过举办各种班级活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还离不开教师的创造性,教师要尽快地创新教学模式,摒弃过去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举个例子,语文教师可以尽量地创造轻松的阅读课堂氛围,通过小组合作或者班级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轻松和谐的状态之下获得丰富的阅读知识。与此同时,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定期组织举报班级活动,使得学生在欢乐的活动中可以全新了解阅读课程的价值意义,知道自己应该要从阅读课程中学习什么知识,让学生更加有意愿去参与阅读课堂学习。举个例子,教师可以开展以“快乐阅读,分享感悟”为主题的阅读教学活动,让学生齐聚一堂畅所欲言,分享最近自己喜欢的书籍以及自己阅读完之后的感受,让学生在谈感悟聊思想的过程中感受阅读的真谛。而且学生通过这种类型的活动能够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学生在阅读上产生竞争感。
        (六)通过读后感写作,开展读写结合教学
        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关键点就在于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深入掌握阅读相关知识。其中,最为常见的对学生的阅读质量进行了解的方式就是让学生撰写读后感,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与阅读内容产生共鸣。例如,在进行《鸟的天堂》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共同阅读课文,随后组织学生撰写一篇读后感,在阅读时着重进行对“树”的阅读,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品味作者的写法,同时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文章中写道“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当学生读到这一段时可能会有感而发写出自己的想法“文章中给我们描述出了一个巨大的榕树,用拟人、比喻的写作方法,展现出榕树的巨大,榕树的根长出了枝,长枝垂到地面后又伸进泥土里形成了根,根与枝相连,错综复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学生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思路进行深入的分析,促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找到写作的灵感。
         (七)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保护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新课标提到:“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性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强调学生理解感悟的一致性。因为这样时常会扼杀学生深入探究文章的积极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对同一篇文章同一个句子,由于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次及理解角度的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解读。只要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想,教师就该给予鼓励。即使学生的理解有偏差,也不一定要马上纠正他,可以让他先听听其他同学的解读。他在听同学的见解的过程中,通常会把自己的答案和同学的答案做个对比,在心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双方坚持己见,那么在课堂上来一场精彩的辩论赛也未尝不可。文章总是会越辩越明了。教师对学生的解读没有直接进行否定,而是给予一定的自我思考、辨别的空间,学生会越来越愿意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也会越来越愿意思考和探究文章的内涵。
        结束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环节是教师开展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体验。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对应的教学对策优化当前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让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军锋.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知识窗(教师版),2019(12):55.
[2]刘红芝.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天津教育,2019(36):43+45.
[3]沈淑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19(36):160+162.
[4]李广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19(36):164-165.
[5]董世海.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案[J].家长,2019(36):93.
[6]陈志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切入点的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6):238-239.
[7]王媛媛.拓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导学,2019(36):65.
[8]张国明.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力的途径[J].教育观察,2019,8(42):114-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