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9月17期   作者:孟安娜
[导读] 研究并分析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的临床有效性。

孟安娜
(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的临床有效性。方法: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2例分为普瑞巴林组与对照组,针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常规降血糖治疗。对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口服,每次75mg,每天1次,1疗程为2周, 共计用药2个疗程。对于普瑞巴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应用普瑞巴林,口服,每次75mg,每天2次,1疗程为2周, 共计用药2个疗程,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6.09%,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患者,在常规干预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普瑞巴林,可以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进行大力推行。
【关键词】普瑞巴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临床有效性;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在部分患者中,会合并神经传导异常,随着病程的延长,临床症状越明显。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合并疼痛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普瑞巴林是治疗此类患者的首选药物,为了分析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的临床有效性,现对我院收治的此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9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到本组研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49~74岁,平均年龄(63.44±5.93)岁。纳入标准:①符合WHO关于2型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②四肢出现感觉异常、针刺样疼痛等表现;③经神经电生理检查确诊。排除标准:①合并脑梗死、颈腰椎病变、中毒等临床表现;②合并肝、肾、脑等脏器障碍;③凝血功能异常;④有长期酗酒史。病程为1~9年,平均病程为(4.4±1.7)年。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将92例分为普瑞巴林组与对照组,均为46例,两组患者在病变情况、年龄、性别等资料上,差异不明显。
1.2治疗方案
  针对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予以常规降血糖治疗。对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服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口服,每次75mg,每天1次,1疗程为2周, 共计用药2个疗程。
对于普瑞巴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为患者应用普瑞巴林,口服,每次75mg,每天2次,1疗程为2周, 共计用药2个疗程。
1.3对比指标
  根据患者主诉对比两组疗效,包括显效、有效、无效。显效即主诉各项疼痛表现消失,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增加值超过5m/s;有效即主诉各项疼痛表现得到有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显示增加值在5m/s以下;无效即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专业化的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SPSS21.0),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两组治疗结果来看,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6.09%,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普瑞巴林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3 讨论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疼痛、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灼热感、蚁行感等,在疲劳、兴奋时期,病情表现会加重,会合并不同程度的感觉过敏[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机制复杂,现有的研究认为,是由于心血管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共同作用引起的微血管、代谢改变,涉及内容包括糖基化产物堆积、脱髓鞘变、激活多元醇通路等,在营养因子缺乏、自身免疫因素、神经纤维结构破坏、微循环障碍等因素影响下,对细胞的正常合成、分裂带来限制,针对此类疾病,临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的治疗方案以加强营养、改善微循环、控制血糖水平为主,对于自发性疼痛患者,可遵医嘱应用止痛药物,对于合并情绪不稳者,予以抗抑郁、抗焦虑疗法[2]。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严重干扰患者正常生活,带来睡眠、情绪、人际关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
  针对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药物疗法,常用的有阿片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抗癫痫药物、局部用药等,根据美国糖尿病学会的推荐,普瑞巴林、阿米替林。加巴喷丁、杜罗西汀等均可以作为治疗疼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一线药物。对于使用上述药物治疗成效不明显者,可以应用α-硫辛酸,以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减轻疼痛状态。
  普瑞巴林属于新型γ- 氨基丁酸受体激动剂,是临床中治疗此类疾病的一线药物,其作用机制为减少机体钙离子内流,有效缓解疼痛,尽管在早期疗效不明显,但是经过长时间用药后,一般均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动物实验显示,为糖尿病大鼠应用普瑞巴林,可以减少其运动脊髓反射、趾间刺激感觉,抑制脊柱对大鼠带来的疼痛。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根据两组治疗结果来看,普瑞巴林组治疗有效率为91.30%,高于对照组的76.09%,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因此,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性疼痛患者,在常规干预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普瑞巴林,可以有效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临床治疗安全有效,值得在此类患者群体中进行大力推行。


参考文献:
[1]米德文,邢恩桐,赵加凤,等.连续坐骨神经阻滞疗法联合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6,(12).949-952.
[2]林夏鸿,陈晓毓,周竟雄,等.普瑞巴林治疗糖尿病痛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4,(8).707-710.
[3]邱乐,王新生,陈超.普瑞巴林和文拉法辛治疗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11).2491-24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