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水利电力设计院 543000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基础。水利水电工程不仅可以有获取大量的电能作为人民群众的正常供给,还可以有效的环节江河压力,大大地减小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滑膜技术就是水利水电施工从建筑工程施工中借鉴而得来的,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滑模技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应用
引言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项目之一,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是重要的基础设施,其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对于水利水电工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以及各项功能的正常发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施工技术工艺的不断进步,滑模施工工艺在堆石坝面板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1水利水电工程滑模技术
滑膜的模板构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普通模板,一个是专业模板,滑模施工的模板当中有配套的动力机械及滑行伸臂等方面的设备。目前在滑膜动力机械当中,主要的动力源是液压型的千斤顶。在这种千斤顶的使用之下,可以将两米左右的模板顺着已经成型的混凝土进行滑动。混凝土可以经过发热的分层部分,在套槽之中浇灌,而且每一层的浇筑的厚度,应该控制在三十厘米左右,磨板下方的混凝土达到一定标准之后,模板的掏槽需要根据提升机的具体功能,按照已经浇灌完毕的混凝土表面的轨迹来滑动。也可以沿着模板外表面滑动,向上滑动二十五厘米左右之后,反复对其进行相同的施工,一直到符合相关要求之后,才可以完成施工。
2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合理控制滑模结构
滑模结构构建过程中要做好模板控制工作,滑膜结构是整个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现场控制过程中可以通过水平仪、千斤顶同步器等进行实际管控,但为保证滑模结构,多使用激光照射仪、吊线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准确测量和控制,以便现场施工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滑模变形的具体情况和精确位置,然后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有效措施及时进行解决,若滑模出现形变,可以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确定竖井结构的直径范围,尽量确保竖井结构和外形的稳定性。
2.2减少施工成本和失误率
滑模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复杂技术,对精准性要求很高,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极易出现误差,而误差的存在使滑模施工技术效果无法有效发挥出来,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基于此,在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人员要认识到滑模施工偏差问题产生的严重性,时刻保持警惕,并采用有效手段加以纠正。这样也就会导致人力、财力、物力的二次投入。另外施工成本和失误率方面会逐渐反映出一种上升或者下跌的趋势,并且在工程竣工后,如果发现问题难以解决,那么在施工中对技术要求就更加严格,以防止今后因施工失误而造成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抓住施工成本和失误率管理的主要部分才能够将管理真正的落实到实处,才能够让一个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一直健康运行,随时随地对工程进行抽查,对不合格的地方进行修补,对员工进行适当的处罚,从根本上讲要推广滑模工程对全体施工人员的重要性的教育,加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
2.3安装和调试方面
要能够对预先已经浇筑好的,且有闸墩预埋钢筋的闸墩底板上来进行清机,同时还需要能够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凿毛,直到使其能够符合施工的实际要求。使用测量仪器对各控制点进行测量,在混凝土的保护层上采用较高的木房垫层,来进行滑膜的安装。模仿垫层上分别需要能够吊装滑模的吨位、中断及墩头进行相互对接,再使用葫芦起重机,把各个部分通过螺栓相互之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滑模模板应当对齐各个不同的控制点,在液压千斤顶的中间需要安装一个空心的钢管,这个钢管的一头必须要能够接上千斤顶。加紧钢管,将预埋钢筋接长。
而双面焊也需要能够符合相关标准,并且将一切细部结构进行检查完毕之后,再打开电源,将整体滑膜能够提升到十厘米左右,提升完毕之后使用测量仪器检测滑膜是否出现倾斜和偏移状况。一旦不符合要求,则应当立即给予调整,让滑模模板能够对其各个不同的控制点在对齐之后,滑膜的底部中间有空间的地方必须要使用组合钢模板或者是木模板对其进行封堵,防止模板在实际浇筑的过程当中出现不良的状况。
2.4滑模上浮和倾斜处理措施
造成原因:一是砼的上升速度过快和模板拉升速度过快使模板上浮;二是手拉葫芦不同步使模板倾斜。为防止模板上浮,现场严格控制入仓塌落度、入仓速度以及爬升速度。爬升时控制在0.5~1.0 m/h,每次上升0.2 m左右。为防止模板倾斜,每个手拉葫芦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调试,保证行程一致;每个手拉葫芦在拉升时,用钢卷尺进行测量限位,使整个模板基本处于水平上升。在滑模滑升过程中,专人负责检查、纠正,准确掌握砼的强度、模板的提升时间和速度,防止因操作不当而引起模板上浮和倾斜。
2.5控制模板滑升速度
水利水电工程中需要安装大量钢筋,为减少交叉作业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工种间的协调性,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选择合理的模板滑升速度。在混凝土厚度为600~700mm时,及时检查凝结情况,确保滑模装置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在初浇结束3~4h后可以进行试滑,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将千斤顶提升50~60mm,以便更好地判定混凝土脱模及时间的合理性。滑升过程中要确保模板提升速度稍慢于混凝土浇筑速度,在浇筑位置距模板上口50~100mm时即可正常开展模板提升工作。在滑模末端提升期间,要注意降低滑升速度,保证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均匀、精准。
2.6荷载试验及验收
在滑模正式投入运行前,进行滑模的负荷和超负荷加载试验。试验前完成手拉葫芦、提升钢丝绳安装并进行验收,并准备相关配重沙袋。①滑模焊接位置是否有裂纹、气孔、弧坑和飞溅等缺陷。螺丝是否有松动;②手拉葫芦在试验前的全面检查,链条、制动器等部位工作是否正常,各部轴承、销轴、制动器铰链是否已润滑;③检查钢丝绳全段是否已涂黄油保护,是否有变黑、锈皮、外层钢丝松动等损伤;按25%、50%、75%的额定负荷逐级增加砂袋,负荷时长0.5 h,满负荷试验前,应全面检查各部件。检验要求:钢丝绳无断裂;各结合面处焊接牢固;配重块不发生倾覆。试验过程观测正常、即可完成试验。相关人员记录试验过程收录成表备案。
2.7滑模的拆除
工程竣工后,首先要对滑模平台进行清理,将滑模脱空,拆除内外平台与吊篮架板,拆除中心拉盘,其次分段割除滑模装置。混凝土具备保水性、流动性等特征,因而,为减少吊卸滑模时的困难,就需要将附属设备先拆除,如电气控制箱,照明器材和电焊机等。使用气炬将底部的吊篮切除,并把滑模墩头、墩中间及墩尾三部分间的连接用螺栓拆除。
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民生工程,政府大力兴修水利水电工程可以有效地提升周围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安全性。但是如果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对于周围人民群众不会起到丝毫的益处,反而还会威胁到周围人民群众的安全。滑模施工技术是现阶段我国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作中使用最为频繁的一种施工技术,在使用滑模施工技术进行工作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这样才可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另外,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滑模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也可以使滑模技术的施工质量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荆建春,2019.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8):111.
[2]李寒松,刘刚,李宏伟,2019.滑模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中的应用[J].陕西水利(5):109-111.
[3]熊贤江.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环节中滑模技术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3):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