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省级地震部门创新科普宣传方式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徐倩 廖冬梅 安旭东 谢艾颖 朱土凤
[导读] 摘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省地震局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弘扬地震科学精神、传播地震科学思想、倡导地震科学方法作为科普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防震减灾生活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  530022
        摘要:“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省地震局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将普及地震科学知识、弘扬地震科学精神、传播地震科学思想、倡导地震科学方法作为科普宣传工作的总体要求,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防震减灾生活需要,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
        关键词:省级地震部门;科普宣传;科学普及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我省地震局始终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推进地震科普方式从单一科普向立体科普转变,注重地震科普的受众培养,通过“抓品牌、抓特色、抓活动”提升科普传播实效,强化地震科普作品的研创,夯实科普内容的传播渠道。
        一、推进地震科普方式从单一科普向立体科普转变
        我省地震局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不断创新,逐步进入立体宣传的新阶段。从传统的科普讲座,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到利用各种媒体形式,包括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及移动公交等多种不同形式的媒体,宣传面越来越大;宣传内容从单一科普宣传,扩大到地震工作内容与社会价值,使全社会了解地震工作,理解地震工作,支持地震工作。
        (一)联合新闻媒体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建立新闻媒体合作机制
        新闻媒体在信息传播领域具有传统优势和独特影响,建立合理有效的新闻媒体宣传合作机制,对于创新防震减灾宣传方式,拓宽防震减灾宣传渠道和覆盖面,具有积极作用。我省地震局在新闻媒体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主要有以下特点:合作媒体种类多,涉及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等;合作方式多样化,包括播放视频、刊载文章、联合举办活动、网络推广等;合作时段灵活化,既有结合特定时段开展的强化宣传,又有细水长流的年度宣传方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宣传效果。
        (二)充分利用官方微博、微信、网站等开展互动科普
        开展网友走进地震局、有奖知识问答、有奖转发等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不同类别的互动交流活动覆盖我省社会公众100余万人次。开展了以“防震减灾科技惠民”为主题的系列防震减灾线上线下互动宣传活动。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由主题网页展示推广、线上防震减灾知识有奖竞答、线下省地震局开放日三部分组成,大批社会公众通过微博、微信、长城网推广链接、电话报名等不同方式积极参与到线上和线下活动中,长城网、凤凰网、中国新闻网、搜狐新闻等对活动进行了报道,营造了浓厚的防震减灾宣传氛围。
        二、通过“抓品牌、抓特色、抓活动”提升地震科普传播实效
        (一)用活官方微博
        官方微博自开通以来,已成为省地震局宣传防震减灾事业、应对社会舆论、普及科普知识的重要渠道。结合工作实际对《省地震局官方微博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在此基础上,利用微博平台,开展了达人探秘地震局、网友体验地震岗、微博互动有奖转发、有奖答题等多项网友互动活动,取得了较高的社会关注度。
        (二)搞好“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
        “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是由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一项以防震减灾宣传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益活动,它的目的就是让公众了解地震科学知识,做好地震安全防范措施,树立地震安全防护意识。我省地震局平安中国防灾宣导活动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地方特色有效推动,将“平安中国”防灾宣导系列公益活动扩大到学校、社区、企业、村镇当中去,使广大社会公众受益,争取取得良好的宣导效果。


        (三)策划大型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
        由省地震局、教育厅、科技厅、民政厅、文化厅、广播电影电视局、新闻出版局、科学技术协会、灾害防御协会主办,开展“5•12”防震减灾应急系列科普宣传活动,各主办单位高度重视,认真组织谋划活动方案,安排实施活动内容。此次活动取得了突出实效,加强了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提升了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强化地震科普作品的研创,夯实科普内容的传播渠道
        (一)提升创作基础能力
        我省地震局率先在全国建成省、市两级防震减灾宣教技术系统,包括多功能演播室、媒资管理系统、数字化编辑制作系统等,产出科普网站、数据库、软件、短片等十余种科普产品,大大提升了我省防震减灾宣传基础能力。省级的宣教技术平台在处理历史图片、防震减灾影像记录和声像创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注重经常性宣传与集中性宣传相结合
        以防震减灾主要节点为契机,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防震减灾大型科普活动,如:“4•14(玉树地震纪念日)、5•12(汶川地震纪念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以及安全生产月、科普宣传周”等重点时段进行科普宣传。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经常性宣传,及时向群众解读防震减灾政策法规、成果及科技成果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加大宣传和科普产品的创作力度,丰富服务供给,制作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科普知识书籍、挂图、画册、音像资料,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有奖问答,咨询台,防震减灾专题等形式,向群众讲解防灾减灾、自救互救知识,增强宣传的直观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科学性。还可建立社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员,向社区居民讲解防震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发放宣传单、播放宣传片等宣传方式,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到社区、百姓中间,使尽可能多的百姓了解和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并引导百姓主动参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增强广大民众对地震谣言、误传的识别和抵制能力,消除广大群众“谈震色变”的恐震心理和“大震难遇”的麻痹思想,做到平时不传谣,不信谣,震时不慌乱,有应对措施。提高宣传实效,让全社会了解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加强舆论引导,遇到情况及时上报地震等相关部门。
        (三)注重地震应急演练
        过去一些地方发生中强地震,出现了人群慌不择路,发生拥挤踩踏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就是由于平时没有进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因此,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很有必要。按照“临阵不乱、高效有序、行动迅速、决策科学、处置有力”的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地震模拟演练方案,地震局可派出专家进入学校、企业、社区等部门,指导他们开展地震避险、疏散演练,以及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等应急逃生演练,使他们身临其境,增强感性认识,把握关键。通过应急演练,使参与者掌握疏散和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提高抗震救灾能力!
        四、结语
        地震宣传的内容丰富多样,只要我们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的宣传服务受众,便可以在不同时间、地域和人群,利用一切机会进行科普宣传,选择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取得最佳的的宣传效果。地震科普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探索新思路。只有坚持不懈地做好地震科普宣传,播撒防震减灾文化的种子,社会才能和谐,生活才能安定。地震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是一项带有战略性的、经常性的工作,搞好这项工作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参考文献:
        [1]陈昌泳.地震科普宣传在防震减灾中的重要性[J].科技传播,2012(6):37-38.
        [2]郑轶文.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力求简单易懂分层次[J].城市与减灾,2015(1):32-34.
        [3]闫元芳,付红云.地震系统通讯员敏感性培养与写作技巧研究[J].山西地震,2017(4):44-45.
        [4]何永年.期盼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新的跨越[J].防灾博览,2010(5):8-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