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突发事件报道视域下记者职业素养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赵璐
[导读] 摘要:新闻记者在职业生涯中,总能遇到一些突发事件。
        国网黄石供电公司  432000
        摘要:新闻记者在职业生涯中,总能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对党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是记者或者媒体必须担负起来的责任,而且必须完成好这项工作。本文对记者如何提升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此提高记者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党媒公信力,传播社会正能量。本文对记者如何提升能力和素质进行分析和论述,以此提高记者报道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业务能力;个人素质
        一、突发事件的定义
        在我国,突发事件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危害社会、危及公共安全的事件。其主要分为自然灾害(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火灾等)、事故灾难(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等)、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涉外突发事件等)四大类别。
        二、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义
        (一)及时发布满足群众了解信息的需求
        记者特别是主流媒体记者,与普通民众或自媒体从业者相比,对突发事件的认知了解和报道更有优势。突发事件发生后,为了使群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和进展情况,就需要记者深入现场进行采访报道,发出消息使群众知晓,并且随着事件的发展,记者还要继续跟踪关注,随时带来最新报道。同时,作为官方媒体工作人员,记者可以跟随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全方位了解事件的情况,一是可以采访现场目击者,二是可以参加政府的新闻发布会,采访相关部门,这样就可以把现场的信息尽可能传递给观众,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告知,使受众知晓政府态度,既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又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
        (二)正面发声,去伪存真
        在自媒体如此发达的今天,一旦有突发事件发生,手机、网络上的信息就会铺天盖地而来,这些信息有真有假,甚至还有别有用心者为了吸引眼球、引起更多人关注,在朋友圈发布不实视频,制造虚假新闻,引起社会恐慌。2020年7月,恩施持续降雨,洪峰过境,多地受灾。就在大家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抗洪救灾时,某网友在网上下载的一条房屋倒塌视频附上“恩施市大龙潭”字样后发在朋友圈,被大量网友转发。恩施州广播电视台随即派出记者与公安机关赶到大龙潭现场,通过走访调查、现场勘查,证实视频内容与描述不符,第一时间发出消息,证实该网友所发视频为虚假视频,从而消除社会恐慌,最后该网友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三)积极引导弘扬正能量
        在突发事件中,记者不仅要报道事件本身,更应该现场捕捉或者深入挖掘感人的故事,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在2020年恩施“7•17”特大洪涝灾害中,恩施州广播电视台记者深入抗灾救灾一线,推出了许多干部群众一心抗洪救灾的现场报道,故事感人至深,凝聚起社会各界众志成城抗击洪灾的强大力量。同时,当地主流媒体聚焦党委政府的应对措施,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冲锋在前,干部群众万众一心抗洪救灾,积极上送外宣,中央和省级媒体持续聚焦和关注恩施干部群众抗洪救灾,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新闻工作者被称为党和人民的喉舌,客观准确及时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是记者的责任和担当,如果没有准确把握好度,就极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不仅会影响媒体自身的公信力,还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甚至危害党和国家形象,因此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具有重大意义。
        三、记者应对突发事件应具备的能力
        (一)较强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
        突发事件事发突然,让人猝不及防,这就需要记者有较强的反应能力。就像在打仗一样,记者可以说应当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在进入事件现场时,现场有可能处于混乱状态,没有人顾及记者,这时候记者必须有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判断能力,弄清楚要报道什么、观众想要了解什么。记者如果没有较强的判断能力,思想混乱,人云亦云,看见别人拍什么自己就拍什么,不能在现场捕捉到细节,就会和大多数记者的选择一样,导致报道的内容同质化,没有自己的观点、角度,拍摄出来的作品就会没有新意、不能引起关注。


        (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记者在到达突发事件现场时,为了增加新闻报道的现场感,大多采用现场出镜的方式,把现场接触到的人和事用语言描述出来,使受众有直观的印象,这就需要记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发事件不可预知,所有的信息都是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的,因此记者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记者在到现场后,可能会遇到种种阻挠或者不利于采访的情况,给突发事件的采访带来困难。记者如果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和协调,就能够寻找到突破口,想办法进入事件现场,在不干扰救援的情况下,进行采访报道。这需要记者在平时的采访中和相关政府部门随时保持比较好的联系,这样在突发事件现场就可以争取主动权,在短时间内获得新闻线索,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不能违背相关法律和纪律。
        (三)较强的现代技术运用能力
        为了全方位做好突发事件报道,记者需要能够运用手机、无人机、摄像机、电脑、直播车等现代科学技术。由于突发事件的不确定性,为了在第一时间报道,记者可能需要用手机拍摄画面,然后通过手机软件进行编辑回传,保证新闻快速播出。当前,使用无人机航拍已经成为主流媒体采集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它具有视角独特、可以保证记者安全、不受空间限制等特点,这些优势使得无人机航拍技术非常适合在报道突发事件时使用。在记者采访突发事件时,无人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拍摄,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画面更有冲击力,信息量大。突发事件中,记者现场直播连线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因此记者对卫星直播车的使用也要有所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临危不乱。记者只有熟练掌握或知晓这些现代科学技术,将其运用到新闻报道中,才能更好地为新闻作品锦上添花。
        四、记者需要提高的几种素质
        (一)政治素质
        记者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主流媒体记者。新闻记者必须做到政治过硬,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必须要讲政治、讲规矩,在平时的工作中,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道德修养,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纪律和新闻纪律,把握好尺度,帮忙而不添乱,这样才能传播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职业素质
        记者可以说是一个杂家,对方方面面的知识都要有所了解掌握。在日常工作中,记者可以针对四大类别突发事件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或者对相关新闻报道进行总结和分析,从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样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就能做到临危不乱、心中有数。同时,记者要加强团队协作,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是新闻媒体多部门、多工种协同作战,记者既要随时和后方编辑进行沟通,也要在现场和编导、摄像师通力合作,做到解说词和画面的完美配合。记者在报道突发事件时,只能关注新闻本身,不能把自己作为现场的焦点,期待观众记住自己,以此成名。
        (三)人文素质
        突发事件事发突然,有的记者为了抢先报道新闻,有时会暴露出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比如央视记者张泉灵有一次在汶川地震采访中,在医院遇到一个记者进入病房问道:“你们这里没有妈妈的那个孩子是谁?”当时,有7个孩子看着另外一个孩子,而那个孩子显得非常无助。记者应该具有同情心,不能为了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就不顾忌别人的感受,只有将心比心,和采访对象换位思考,才能打造出有温度的作品。
        五、结语
        做好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是对记者能力素质的检验,主流媒体记者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真正做到客观、准确、及时,制作出更多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闻作品,才能唱响主旋律,弘扬社会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吴媛媛.浅议突发事件与记者素质[J].新闻知识,2012(6):101-103.
        [2]朱海渊.电视新闻记者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J].新闻研究导刊,2019(1):158-159.
        [3]张泉灵.谈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单兵作战的记者素质[J].电视研究,2008(8):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