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 王文彬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28期   作者:王文彬
[导读]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为建设道路与桥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
        中石化胜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山东省东营市  257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为建设道路与桥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挑战。道路工程的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软土地基路段。软土地基是指由软弱土构成的压缩土层或者其他高压缩性土层组成的地基。该类地基具有高含水量、高压缩性及沉降变形大、承载力低等特点,对道路的安全与稳定具有很大影响。在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保证道路的稳定安全及经济合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就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桥梁;施工管理;软土地基
        引言
        软土地基普遍具有渗透能力差以及水分含量高的特点,因此,施工前需先进行软土地基处理,且施工难度较高。必须对软土土层进行详细的分析,使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从根本上保障道路桥梁软土地基处理质量。通过对道路桥梁施工中常见问题的研究可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路基强度低、常年被雨水冲刷稳定性低以及沉降和剩余沉降控制困难等问题。国外针对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应用研究显示,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1软土地基
        所谓软土,就是指强度值比较低,同时,具有较高的压缩性的软弱土质层,通常情况下,会与淤泥、软黏性土结合起,以此形成软土。一般情况下,在软土地基中含有较大的水分,含水量基本在35%~75%,而饱和度则在90%以上,软土的塑性指数在15~30。由于存在的软土,在空隙方面比较小,同时,较低的抗剪强度,因此,对于软土地基来说,强度普遍偏低。因此,在软土地基中进行路基的修建,一旦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不合理,就会导致路面发生沉降,或者导致路面的失衡现象,对道路桥梁造成严重的破坏。因此,为了保障在软土地基施工过程中提升强度,就需要对软土地基上的施工技术进行优化。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现实影响
        我国道路桥梁行业对软土地基的定义区别于国外,并没有详细分类,日本高等级道路桥梁设计规范将其定义为:主要由粘土和粉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泥炭以及松散砂等土层构成,提出了类型概略判断标准。在给出软土地基定义时指出: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因填方形状及施工状况而异,有必要在充分研究填方及构造物的种类、形式、规模、地基特性的基础上,判断是否应按软土地基处理。因此,很多施工单位在面对软土地基时要么矫枉过正,要么疏于防范。例如,一些地质环境导致软土地基的组成情况较为复杂,横向面积覆盖程度均匀不一,纵向土层也存在上下分布差异。软土薄厚不均要采取相对应的施工处理方式,而缺少准确真实的勘察资料,使得很多施工单位采用统一的施工处理方案,对一些常规土层结构也造成破坏,为后续道路桥梁工程中的隐蔽性工程和支护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埋下隐患。软土土层松散、内部间隙大、砂粒混合等特点形成的压缩量大、承载力弱的特征,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强降雨、降雪、大风等恶劣天气,会降低工程质量。路面硬化问题一方面软土地基在施工过程中与施工材料混合导致土地结构不稳定,降低使用效果形成的现实问题,另一方面是压实程度不足,再加上内部含水量高,透水性差的因素,整体工程路面质量降低。路面硬化问题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在施工中完全避免的,只能通过优化设计和技术应用来降低损失,杜绝质量问题,最大限度提升使用寿命。路面沉降问题是软土地基最常见的现实问题,而软土地基由于土地特性,引起路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广泛且复杂,通常是一些连带反应造成路面沉降或塌陷问题。锥坡不均匀下沉、路堤滑坡、高填土的推力作用、排水固结成效有限等,都会对周边或其他强度低、灵敏性高的软土地基产生负面影响。探讨软土地基对道路桥梁工程施工中的地基沉降问题的影响,要考虑到沉降规律、速度及时长,根据实际状况进行综合考量,优化处理技术。


        3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实践
        3.1水泥搅拌桩法
        该方法利用深层搅拌机或者粉喷机械将水泥浆或水泥粉与地基土在原位进行拌和,搅拌后形成柱状的水泥土体,以此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道路的沉降。水泥搅拌桩处理方法适用于淤泥、淤泥质土及粉质黏土等含水量高、地基承载力较小的黏性土地基。
        3.2强夯法
        在施工过程中,使用强夯法,就是利用重锤的方式,在自由落下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反复地对地基上的土层进行桩基,使得能够对夯面一下一定深度的土层进行夯实处理,这样便可以很好地提升地基的承载力和土地的整体稳定性,进而起到减少压缩性的效果。但是,在夯实的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较大,因此,就会进一步地提升加固的深度。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加固的方法,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在现阶段的施工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集中加固方法有挤密碎石桩加夯法、砂桩加夯法以及强夯碎石墩法。
        3.3换填法
        换填法一般运用的是软土层中比较深的土层,道路桥梁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的软土层的深度如果是在0.5到3米之间施工人员就可以运用换填法来进行技术处理,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运用换填法的时候,往往会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抛石挤淤法,第二个部分是开挖换填法,第三个部分是爆破排淤法,在这三个部分中,抛石挤淤法一般都会运用在一些积水比较多的地势,在这种地方抛石挤淤法就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困难的问题,在运用抛石挤淤法的时候,首先应该从绿堤的中间开始抛石,这样就能够非常有效的排出地势较低地方的淤泥,其次,如果所处理的软土层中存在横陂,就应该先对处在较高位置的横坡进行抛石处理,在处在较低位置的横坡进行处理并在堤侧增加抛石的数量,在经过这样一系列的处理之后,才可以进行之后的处理,此外,如果遇到淤泥的稠度与厚度比较大的问题的时候,技术人员就可以采用爆破排淤法,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还有在处理雾软弱表层地面的问题就可以采用开挖换填法,一套流程下来,对展开施工具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3.4加载法
        加载法是通过降低软土地基的压缩量,解决软土地质问题,通过运用重型压路机实施反复压实软土,以把软土中的空隙与水分排除,改变土层上层结构,将软土地基表面的质量提升至施工标准。在实际操作时,要确保在压实土壤的过程中,在每一部分施工作业中进行土质检验,确保压实工作到位的同时,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
        3.5粉煤灰应用法
        对于粉煤灰来说,由于具有着较高的渗透性,并且容量方面比较低下,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具有着较高的经历抗剪强度,能够提供降低的压缩性,并与石灰的一些碱性物质进行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可以快速地产生凝硬性。对于软土地基而言,存在着先天的强度值比较低的劣势,为此可以使用粉煤灰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粉煤灰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二灰桩、粉煤灰混凝土桩以及粉煤灰固接桩等类型,这样在使用的过程中,便可以很好地实现复合地基的加固处理,实现深层的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结语
        道路桥梁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是根据施工现实情况因地处理的,地基稳定性和安全性决定了整个道路桥梁工程项目的质量,这类大型规模的基建工程,投入高、工期长,对质量要求高,整体工程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务必作为施工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辰.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应用实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654.
        [2]武江博.道路与桥梁施工中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4):4056.
        [3]范红正.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措施[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23):16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