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百绿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滨海高新区 300384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种设计愿景,是传承乡村历史文脉、规划乡村生态环境的最终目标,作为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乡村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只有坚持因地制宜,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乡村振兴;景观规划;规划策略
一、基于乡村振兴的乡村景观规划定位
我国常住人口城镇率为53.7%,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为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其规划应该因地制宜,乡村的地形、人文环境、产业模式各有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特征制定不同的方案。在村镇建设中,村庄的产业模式可分为旅游型、工业型、水产型、种植养殖型,不同区位适合建设不同的村庄类型。对于经济水平较高的乡村地区,应该结合工业集中和农业产业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丰富公共设施数量,提高村民居住环境质量;经济水平发展较弱的村庄,应以第一产业为主,结合村庄建设改造,有效提升人居环境;特色明显的村庄有发展旅游潜质的,加强乡土景观的保护,加强绿化、交通建设。乡土景观特色的延续和创造是乡村振兴强调的主要方面:
(一)招商引资,带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村民精神生活的需要。
乡村景观规划主要是对现有的村庄空间格局的保护、建筑的更新、生活环境的改善、乡土植物种植,使村庄环境和景观建设的特色得到更好的体现。
二、现代乡村景观规划的优化模式
(一)基本内容
1自我主导模式
自我主导模式主要是依靠村集体和村民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自筹资金,自我安排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该模式适合经济比较发达,政府支持力度比较大的、村办企业较多的村庄。
2政府主导模式
当前开展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主要由政府发起,政府主导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多部门协调、规划先行、财政支持等方面,最终形成整体发展、社会共同参与的建设格局。政府主导并不意味政府可以脱离城镇特点,单独贯彻实施,乡村振兴从客观上要全盘分析,综合考量。
3企业主导模式
一是,由外来企业全部承包经营。
二是,由外来企业控股,与当地政府或相关企业合作经营。
(二)遵循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不能片面地从一个区域出发或者只规划一个层面,要注重整体性。在景观设计时要对文化背景、周边环境等统一考量,不能把每个规划景点割裂开来规划。依此应该对规划区域进行详细的调研,充分研究其背景与周边环境,也要考虑为下一层次的规划预留空间,每一个规划要考虑保留传统,尊重现在,展望未来,既要考虑其特有文化的传承,也要注重整体一致。首先考虑的是乡村与周边城郊景观的过渡融合;其次要考虑村庄与村庄之间形成一个整体的风格,比如安徽的村庄建筑、街道、装饰每个村庄都看似相识又不尽相同。第三也要注重景观要素之间的特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整体规划中注重各景观之间,各村庄之间以及村庄及城市景观之间的联系,当然还要综合考虑给排水工程、供电工程、电信工程、燃气工程等进行整体规划。
2合理规划景观空间要素
农业景观是乡村振兴中乡村景观的组成部分。一望无垠的稻田、绿油油的麦苗、阵阵花香、清新的空气,是人们对农业景观的感受。农业景观是乡村地区的特色景观之一,随着季节的交替表现出不同的景致。
农田景观在乡村景观中的占比多,农田是村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景观主要指基本农作物的种植,其形成的规模性整体效果可以体现乡村景观的农业属性。
3因地制宜原则
“中国社会一直以来都是以乡村作为基础的,并以乡村为主体,所有文化,多半是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法制、礼俗、工商业等莫不如是”。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景观的规划为适应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应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制定方案,结合当地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进行规划。注重乡村人文景观的构建,在村落的改造过程中注重保护乡土风貌,如街巷、树木、传统的建筑形式等。
4以人为本原则
乡村是村民的乡村,是他们赖以居住的生存环境,乡村振兴的深层次含义是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为目标,让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的价值所在,享受到城市的现代文明。不仅如此,在城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景观规划的意义也是让本土村民、居民在提高现代物质文明程度的同时减少当地乡村景观破坏,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征询他们的意见。在规划当中首先考虑到当地农民要求最迫切、根据现有条件能够做的事,可以提供村民交往的空间,满足不同个体之间的交往需求,在此基础上侧重于心理的感知与精神的共鸣。
5突出乡土原则
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这也形成了不同地域的自然、人文乡土化景观不一样,只有把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化景观进行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才能营造出适合当地生活习惯和传统的景观。
其一,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景观资源,尊重当地原有的生活方式去规划景观,就地取材,运用乡土材料。
其二,将其乡土文化和风俗民情传承下去,把当地历史人物、景观资源等纳入到景观设计中,弘扬历史文化,丰富乡村旅游景观,形成符合当地气质的景观,避免雷同。
三、乡村景观与可持续发展
(一)保留乡村原有的历史风貌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乡村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乡村振兴要求体现不同地区的自然历史文化禀赋,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杜绝千村一面。中国地域广袤,形成的每个区域、每个村落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在各自历史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不可复制且辨识度极高的乡村历史风貌。每个地域的风土人情、村落规划、建筑特色、历史文化传统都各有其特色,这也形成了我国独特的乡村景观。乡村景观规划要取得历史的统一性和同一时代多样性的均衡,使乡村能够有机成长。乡村景观是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下形成的最适应环境的结果。但是在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整体由原来的“乡村化”向“城市化”转变,乡村生活方式也在转变,生活节奏开始加快,“非农化”的景观不断加强,它所赋予的风土文化是任何城市景观无法媲美的。
(二)发展乡村旅游经济
城镇化包含着城市化和乡村城镇化,过去更多强调的是“重城轻乡”、“城乡分治”,促使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人口向城市迁徙带来身份的转变,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忽视了乡村城镇化。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有利于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副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以及就业机会,促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有助于提升城市人对乡村问题的认识,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尤其是手工业,有利于基础设施改造。
结束语
综上述,乡村振兴的宗旨是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城镇化道路,以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化为目标、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为路径,以城带乡、共同繁荣的可持续城镇化之路。使城市设计要素在乡村地区聚集,引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当地村民职业身份发生变化,加快人口城镇化。乡村振兴下的乡村景观规划并不是消除乡村原有特征,或者是把乡村建设成城市,城市和乡村具有不同的属性,依此应该坚持城乡空间地域分开的理念,维护乡村自身的特色,这是乡村景观规划的重要原则。
参考文献
[1]分析乡村景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楼璐. 花卉. 2020(04)
[2]关于乡村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J].崔珩.王雅乾. 乡村科技. 20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