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东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 山东省济南 250104
摘要: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生态环境关注比较少,从而导致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加上经济发展时人们对自然资源过度的开采,使得我国土壤被破坏的程度比较深。同时,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汽车的数量也随着增多,这也是导致我国土壤生态遭受破坏的重要原因。此外,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农作物能够健康茁壮的生长会使用大量的农药,而大部农药中都含有重金属,如果农药得不到合适的分解,会严重污染土壤。因此,人们开始关注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从污染土壤的多种不同因素出发,提出了多项保护土壤生态的具体举措,为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不断努力。
关键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生态保护;措施
1影响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工作的原因
1.1治理体系不健全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因此,土壤污染程度也有所不同。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标准以及规范,但是实际落实难度比较大。同时,大部分地区为了降低对土壤治理的经济投入没有建立健全的土壤治理体系,从而导致土壤修复治理遇到很多的阻碍。并且在进行土壤治理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土壤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土壤治理措施,使得治理效果达不到预计的水平。此外,有些地区的领导人员对与土壤修复与治理的认识不足,没有发挥自身监督与管理的职能,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也会坚持利益驱动的错误行为。同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一些企业一直在使用老的生产设备。由于缺乏净化装置,有些企业生产废水中污染物含量比较高,从而使得土壤遭受严重的破坏。
1.2耕地保护意识淡薄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在此背景下,农业生产正逐步走向自动化、机械化。特别是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需要大量的农产品,使得农业生产的规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扩大。为了提高作物产量和生产速度,化肥生产模式应运而生。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但由于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土壤再生能力大大降低。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生产方式不利于实现农业稳定发展的目标。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开始大范围使用机械。工业生产中大量污染物的排放将直接损害周围农田土壤,使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不仅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还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1.3土壤处理与修复技术滞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在不断地更新与换代,有效提高了土壤修复的效率。然而,由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差异比较大,从而导致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无法引进先进的土壤修复治理技术,土壤修复处理技术以及设备的滞后发展,使得大部分地区的土壤污染情况越来越严重。再加上管理者的不重视,对于土壤修复治理技术的了解程度不足,在进行土壤修复治理的过程中其监督管理力度不足,从而导致我国土壤治理不到位。
2提高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效果的对策
2.1微生物修复法
在对被污染土壤进行治理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使用微生物修复法。微生物修复法多被应用于被石油、化学药品等污染过的土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生物堆层、生物有机肥料等多种不同的方式。第一、在进行土壤修复治理工作前,技术人员必须对土壤进行实地考察,分析被污染区域土壤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并做好勘察的详细记录。结合勘察结果制定可行的土壤修复治理方案。第二、在使用微生物修复法的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所选择的微生物的生长特性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温度以及湿度等满足微生物繁殖生长的需要。
同时,在使用农药量比较大的土壤中使用微生物修复法时可以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有针对性的提高土壤的质量。
2.2植物修复法
植物修复法是在进行土壤修复治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土壤被污染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自然生长以及人工培育的方式实现对土壤的修复治理。采用植物修复法能够保证除去土壤中残留的重金属,被综合使用人工治理的方式降低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例如,在被土壤的区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土壤的实际情况种植相应量的遏蓝菜植物,从而保证土壤中残留的金属锌、镉被高效去除。同时针对锌含量比较大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时还可以通过种植柳树的方式,柳树的生长对于锌的需求量比较大, 技术人员可以综合利用。
2.3修复后土壤再利用
土壤修复治理的主要目的保证土壤得到合理的保护,保证土壤使用性能恢复到被污染前的水平,并结合土壤修复治理的实际情况对土壤进行再利用。修复后的土壤的主要用途有农业用地以及建设用地两种。通过热修复后的土壤会导致土壤的一些使用性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土壤的使用功能性仍然不会被破坏。
热修复后的土壤在被利用前,技术人员需要对土壤进行理化相关的测试,保证土壤的酸碱性以及温度湿度等都符合农作物生长的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对土壤的pH进行调节,保证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如果将热修复过后的土壤投入到建筑用地,该方式能够保证土壤的实际使用性能得到提升,保证土壤的稳定性以及抗压强度有所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土壤的承载能力。
2.4健全法律体系,强化监管力度
土壤污染修复治理工作的开展在健全的法律体系的支持下进行,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力度,保证土壤修复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政府相关领导应该加强对土壤污染治理的重视,结合当地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导致土壤出现污染得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方式。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建立健全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并健全各项土壤污染防治的相关规章制度,从而保证土壤得到合理的保护,提高土壤保护的水平。同时,政府应该极大对土壤治理修复的重视,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保证土壤修复治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不断发挥法律的权威性以及强制性。
2.5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土壤管理与修复工作不能由一个部门、一个机构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全体公众参与,共同治理,通过相互监督,有效提高土壤管理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地方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土壤保护和污染控制的宣传,并通过制作宣传视频、宣传册和横幅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同时,有关部门也要鼓励群众相互监督,让群众自觉参与土壤治理整治活动。此外,政府部门要在各地设立投诉站、信箱等设施,以保密投诉方式举报土壤污染行为,经政府部门核实后给予举报人相应奖励,提高土壤治理效率。
结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给,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必须加强对土壤修复治理的重视,不断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综合提高土壤修复治理的效果,为我国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赵开凌,李清,黄智刚.关于广西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对策的思考[J].吉林农业,2019,453(12):74-75.
[2]幸红,林鹏程.刍议广东政府土壤污染修复治理现状与对策[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8(4):24-32.
[3]贾明明,杨旭.浅析土壤重金属污染防范与治理的对策[J].区域治理,2019(10):98,197.
[4]李宏昌.浅析污染土壤的物化修复治理技术[J].科技风,2018,337(5):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