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华
青岛建设监理研究有限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摘要:BIM技术的核心是三维数字技术,以建筑工程的相关施工信息建立起电子形式的信息模型,从本质上说,BIM技术将工程项目的数据与特性作出了数字化的诠释。通过对BIM数据模型的构建,建筑企业可以将工程项目的造价数据予以充分的整合,并实现施工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为造价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了便利,从而使原本的工程造价工作难度有所降低,对建筑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效率提升可起到助益作用。
关键词: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适用性分析
引言
20世纪70年代,BIM技术首次被应用于美国的某一个领域,经过长时间的提升以及优化改进,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已经慢慢演变成了一种新型技术。通过相关调查发现,该技术在工程设计建造管理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借助该技术与参数模型的结合能实现对信息的融合处理。除此之外,在对项目进行策划、建造、实际运行以及修复维护的过程中,BIM可以起到数据共享以及传递信息的作用,进而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对建筑信息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合理利用这些信息。
一、1BIM原理及功能
BIM全称为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意为建筑信息模型,该概念最早由美国的查克·伊斯曼提出,他对BIM的基本定义是“数字信息模型”。这个模型包含整个建设工程中的全部物理属性及所有构构件信息,甚至还涉及施工进度及过程控制等内容。具体而言,该项技术是将施工过程中抽象的立体概念转化为数据,使整个建设过程变得更加清晰、可控,且将具体化的信息进行及时共享,使不同类型的不同信息联系起来,确保施工方及监督方都能够及时有效地获取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BIM对项目物理属性及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是其作为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基础,不仅能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其施工方式及保养措施等提供可行性较强的方案依据,还能够跟随项目的不断发展,对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同步更新,保障数据的即时性。除此之外,BIM还是一种实用性较强的系统技术与管理方法,它能够整合当前建设行业内已有的各项技术及其数据,并将其进行对比或融合,使建设过程中所依赖的数据更具有可靠性。
二、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
2.1缺乏协调统筹管理
建设工程成本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各部门各自独立,虽然工作上可以有机结合,但由于各部门工作过程中的不协调,工期延误、工程进度滞后是常有的现象,部分数据和信息在传达和交流过程中容易出错。要重新调整和修改数据,必须重新进行第二次运算。这将降低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如果多次计算错误,容易影响工程质量。传统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工作耗费时间和精力,限制了建设工程产业成本的发展。
2.2信息不具备时效性
由于客观因素影响较大,要确保工程实旌中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应对,在进行核算建设工程费用就必须要衡量各种因素工程材料受市场影响很大而变动。必须提供大范围以供工程预算流程参考。传统的工程成本管理不能及时共享信息,因此工程预算容易产生很大偏差,限制建设工程的发展,浪费建设工程的材料和资源。因此,得到的数据只有准确、时效性,才能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
2.3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
由于行业的限制,很多现有建筑工程高级技术人员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部分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和所学相关知识,现有工程成本管理人员素质低,难以满足建设工程的发展雺要,影响了工程成本管理的发展
三、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
3.1精准预算提高决策效率
在投资成本评价阶段,应根据项目计划和项目要求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制定项目的一般斱向。在此阶段,可以有敁地以BIM技术的可视化和仺真信息模型为基础,对当前建设项目的成本消耗迚行数据渲染,然后通过相兲的仺真功能迚行决答信息验证和后续工作计划支持。另外,通过BIM技术极建的三维四维建筑信息模型准确地说明了对建筑环境和建筑本身特性的影响。
然后,技术和管理员根据模型的各种建筑极件成本消耗执行相兲运算,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快速极建巡程结极数据,幵根据数据库内的相兲挃标和成本价栺等正确定义当前建筑。
3.2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招投标阶段基于BIM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用BIM技术设置招标控制价。上文中提到BIM具有强大的模拟建造功能及可视化功能,利用这些技术可以高效建立BIM模型,再利用BIM的计算功能根据模型分析更加科学、有效的制订出招投标控制价,大大提高招标控制价设置的精准度。其次应用BIM技术进行投标报价。结合招标人员提供的BIM模型,投标人员可以对工程量报表进行全面审核,提高投标报价的效率,为后续的报价时间预留更多时间行分阶段性审查监督,切实贯彻总承包管理模式,实现工程建设集中管理,以此有效提高基建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3.3提高工程结算水平
在建筑工程结算环节,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内容,针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有效结算,在此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准确计算出各项材料的消耗量。因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规模比较大,在具体结算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实施多次结算,一直到监理人员签订竣工清单之后,方可完成竣工。利用BIM技术构建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显著提高工程结算水平,管理人员通过输入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填写各项数据,构建完整的建筑信息模型,能够更为精确地计算出工程造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同时,建筑工程材料采购过程中,管理人员根据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行情况以及各项数据信息,合理分配各项资金,制定出更为完善的材料采购计划,显著降低建筑工程造价。
3.4BIM技术的集成化应用
当下我国建筑领域中部分关于工程造价的软件都是以企业为研发单位,由BIM技术的核心为基础,因其以五个维度为系统形式,故也称为“5D系统”。所谓“5D系统”主要是针对工程项目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工程造价”、“施工进度”及“资料管理”五个方面的集成化管理而言,而未来BIM技术的发展方向,应与REVIT系统协同合作,可大幅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对BIM技术的电子系统中可视化等性能予以优化,并对相关数据的集成分析功能予以强化,使BIM技术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更加明显,集成化应用更为显著。
??3.5合理监控
工程整体成本为保障建筑工程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再进行实际监控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保证合理监控工程的整体成本性,利用BIM技术的可视性,可以将工程中各环节的各项资料展开有效的汇总工作。特别是对部分大型建筑工程而言,在建设期间需进行不同的操作环节,而且分项工程的数量非常多,只是预算过程就具有较高的复杂性,为了保证最终预算结果的准确性,预算人员就需根据具体建筑结构的特点以及建筑施工过程的程序和分项工程内容,做好具体的预算工作。在竣工结算时,如发现存在预算方面的问题,就需要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总而言之,为了保证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工程造价算量软件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并且推动整个工程造价的效果预算,人员在展开预算工作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工程具体的运行情况,对施工的成本展开合理的控制操作,同时利用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性,充分了解建筑结构的各项特点。
结束语:
总之,工程造价管理不仅是保证建筑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管理手段,更是评价一个建筑企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当然,实际工程中,建筑企业要充分理解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在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及竣工结算阶段将BIM技术的应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对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应用有更灵活、更深刻的理解,为建筑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袁斌.BIM技术在全过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20(04):153-154.
[2]党勇.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20(04):169-170.
[3]闫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06):114+116.
[4]杨富平.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地产,2019(21):85-86.
[5]郑磊.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J].地产,2019(19):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