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敏1 柯伟2 张睿3
1.2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07
3浙江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 杭州 310012
摘要:在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们不单单要重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应当关心生态环境的保护,确保农村经济和环境保护同时推进,避免再发生先发展后治理的问题。相关主管部门要强化管理,开展好宣传教育工作,通过科学的策略来助力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治理;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农村环境治理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宜居”的家园需要环境治理的鼎力支撑。昭通市作为重点贫困县,关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成功实施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要重点把握其农村环境治理。因此,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要具有针对性,把握其治理的重点及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协调推进环境治理与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切实做到关注农户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1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性
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村环境污染的程度增加,对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效果,必须结合具体的情况提出治理策略,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速度[1]。如今,农村科技不断发展,机械和农药等设备在实际的农村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应用,虽然这些物质和设备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经济在社会中的稳定发展,但是农药等有害物质对农村环境也带来了污染,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所以,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措施内容,创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方式,进而为农村生态平衡提供保障[1]。
2农村环境治理的现实问题
2.1农村环境治理观念亟待提升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总体而言,乡镇政府的环卫政策在实践中仍存在落地难、执行难的窘境,农村居民环保意识仍不够强,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农村垃圾随意堆放、生活污水、农业用水乱排乱放等现象仍难以得到根本遏制。同时,受农村居民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影响,对于环境问题的治理、预防和危害认知不到位,因此环境保护意识较弱。
2.2没有完善的环境污染治理制度
畜禽养殖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内容,更是农村特色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是,在这种产业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制度不完善,大部分农村地区没有按照规模化专业内容对畜禽进行养殖和管理,畜禽养殖场分散,同时,养殖人员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经常用水冲洗养殖舍,将畜禽粪便尿液等污染物直接冲到水坑里,给水质环境带来严重的影响。未经处理的污染物还会对地表水造成污染,产生异味。此外,如果养殖场没有进行消毒处理,还会滋生蚊蝇和大肠杆菌,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2]。
2.3农村环境治理执行有待提高
农村环境治理的“公共性”与多元治理的“复杂性”加剧了农村环境政策的执行难度。俗话说“良法美策贵在执行”,尽管国家对农村环境治理的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归根结底,农村环境治理的实际效果如何仍取决于乡镇政府、农村组织及农民的政策执行情况。乡镇政府工作内容繁杂、农村社会组织发育不完善、农民自治意识不足等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环境政策美好愿景的实现。
3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模式
3.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是广大农民环保意识不强,所以要想有效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就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的宣传力度。
使用信息化的宣传手段,让广大的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还应该为广大农民多多普及环境保护有关知识,可以颁发环境保护手册,不断强化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农民能够积极践行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理念,这样才能更好地规范农业生产及生活,减少环境污染问题[3]。
3.2建立健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机制
(1)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
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目标,完善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拟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考虑湛江农村当地的风俗习惯、产业发展状况和历史传统,针对性地出台农村环境保护立法,使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导向性和稳定性。
(2)完善环保投入保障机制
采用多渠道融资的方式,搭建专门的融资平台,通过“地企共建、厂村共建”的多样化策略,融入更多的社会资金流,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提供资金支持,增强湛江市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同时,还要将城镇建设者、管理者、城镇居民联合起来,形成对环境问题的全面关注,成为农村脆弱生态环境的有力保障。
(3)建立并完善农村生态治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展对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日常监管,并对农民开展环保方面的科学指导,对于污染农村生态环境的行为和现象,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形成对污染企业的舆论压力,督促其停止污染行为,并对农民随意丢弃垃圾、倾倒生活污水的行为进行批评教育,鼓励农民学习环保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采取正确的环保行为[4]。
3.3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加强废物回收和利用
要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仅仅提高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是不够的。在实际的生产中,高污染的产业模式会给农村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污染,即便农民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也不能在根源上提高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通过改变产业的特性,减少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性。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产业机制的方式,对废物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比如可以建立沼气发电厂,减少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地势特点等,建立环保产业,如利用秸秆做肥料,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还能减少秸秆燃烧对周围空气所带来的污染。在对垃圾进行分类时,由于分类不够仔细,可回收的物质出现在不可回收物内。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完善垃圾处理机制,加强对可回收资源的有效利用,从而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在社会中的持续发展。
3.4依靠科技,推广可行的环保技术
(1)应当加快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科研工作队伍的建设,组建环保专家组,深入研究农村环境保护的有效对策;(2)不断强化农村环境保护的科研能力,着重研究水土流失以及土壤盐碱化等关键问题,促进农村环保工作科技水平的提高;(3)必须要科学开展农村环保技术的评估工作,确保相关科学技术具有可行性,组织开展环保技术推广活动;(4)农村地区环保工作和城市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不能够应用大型治污设备,农村地区的环境治理设备必须要做到成本低、操作性强、适合大规模向农民群众推广;(5)重视并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普及应用,引导广大群众科学使用化学肥料,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让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能够树立废物资源再利用的意识;(6)要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创新,增加科研资源的投入,提升环保工作的科技水平。
结束语
农村生态环境属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它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因此,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断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优化与提升,是开展“三农”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杨玲玲.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优化工作探索[J].产业与科
技论坛,2020,19(01):228-229.
[2]张宇: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问题及治理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
保,2020(04):109.
[3]刘冬佳.生态文明背景下农村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探讨[J].环境与发
展,2019,31(4):60-61.
[4]古建武.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农村环境治理研究[J].科技视
界,2019(3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