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步高 冯波
陕西省神木富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神木 719319
摘要:目前,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光催化技术的应用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TiO2具有高催化活性、高稳定性、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众多的光催化剂中备受瞩目。
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出TiO2光催化剂。采用SEM、TEM、XRD和FT-IR等手段对所制备TiO2光催化剂的物理性能进行表征与分析。以甲基橙溶液的光降解反应为探针反应,分别考察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因素对TiO2形貌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得到其较佳的制备工艺条件。
研究结果表明:以乙醇为溶TiO2剂制备出光催化剂,其形貌为球形颗粒,表面光滑,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TiO2晶型为锐钛矿相与金红石相的混晶,其平均粒径为28.8 nm。光催化反应时间为210 min时,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4.1%。
以异丙醇为溶剂制备出TiO2光催化剂,大多数为球形颗粒,表面光滑,有轻微团聚现象。其晶型为单一的锐钛矿相,平均粒径为18.2 nm。光催化反应时间为210 min时,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1.5%。
采用乙醇和异丙醇均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TiO2光催化剂,较佳的溶剂热反应温度均为200 ℃,较佳的反应时间均为12 h。以乙醇为溶剂时,较佳的焙烧温度为650 ℃;而以异丙醇为溶剂时,较佳的焙烧温度为400 ℃。以乙醇为溶剂制得的TiO2球形度更大,颗粒更加规整,分散性更好,催化性能更好。以异丙醇为溶剂制得的TiO2,晶粒较小,焙烧温度更低,也更易制备。
关键词:溶剂热法;TiO2;光催化剂
TiO2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TiO2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气相法和液相法。气相法是指直接利用气态原料或将原料转变为气体,在气态下发生物化反应,然后骤冷使之形成颗粒的方法。气相法制备的TiO2纯度高、分散性较好,适用于催化剂材料的制备,但对反应器形态、设备材质、加热方式等有较高要求,目前很难达到工业化要求。与气相法相比,液相法生产成本低,在常温下进行液相反应,工艺过程简单易控制,容易制备粒子,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特点是容易控制成核,使成分组成均匀,容易制得高纯度的复合氧化物。
液相法主要包括:微乳法、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和溶剂热法。
1.微乳法,是指在由表面活性剂、溶剂和水等组成的体系中,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形成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外观透明或半透明的稳定体系。两种包含不同反应物的微乳液进行充分混合,胶团颗粒之间互相碰撞,在“微型反应器”中发生十分迅速的化学反应。当微粒在“微型反应器”中长大到一定的尺寸时,表面上就会吸附上表面活性剂分子,这样能够稳定并且阻止粒子的进一步生长,因而此法可控制粒子的大小。反应结束后,离心分离,将吸附在粒子表面的表面活性剂清洗除去,经干燥、焙烧后可获得超细粉体。
微乳法制备的微粒具有均匀稳定,大小可控的优点,但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一个焙烧过程,以使生长出的无定型颗粒转变为一定的晶型,因此很容易出现团聚。为克服这个缺陷,形成了在相对焙烧较低的温度下、在胶束存在的情况下退火的方法来保持尺寸和形貌。Kim等利用实验设计的方法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以探究TiO2颗粒的优化合成条件,H2O/表面活性剂和H2O/钛前驱体的比值、氨水浓度、反应物加入速率和反应温度是控制TiO2的尺寸和尺寸分布的重要因素。无定型TiO2在600 ℃下可以转变为锐钛矿相,在900 ℃下则转化为热力学更稳定的金红石相颗粒。
2.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是将钛醇盐(如钛酸丁酯)与有机溶剂(如无水乙醇)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酸和去离子水,使钛醇盐经过水解、聚合反应形成溶胶。溶胶经陈化,使得溶质聚合凝胶化,溶胶则浓缩成为三维网络结构的凝胶。凝胶经过干燥、焙烧后除去水分及其它杂质成分,即可获得TiO2。溶胶凝胶法与其他工艺相比具有很多独一无二的优点,如:①在形成溶胶时,反应物进行均相反应,从而可以保证所得溶胶中的物质是均匀混合的,极大提高实验的成功率;②溶胶凝胶法制备的材料主要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反应温度较低,容易达成实验条件。
Mao等利用此法制备TiO2材料,得到了尺寸为3.8 nm颗粒,其比表面积为359.1 m2/g,均为锐钛矿型,并具有很高的光催化活性。以四异丙醇钛为前驱体,用此法可制备高比表面积的TiO2光催化剂。可以通过改变水解剂、摩尔比、老化时间和焙烧温度等反应参数,得到尺寸均匀的TiO2颗粒。以四甲基氢氧化铵为催化剂,使钛醇盐发生缩聚反应,可得到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高锐钛矿型TiO2颗粒。
3.水热法以高压反应釜为容器,反应釜由钢制外壳和聚四氟乙烯内胆两部分构成。水热过程,指以水为介质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密闭条件下发生的反应。水热法合成的TiO2材料,晶化程度高、晶粒尺寸小、颗粒分布均匀。在水热法中可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时间、反应物的种类和浓度等影响TiO2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而影响其性能。薛丹林等选用钛酸丁酯为钛源,盐酸和蒸馏水为溶剂,采用水热法在掺F-SnO2玻璃基板上制备TiO2薄膜,并考察了水热反应时间、钛酸丁酯浓度、盐酸和水的比例对TiO2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其研究结果表明:水热150 ℃下反应20 h,钛酸丁酯初始浓度为0.03 mol/L时,制备出的TiO2晶型为(002)晶面衍射峰最强的金红石相;水热时间的延长有利于TiO2棒的生长。钛酸丁酯初始浓度越大,TiO2结合越紧密;水热温度150 ℃,反应时间为15 h,当HCl: H2O = 1:1时,TiO2棒阵列排列最均匀整齐,增加盐酸的比例能够抑制TiO2棒的生长。钛酸丁酯初始浓度为0.05 mol/L时,禁带宽度最小为2.96 eV,光吸收性最好;氯化氢和水的比例为1:1比2:1的禁带宽度小0.08 eV,薄膜紫外吸收边带会因盐酸比例的增大而发生蓝移现象。
4.溶剂热法与水热法十分相似,但选用非水有机溶剂,与普通水热法在性质和特点上有较大差异,适用于不同的体系。与水热法相比,溶剂热法可供选择的反应溶剂范围更加广泛,根据不同的体系,可选择具有不同理化性质的溶剂,增大了对反应的控制力度。杜记民等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无水乙醇为溶剂,调节剂选用咪唑和乙二醇,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TiO2光催化剂,并考察了咪唑、乙二醇的用量对TiO2光催化剂的形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其SEM分析可知,咪唑和乙二醇用量失衡会导致样品的团聚程度增大,当使用咪唑1.0 mL、乙二醇3.0 mL时所制备的TiO2颗粒有较好的分散度,呈现出不规则的小颗粒状。使用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光降解甲基橙溶液的实验结果表明,咪唑用量1.0 mL、乙二醇用量3.0 mL时所制备的TiO2降解率最高,光催化反应45 min时降解率便达到了92.5%。
5.TiO2光催化剂制备方法还有还原法、水解法、化学气相沉积法、化学共沉淀法、超声辅助模板法等。其中,水解法是指一定的条件前驱物分子在水溶液体系中进行充分水解,制备TiO2的方法。基本步骤包括:水解、中和、洗涤、干燥、焙烧。
所得结论如下:
(1)以乙醇为溶剂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其颗粒为球形,表面光滑,粒径均匀,无团聚现象。其光催化性能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溶剂热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时间均12 h,焙烧温度为650 ℃。该条件下制得的TiO2为锐钛矿相与金红石相的混晶,晶粒平均粒径为28.8 nm。采用该T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反应21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4.1%。
(2)以异丙醇为溶剂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大多数为球形颗粒,表面光滑,粒径均匀,有轻微团聚现象。其光催化性能较佳的制备工艺为:溶剂热反应温度为200 ℃,反应时间均12 h,焙烧温度为400 ℃。该条件下制得的TiO2为单一的锐钛矿相,晶粒平均粒径为18.2 nm。采用该TiO2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反应210 min后,甲基橙溶液的降解率可达91.5%。
(3)采用两种溶剂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相比,以乙醇为溶剂制得的TiO2球形度更大,颗粒更加规整,分散性更好,催化性能更好。以异丙醇为溶剂制得的TiO2,晶粒更小,焙烧温度更低,更易制备。
参考文献
[1] 孙明旭. TiO2形貌控制制备及其F、Ag改性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2] 刘建华. TiO2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3(1): 12-89.
[3] 刘小风, 曹晓燕. 二氧化钛的制备与应用[J]. 上海涂料, 2007, 45(7): 30-33. [4] 陈春英. 二氧化钛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安全应用[M]. 科学出版社,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