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1期   作者:张青川
[导读] 社会发展下,土地资源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壤治理水平,改善当前土壤污染问题,做好土壤监测势在必行,保证土壤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发展能够提高土壤治理水平。
        张青川
        新疆腾龙环境监测有限公司   新疆 喀什  844000
        摘要:社会发展下,土地资源污染现象较为严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壤治理水平,改善当前土壤污染问题,做好土壤监测势在必行,保证土壤监测的科学性、合理性发展能够提高土壤治理水平。下面文章对土壤监测质量控制存在问题与改善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土壤环境;环境监测;监测质量;质量控制
        引言
        我国疆域辽阔,各个地区环境差异大,导致各地区土壤环境性质不同,存在一定的不同,再加上土壤种类多,性质不同,构成了数量繁多、性质差异大的复杂土壤成分。同时,我国的污染物形态复杂且呈现多样化形态,需要进一步提高土壤检测质量,要将土壤质量检测工作作为重点项目开展。把控土壤监测质量控制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合理可靠的保障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做好土壤检测的各个环节,保障环节衔接顺利。而土壤监测质量控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为了保障所获得的数据有较高的准确性、精密性和可靠性。
        1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分析
        1.1土壤环境监测技术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对于土壤污染的监测依然未曾脱离专项及试点的性质,尚未将土壤污染情况监测网络建设完善,无法为各级政府单位提供充足的监测信息,导致土壤污染治理效率受到影响。当前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缺乏健全的监测质量控制标准,在监测点位选取、实验、分析评价等方面确认严格的规范保证。当前在土壤监测工作中的主要问题保护:标准更新不及时,未曾将现阶段生产、排放的污染物在标准中全部体现出来;为将新技术、设备的使用标准在标准规章内更新,导致实际监测过程中无法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标准中规定的原子吸收分光检测技术是测定土壤重金属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但是这一技术已经过时且效果较差;未曾对土壤监测工作中的实验流程进行规范,导致在实际监测实验过程中存在土壤样品粒径不统一、元素形态差异以及试剂添加方式不一致等。新的技术手段无法技术融入,旧的技术手段未能技术完善和改进,导致在按照当前标准监测时费时费力且无法保证监测精度,对土壤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不利影响。
        1.2缺乏统筹规划性
        现阶段,中国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体系已经随着多元化的发展初步形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中国土壤监测方法和内容,然而却影响了技术体系的整体设计和科学发展,国家统一的规划以及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中国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来说比较少,无法达到相应的标准规范。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之间没有制约手段以及强制性的措施,不一样的行业之间也有这个缺陷。个体的发展空间相对来说更大,国家的标准已经被行业的标准取代,在技术方面,不一样行业的标准在技术上也有所区别。
        1.3污染原因模糊
        土壤污染有着复杂性的基本特点,比如在生活中所涵盖的工业生产不合理、固体废弃物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的使用不恰当,导致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正因如此,我国相关检测管理部门要发掘出当前地区中土壤环境的主要污染来源,从污染来源出发找到污染的形成原因,从而寻求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由于我国在原先的土壤环境检测工作中并没有从当地环境实际出发,使得在解决土壤污染时方法与原因不匹配,无法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2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控制问题的改善措施
        2.1构建监测平台
        若土壤污染原因不明,则需从土壤污染根源入手,要针对发展状况对土壤环境管理机构和社会检测机构设置问题进行及时优化和调整,从而构建起一个可靠且完善的国家环境控制网络,利用控制网络提高土壤监测把控工作质量。

除了部分土壤环境监测部门外,要构建专门环境监测部门,不断加强各个区域的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力度,提高对土壤环境检测的重视程度,并在受损严重或是有污染趋向的特定区域内建立专门的监测机构,一个机构只负责一个特定区域,加强环境监测工作的针对性。例如:在水源集中的供应区,要有更加可靠且科学的检测工作。若其他的整合职能部门要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系统的重新规划,建立起专业化的土壤环境机构,从而形成专业科学的土壤环境监测机构,保障土壤环境监测信息更加全面可靠,找出土壤环境的根本原因。同时,污染源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在进行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时,要遵循对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系统、可靠、精准以及实时的监测发展趋势。
        2.2加强相应的资金成本投入,引进专业的技术人才
        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来说,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成本,并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与专业的技术人才,来提升我国土壤监测工作的质量。其次,通过加强对于土壤检测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可以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效果,特别是对于一些专业的应急监测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于投入资金的监管,引进先进专业的应急监测机器设备,并不断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通过这些方法全面提升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促进我国土壤监测的发展。
        2.3提高技术水平
        针对土壤污染的各种原因,在未来几年的发展当中,我们更要采用更高的科学手段及方法,利用高新技术对土壤污染进行管理,我们也要制定一套合理的管理措施,不管是采用植物修复技术,物理技术,还是化学技术,生物技术,我们对土壤环境的治理,绝对不能麻木,一定要针对土壤环境问题做出及时合理的监测,改变土壤环境以及我们的生存生活发展环境,在土壤环境治理方面以及其发展上,做出应答措施,采用植物修复技术,就是指耕地绿色化,在土壤表层种植绿色植被,当植被生长长大的时候,绿色植被的根系会变的发达,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降低有害物质的毒素,重金属的腐蚀,还可以通过植被挥发,排出一定的有害气体,防治风蚀水蚀对土壤环境的侵害;在生物修复当中,可以利用微生物对土壤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进行吸附,减轻化学毒素对土壤的危害;在物理修复技术当中,可以通过电力,热力等条件,对土壤的温度,湿度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对土壤热化,使脱氧中的有害物质气化蒸发,这对土壤环境的治理帮助很大;在化学技术当中,化学技术发展较早,用途较广泛,可以更多地提高化学技术含量,挖掘化学技术潜能,是化学技术更好地应用到土壤环境治理当中,为我国的土壤环境治理发展提供动力,不管是哪一项治理技术,都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其发展空间,对土壤环境监测管理也不能够懈怠,对土壤环境的监测是对土壤环境污染的预防,可以更及时地感应到土壤环境问题,这还需要我们的共同努力。
        2.4规范检测标准
        在对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把控工作上,要清晰有权威性的土壤环境监测机构职能,要在专业部门的指引下与其他部门一同指定符合发展趋势和不同土壤类型的监测技术标准。同时,统一的技术规范要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能够从根源上解决技术方法落后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土壤监测水平,做好土壤环境监测质量把控工作,防止因技术问题导致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出现漏洞。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壤环境监测方法并紧跟时代潮流,在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同时,对环境监测方法进行补充,将补充内容通过国家标准的形式发布出去,对行业内进行统一规范,使监测数据更加真实可靠。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我国社会生态环境的建设,发展相应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采用一些科学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来加强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效果,并要完善土壤环境的监测管理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设土壤监测信息平台,提高土壤环境保护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曹玉龙.我国环境监测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化工管理,2018(02):122.
        [2]付佳.环境监测技术的运用分析及发展趋势[J].农家参谋,2018,595(18):223.
        [3]文先铭.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与发展,2017(08):188+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