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工作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1期   作者:王旭霞
[导读] 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以往的编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直接降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王旭霞
        浙江摄影出版社           浙江省   杭州市  310000
          
        摘要:信息技术是素质教育背景下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以往的编写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直接降低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工作的深入研究,确保教材编辑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都是由多领域专家起草编辑的,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进入编辑环节后需要注意的问题较多,如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实践性、操作性,全面凸显教材教育的作用。以下是本文总结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工作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教材编辑需要以学生为主体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读者主要是学生,因此教材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其主要体现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教材编写语言人称需要站在学生角度,以此保证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时明确其主体性地位,从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注意教材语言风格及衔接方式,以免呆板枯燥性语言降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灵活性、开放性的语言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低龄段教材内容,尤其是小学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可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或机器人小博士提示的方式。其中趣味性的对话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将生活作为信息技术教材的起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要纳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并以此作为教材编辑的逻辑起点,将学科知识和真实生活世界充分结合,促使学生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降低初次学习带给学生的陌生感。举例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关于“画图”程序的相关知识点时,就可以结合美术、几何等学生感兴趣并乐于尝试的知识开展教学任务,有效增加教材内容的亲和力;三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需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确保信息技术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便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立足生活为学生提供真实性学习素材。举例来说,教师引导学生学习“Excel”相关知识点时可以将全班学生身高、体重、年龄等制作成表格,以表格的形式做好统计,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1]。此外,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数据处理”相关知识点时,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超市小票、火车票、交通数据等信息,指导学生利用Excel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二、多领域专家参与教材编辑
        教材的编辑需要确保多领域专家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比如高校计算机教师、心理学专家、教育技术工作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研人员以及一线教学人员、专业美工人员和内容编辑工作者等。高校计算机教师等课程理论专家和教育学专家积极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工作,可进一步揭示课程理论的基本规律,能将社会对教育存在的各种敏感性问题直接反映出来。

编写人员和出版社编辑人员在编制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时会受到课程设计和课程理论的指导和约束,要想提高教材编辑的合理性就需要确保课程设计和教学大纲满足最新教材编写的要求。此外,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编辑的工作人员还必须全面认识课程设计、课程理论以及教育相关的知识。只有多方专家共同参与,才能确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课程理论、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专家都需要秉持课程编写的原则,结合课程编写模式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编辑。在多方专家的指导下,确保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制质量,与其他基础性教材更好地区别开来。信息技术学科专家参与教材的编辑可揭示该门学科的发展规律,能更全面更科学地把关教材内容,促使分册、各单元模块更好地衔接在一起。心理学专家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辑可以提高课程与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性。尽管参与教材编辑的人员大多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但是他们了解的心理学知识不够深刻,往往仅仅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分析学生认知行为背后存在的规律。而心理学专家参与教材编辑则可以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给教材内容的编辑给出指导,对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研人员在教学前期的编辑阶段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特点、认知规律等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教材编辑中享有发言权,对教材编辑工作给出合理化的建议。一线教学人员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可对编辑工作提出更具预测性和合理性的建议。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开发的参与者。专业美工人员和内容编辑工作者参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辑可保障教材内容与学生认知特点、审美情绪等相适应,能借助教材里面的卡通形象、丰富色彩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保障教材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2-3]。
三、重视实验修订完善教材
        课程评价可确保教材编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编辑人员编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时要重视实验修订环节,因为该环节的有效实施可确保教材的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课程评价主要包括教材评价和课程实施情况。教学实验作为课程评价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编辑人员需要将其积极纳入理论编排和课程编排中,确保教学内容编辑的合理性。通过教学实验可判断所编辑的信息技术教材是否符合当前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版式设计以及篇幅内容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是否满足教学需求,只有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评价,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编辑工作才会更加完善。除此之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还需紧跟时代,不断修订。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传统科目有着明显的不同,信息技术更迭速度较快,软硬件升级淘汰速度也较快。短时间内涌现出各种新技术,过去被广泛认可的理念和使用的技术正在以飞快的速度消失,这对教材编辑来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时代背景,而技术条件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必然对教材编辑工作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教材编辑人员需要时刻关注信息技术领域新动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进行及时修订,补充完善教材内容。如果教材编辑人员不能及时修订,将导致编排出来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在理论上存在较大漏洞,并且也会出现许多结构性错误[4-5]。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学教材编辑工作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以上就是本文分析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可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辑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段山,严定友.体现信息伦理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探究[J].出版科学,2020,28(3):41-46.
[2]王韩欢.中小学教材编辑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谋求发展[J].编辑学刊,2017,(3):81-85.
[3]王翠红.中小学信息技术现行教材与实施环境的差异性[J].读写算(教研版),2015,(12):329-329.
[4]吴金菊.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探究 ——以图文编辑与排版一章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9):37-40.
[5]贾贺.成功编辑策划《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八个关键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3):38-3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