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如何构建系统的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1期   作者:李鹏
[导读] 在社会化、专业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生产环节、设备维护保养、其他服务项目委托给专业的承包商进行。
        李鹏
        山西航天清华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 046012
        摘要:在社会化、专业化的工业生产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将部分生产环节、设备维护保养、其他服务项目委托给专业的承包商进行。近年来,据事故统计,发生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倾向于承包商活动过程,给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生产经营造成严重影响。如何避免承包商发生安全事故,降低企业的安全责任风险,规范承包商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关键词:承包商;存在问题;安全管理模式
        引言
        目前,承包商安全管理存在以下突出问题:一、承包商安全能力不足,一些承包商安全管理缺乏,人员配置不足,尤其是安全管理人员严重缺乏。二、承包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未经安全培训教育便上岗操作,或者培训教育流于形式,接受培训人员不能掌握岗位的安全操作知识;三、承包商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司空见惯,违法成本低。四、承包商给操作人员配发的劳保普遍不足,或不符合标准。因人员流动大,给承包商带来一定困惑。五、对承包商监督检查力度不足,存在以包代管,责任划分不清,有些企业将安全主管责任全部推给承包商,失去了对承包商的安全管控。
        随着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日趋完善,企业在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过程中,对承包商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纵观我国承包商安全管理现状,为精准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建立系统的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
        一、建立承包商安全和职业健康准入细则
        选择承包商首先要建立安全和职业健康的准入细则,可包括:一是通过以往的安全业绩与行业内的信誉,选择有良好安全实践,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且未受到行政处罚的承包商。二是审查承包商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应仔细根据承包商以往的安全表现数据,如安全程序、计划、员工培训教育,考察其安全表现。三是承包商是否有正式的安全计划,实行工作安全检查,并保留事故调查日志。四是看承包商是否有足够的资源(设备、人员)来安全地完成工作,承包商资质和人员资质是否齐全有效。五是承包商是否能够充分监控分包商的工作。六是看承包商是否有保险以及担保等。
        企业在选择承包商时应充分评估以上准入细则,选择最优的承包商。
        二、明确双方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要求
        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签订合同或职业健康安全协议时应明确以下条款:一是明确安全期望;二是明确执行工作条件;三是明确详细工作范围;四是明确甲乙双方必须遵守的职责;五是明确承包商若不遵守要求时,中止合同的条款;六是明确甲方的工作场所通用的安全要求;七是其他需要明确的事宜等。


        在同承包商签约后,要对承包商所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具体要求如下:一是通过培训使承包商人员理解甲方的安全方针和目标,接受工作现场的安全要求和安全文化;二是承包商人员要熟悉关键的安全信息;三是和承包商沟通传达双方可能存在的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四是相关安全交底的方法与要求,如交底内容应包括作业现场及毗邻区域内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地下管网资料,对危险性作业必须制定安全专项控制措施,交底完成后,所有参加交底人员必须履行签字手续;五是培训及交底必须书面记录,并留存;六是对承包商人员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进行严格考核,不合格者淘汰。
        三、加强承包商的现场管控力度
        企业应建立承包商安全和职业健康管理的控制程序或制度,明确企业部门间对承包商管理的职责,针对在承包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敢管、没法管、不能管的现象。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加强承包商安全能力评估和审核,明确入门标准,对资质能力的评估,如项目总承包、分包承包商的资质,如营业执照、安全生产许可证、特种作业人员证书等是否在有效期内;最近3年内,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承包商项目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情况,资质证书在有效期内。同时对承包商以往安全业绩及经验、承包商负责人及现场管理人员的经验及安全业绩进行全面分析,在承包商的选择上避免出现失误。二是审查合同中的安全条款是否按要求认真履行,对工作现场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尤其要检查存在危险特殊作业是否履行了审批手续,现场的安全风险控制措施制定是否合理,职业病防护设施运行状态、人员劳动防护穿戴是否规范、现场6S管理是否符合标准要求;三是提高承包商管理者和员工的安全意识,可通过安全告知、法律法规宣传、人员交谈等形式,使他们了解企业目前安全生产的形势和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的风险和机遇,形成承包商安全生产的内在动力。
        四、建立良性的承包商员工成长机制
        企业可将优秀的承包商管理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当中,适时提高承包商的综合能力,采取企业同承包商共成长的机制,一是包括有安全管理新技术、新设备、新要求、新工艺、新制度等培训时,可邀请承包商人员参加,使他们了解甲方安全管理的新要求,掌握管理法律法规新政策,提高自身安全管理方式和内容。二是组织承包商人员共同辨识生产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甲方作业活动对承包商人员带来的伤害和承包商人员对甲方作业人员带来的伤害等危险源,共同分析存在的安全风险及采取的控制措施。三是根据现场辨识的危险源和风险控制措施,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同承包商一起商量制定控制措施,提高安全隐患的辨识能力。
        五、建立黑名单制度
        为确保企业生产作业满足安全要求,应建立承包商人员管理台帐,及时掌握各类资质和资格的有效性,定期评估承包商的安全管理能力,对于缺乏安全管理能力,人员素质低下、多次出现人员违章,伤害或事故发生,作业过程不能满足安全评估标准要求的承包商列入黑名单,企业不得将生产项目或其他经营活动发包给纳入黑名单的承包商。这种方法既提高了承包商安全标准,也极大促进了承包商安全管理水平提高。
        结语
        承包商的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承包商的安全绩效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企业的的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建立系统的承包商安全管理模式,运用PDCA的管理模式,严格落实国家法律法规对承包商的管理要求,做好隐患排查和安全风险管控双预防机制,应将承包商管理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三年行动计划,有步骤开展对承包商的特殊管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4号 2014年1月1日
        [2] 《劳动保护》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会刊2020年8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