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1期   作者:   李新焱
[导读] 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已经逐渐跻身于世界大国,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稳定的发展地位。
        李新焱
        37232819820615****
        摘要:目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国际竞争力也在不断提升,已经逐渐跻身于世界大国,并在国际竞争中占据稳定的发展地位。尤其是在近些年来,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强,不断引入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企业管理经验,有效促进我国各个领域的发展,并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设计思路
引言
        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让我国的工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升。电气自动化工程伴随着科技发展的契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正在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我国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应注意的事项
        1.1电气控制系统的自动化设计立足实际
        对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主要围绕着与实际联系的思路开展。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力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设计,这样能够让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发挥更积极的效果,推动电力企业发展。如果脱离实际,仅针对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本身进行设计,那么无论最终设计的电气控制系统自动化多么优秀,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也无法在实际电力企业工作中进行有效应用。
        1.2注重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散热防护
        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对于电力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散热和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作为一个有效的保障。它能够帮助自动化系统中每一个软件正常地发挥功能,从而推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更好的工作。尤其是在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涉及到了一些大功率设备,如果没有进行有效的散热防护,那么就会导致整个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问题,在应用过程中会对电力企业自身造成不利影响。
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要点
        2.1机械设备的选型设计
        进行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时,前提条件便是做好机械设备的选型工作,以此来满足电气系统稳定运行的要求。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煤矿现阶段的生产规模进行了解,而且需要对煤矿资源总存储量进行客观分析,综合各项参数内容后,选择满足未来某一阶段或几阶段发展的机械设备,搭配相应的电气系统控制模块,从而提升设备选型的可靠性。目前在系统控制中,使用较多的机械设备为PLC系列产品,包括瓦斯浓度监测设备、巷道通风设备、电气照明设备等,其功率、体积、耗电量都需要结合巷道宽度、采煤能力进行选择,以满足系统控制需求。2.2I/0点种类的确定在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优化设计阶段,较为基础的应用环节便是进行
        2.2 I/0点种类的确定
        在原有设计过程中,I/0点种类相对较少,并且安装地点、安装数量相对固定,这样也导致许多问题的出现,无法满足煤矿后续的生产要求。对此在优化设计中,需要对I/O点数量和类型进行调整,在I/0点数量上,可以在原有区域内增加2-3个节点,同时在类型上,适当选择大容量结构,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端口串联预留发展余地,在此情况下,系统的运行效果可以得到明显提升,工作效率也将提升15%到20%,进而提高了煤矿生产力。
        2.3自动化监控网络系统
        自动化监控网络是在成庄矿井上、下的主要工业控制区域构成的一个100M工业以太网,通过网络将工业控制区域内的设备运行和控制信号上传至地面调度监控中心。

自动化监控网络系统主要包括传输网络、自动化监控中心、调度指挥中心、工业电视系统四部分。在传输网络中,通过对各个网络信息输送模块进行设计,可以实现信号的无损迅速传输;而在自动化监控中心,借助传输网络,可以将系统中的各个子程序有效地联系起来,并且可以将各个子程序所接收到的数据信息传送到自动化监控中心,再由监控中心的相关操作人员发出生产的各项指令。在操作室的优化设计中,为了全面地将生产各个部分进行有机结合,设计了供配电系统、供水系统、运输系统、地面供配电系统、地面通风系统等多个监控系统的子系统。在实际监控过程中,通过设计网络设备室,可以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全面保证监控的有效性和自动化。每个DLP投影单元设计1路模拟、数字RGB输入端口,借助NetVisionTM实现对计算机以太网的连接,并且输入模拟RGB信号、6路视频信号,实现视频数据的压缩功能、显示功能、存储功能、网络功能以及控制功能。
        2.4 PLC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硬件优化设计
        硬件设备是PLC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关键部分,如果硬件设备存在问题将会对整个系统的正常运作带来消极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系统的运作效率,降低系统的应用质量。本文经过对相关数据的不断调查发现,硬件设备主要存在两部分:输出电路及输入电路。从输出电路角度来看,其能够在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将信息利用变频器或指示灯进行传输,并且在数据传输过程中,系统处于高频率状态下,会对系统的运行负载能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并产生较强的抗负载能力。从输入电路角度来讲,应用较为广泛的是电源DC24V,此输入电路可以为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有效减少短路现象发生的概率。此外,在现代化运行情境下,输入电路功率已经是以往输入电路功率额的两倍,甚至高于两倍,这也是PLC系统在现阶段受到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2.5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创新技术
        我国在电气自动化工程方面相关发展计划和发展目标的制定,对于该项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此外,该项事业的发展也得益于经济的进步而不断完善。这方面的很多新型技术随之出现。我国该项系统的自主研发能力在最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电气自动化工程的发展空间也变得更加宽广。对于电气化企业来说,其首要目标非创新技术莫属。我国电气化企业应该把技术当成主导,对国家的扶持政策进行充分的利用来改善自身体制,加快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研究速度。当前,我国不少电子化企业的产品其科技含量仍然比较低,对于市场经济中的大型项目并没有太多用处,只能应用于中小规模项目,这就是我国该项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2.6输出电路和抗干扰系统设计
        在输出电路设计过程中,其电压和输入电路保持类似,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时,需要调整原有电路的输出结构,使用晶体管作为输出介质,而且输出频率应控制在6次/min,结合实际情况做出频率输出调整,并且在抗干扰系统设计中,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隔离变压器结构,搭配着接地网,以此来提升系统运行阶段的稳定性。
结束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气自动化工程技术也获得了很大发展,该项技术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工业的生产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作用,也降低了劳动成本,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不过,目前我国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问题依然不少,自动化企业在发展的道路上也遇到了很多阻碍。面对这种情况,这类企业要加强技术水平的提升并重视相关人才的培养,从而顺应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保证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段伟杰,岳慧君,徐麾.电气工程及电气自动化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应用[J].电子世界,2020(10):194-195.
[2]刘禹.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探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01):106-107.
[3]夏云微,杨波.铜矿电气设备自动化控制中应用PLC技术的实践分析[J].世界有色金属,2019(18):179+181.
[4]叶佳俊.智能控制仪表系统在农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研究[J].广西农业机械化,2019(05):7.
[5]刘继龙.浅析建筑设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节能控制与工程设计[J].门窗,2019(14):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