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丹丹
哈尔滨传媒职业学院
摘要: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职业教育中学分银行整体实施路径需要与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相链接,使其成为终身教育的有效载体。
关键词:职业教育 学分银行 改革路径
高等职业而院校为了实现“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目标,尝试设立“学分银行”,让为终身学习找到一个实现的途径。现以我校为例,从几个方面进行简单阐述:
一、“学分银行”需要教学思维的转变。
所谓“学分银行”(school credit bank)是一种模拟或是借鉴银行的功能特点,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地点的一种管理模式。人们根据自身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培训机构,学习不同的技能,全部存入“学分银行”,经过学校的标准认定后,进行学分的折算,当获得一定学分后即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
“学分银行”的实行,是整个教学理念的转变,因为他不再局限于某一个学校,某一个特定的形式,他打破了以往学校的概念,扩大了学校的内涵,重新梳理了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这就要求教学管理部分,特别是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让学生不仅学到相应的知识,而且能够清晰的了解自己的学分的情况。职业院校要建立学分银行,就必须明确所有课程的学分,每个专业进行学分管理,并将各类职业培训分门别类进行有序的规范,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所参加的学习是多少学分,是否可以计入学分银行,需要多少学分可以拿到毕业证书。让学分构成清晰明确,有据可依。因此,职业院校的教学管理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从原有的规范的整体进度的班级,变成各种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年龄构成的学生,这就要求学校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将课程知识进行整合,形成独立的单元和模块,适应不同需求的学生,让学生学有所得。
学分银行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创新,对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加大职业改革力度,学分银行为职业的教育培训全面发展提供了平台,弥补了职业教育体系的缺失。为职业院校跨地域学习,弹性学制等提供发展的空间。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的相关要求相契合。平台国家已经搭建,更为具体的实施,需要我们根据各地区、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缕清思路,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为职业教育的提供助力,从国家政策层面到学校内部的具体实施,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学分银行构架。我们可以从国际上现有的模式研究,从中找到我国职教人才发展的标准,,使之成为各领域开展学习成果认定、积累和转换的基准参照,从而打破地域、门户成见,畅通人才成长路径,完成“三全育人”的目标。
还有《方案》中提出:“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 2019年起“在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探索实施试点工作,制定符合国情的国家资历框架”,从顶层设计层面确定了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基本路径,即基于国情、以国家资历框架为引领开展学分银行建设,有计划的推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证书及标准制定、课程开发、信息平台及大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更为直接的支撑服务。
二、“学分银行”为终身学习提供了实现的途径。
目前,进入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整齐划一的学期构成,有明确的毕业年限,而我们改革的目的就是让没有大块时间的人,创造一个可以继续学习的渠道,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的知识也在逐渐陈旧,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新的技能,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每个人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在不同时段进行自我知识的提升,“学分银行”应运而生。职业院校将自己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梳理,进行课程改革,将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有效结合,让参加学习的学生能够在学习新技能后,在社会上适应相应的岗位。因此,这不是一个学校进行改革就可以做到的,需要我们这个社会进行教育改革,所有的职业院校和先关培训机构全部参与其中,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需求,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没有操作的制度也只是制度,最终被人们束之高阁,只有所有相关部门联合起来才能使制度落实下去,具有可操作性,使大家随时能学,处处能学,最大化的为大家自主学习提供有利条件,而不是设置障碍。如果整个教育机构的基本标准是相同的,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特色,则会让“学分银行”内涵更加充实。如果标准不同,各个机构都自成体系,就难以互相融合,效果就会打折扣。只有形成统一标准,才会互惠互通。
三、“学分银行”实施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学分银行”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实现的路途的曲折的。首先,需要对现有的教学年限、教学模式等全面进行调整,而且不是一所院校或者一个培训机构的调整,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涉及面相当广,需求有一个单位进行有效组织,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引导、修正,否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其次,“学分银行”需要得到大多数的认可,让大家愿意到这个学校进行培训,或者说继续学习之后能够使大家知识或者技能水平得到一个有效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大家认识并体会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意义。再次,还要加大对现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培训,让教师适应“学分银行”建设的课程模式,否则,激增的学生人数,会导致教师的大量短缺,造成教学质量的下降,达不到提升学习的目的。
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需要加快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但是一系类相关的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如何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的整体发展与建设?如何完成在各种差异中求同存异,实现资源共享?如何将1+X与学分银行有机结合起来?如何畅通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渠道,进一步激发职业教育的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这些问题都需在实践中逐一解决与完善。
“学分银行”的实行不是一蹴而就的,职业院校任重而道远。职业院校需要不断增强课程改革力度;不断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不断扩大学校开放程度,成为培植全民终身学生的热土。
本文系课题《基于高职教育框架为基础的成果转化和认证的学分银行制度研究》,课题编号:SJGZZ2019015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是技术技能人才终身成长的重要支撑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敏
2、我国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的必然、实然与应然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春娟,李嘉林
3、我国职业教育学分银行建设探析与思考 《电子工程学院学报》 黄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