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救援中的人员搜救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2期   作者:刘静
[导读] 众所周知,地震灾害为我国地质、建筑以及人员生命的危害非常大
        刘静
        邯郸市消防救援支队?河北邯郸 056004
        摘要:众所周知,地震灾害为我国地质、建筑以及人员生命的危害非常大。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中的人员搜救办法进行研究,指出不同的环境和地震情况下在救援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救援中的各种情况给予合适的搜救方式,提高救援水平并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
        关键词:消防救援;地震灾害;仪器探测

        引言:地震灾害在目前我国的所有自然灾害中,是导致人员伤害最多的一种。通常在发生前可以通过云、动物的变化等提前预知。一旦发生会造成大量建筑倒塌,在消防救援队展开救援时,余震还会再次造成危险。通过对消防员救援技术的研究,为救援提供安全的有效保障,为地震灾害中减少人员的伤亡具有重大意义。
一、地震灾害中的主要情况
        据统计调查,地震灾害在20世纪初对全球人员的伤亡数量已达到了118万左右,我国占据了总人数的一半。尤其是最典型的5.12的8级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数量为7万人,对财产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通常在地震发生后,我国消防官兵会立刻响应地质灾害的一级紧急预警,迅速抽取一支救援力量强大的救援队前往事故发生地。并且在地震发生后极有可能发生余震,对人民造成二次伤害,很大程度的影响了消防救援队的救援效率和效果。近年来由于地震灾害发生的越来越多,因此在我国救援队肩上背负的任务也越来越重,要在地震发生后的黄金时间段内展开救援工作,迅速的为被困人员的生命建立起希望的桥梁。广大消防官兵在地震救援的历史上,充分发挥其执着、不畏艰险、勇敢顽强的优秀品质,凭借多年的救援经验,将地震灾区周围的人民群众疏散并且护送到安全的地区。消防员在救援中往往出现牺牲自己,为救人贡献出了自己生命的壮举。综上叙述可知,地震灾害来势汹汹,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需要采取一定的救援措施,前提是保障消防员自身安全,对人民进行高效率的施救,从最大的程度上减少生命安全损失。
二、地震灾害救援的有效方法
(一)地震初期的救援
        抢救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是最首要的任务,消防官兵需要在政府和部队的引导下组成救援大队,根据灾害发生地区的严重程度、距离的远近以及难易程度,去往事故发生地点。在到达灾区时,需要结合地质灾害局分析的出现余震的概率进行下一步计划。在救援准备阶段,震灾区的消防员应认真检查自身的救援装备有没有损坏,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对救援大队分成若干个小分队开展救援。重点强调,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再去救人,发生余震时必须进行自救。对各个小队下发具体任务:第一,尽快的搜索灾区的具体伤亡情况[1]。对灾区建筑的聚集地进行了解,将具体情况上交给有关部门,为下一步决策做好充分的基础。第二在搜救遇险人员时,消防员应做好群众的心理疏导工作,为群众贯彻自救和互救的方式,防止在施救过程中出现危险无暇顾及其他群众。第三,将地震造成的危险物品泄漏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多的不必要的伤害。完成任务的分配后,消防队应根据上级分析后下发的指示,启动《消防部队地震救援应急预案》,携带重要的工具前往建筑与人员密集的地方优先搜救,对于受灾程度较低的地区,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将救援器械运输到各个地区,以及受灾人民需要的水和粮食等物资。


(二)询问法与观察救援
        在救援中,需要采取不同的救援方式以达到救援效率的最大化。在以往的救援案例中可以发现,在救援的初期阶段首先选择的是救援中的询问法。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有些地区由于天气原因,可能出现大雾、雨雪天气或者灾区山石较多的情况,因此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对被掩埋的群众进行询问,判断群众受伤的情况以及各项生命体征。此方法的优势是,需要的救援人员少、不需要救援装备,缺点是由于现场环境嘈杂,被困人员由于害怕出现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对自己的伤情无法表述,这就容易造成对救援时间的浪费。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合理选择询问的对象。由于受灾群众存在年龄、性别、心理承受力都不同的情况,对此询问的前提首先是对象的智力正常,理解消防员的意思及时叙述自己周围的情况。第二,询问对象最好是青壮年,一般情况下青壮年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更好一些,能较快的对自己的处境放平心态。确定询问对象后,就是询问内容的明确。作为专业的救援团队,对群众准备询问的问题要理清思路,对被困人员的个人信息、年龄、位置以及身体状态等进行沟通,了解其周围建筑倒塌的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表述清晰的同时,对于被困人员的亲人如果已经离世,不要如实回答造成被困人员心理上受到刺激,会造成其求生的欲望大大减弱甚至直接放弃。
(三)清除与支撑法救援
        对人员具体情况得到了解后,首先要进行的就是逐层清除法。主要实施是将被困人员身上的废墟通过从上至下的方式进行清除。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出现被困人员身上为大型的建筑物倒塌导致的废墟沉重,人员无法将它搬移,可以采用水泥切割机、液压凿岩机将大面积的建筑物进行切割和破碎。如果是钢筋类的物体,可采用金属专用的机器将其割断,随后再进行搬移。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机器作业的情况中,先对被困人员身上被压迫的部位进行确认,避免在搬运过程中有些被困人员由于受长期重力压迫,一旦挪开瞬间造成血液上涌致其死亡或截瘫。在将重物挪开后,对于人员暴露的部位采取全面保护,避免受地震影响部分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突然掉落,对被困人员造成二次伤害。与清除法并重的是起重支撑施救法。具体是运用起重机器和施救的设备将被困人员身体上的建筑结构扩宽,比如千斤顶、起重气垫等可将建筑顶起,给被困人员的出口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救出。
(四)仪器与生物法救援
        仪器法相较基础的询问法更加精确、高效[2]。目前在我国地震救援中采用探测仪相对普遍,其中包括生命、音频等探测仪。生命探测仪能够较快的检测出人的感官系统,在救援中对呼吸微弱的被困人员都可以感知到,并确定其所在位置,因此在救援工作中使用的次数很多。而音频探测仪具有灵敏度高的优势,无论是多么微弱的人体发出的声音,都可以将声音的位置准确检测到。但如果施救现场较为嘈杂,可能会影响音频探测仪的检测及效果。因此,可以将音频探测仪以环形的方式逐渐排开,向各个方向进行搜索。确定最强的探测信号位置后,其它的探测仪探头会一并指向被困者的位置,救援人员便可以直观的看到被困者具体位置展开施救。与仪器法可以共同使用的是生物法。利用搜救犬灵敏的嗅觉,在救援人员的牵引下分成小组,搜寻废墟中人类的气息。在一轮搜救结束后对搜救犬轮岗调换,保证搜救犬的体力提升搜救效率。
        结论:通过以上叙述得知,在地震灾害的消防救援工作中,地震初期的救援为整个施救工作做好了铺垫,通过询问法对被困人员的大概情况进行了解,随后利用清除法和支撑法将废墟有效清除,最后使用仪器法检测被困人员的信号并确定其位置。结合科技发展提高消防救援队的施救效率,使人民遇险时的生命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马俊宇.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救援中的人员搜救方法研究[J].今日消防,2020,5(11):41-42.
[2]王建刚.多元化救援技术在地震救援中的运用[J].消防界(电子版),2020,6(19):77-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