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3/17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32期   作者:李伟 张钰琨
[导读] 2019年末,一位已经在地球存活了数十亿年的“生物”,
        李伟  张钰琨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61

        摘要:2019年末,一位已经在地球存活了数十亿年的“生物”,悄无声息地闯入了人类的生活,打破了历史的进程。似乎这位“老者”偏爱中国,又或是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这位“老者”,它选择了在中国首次爆发。伴随着这位不速之客的到来,中国经济乃至全中国都为之颤抖。那么这位“老者”为中国的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我们又应该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帮助我国的经济高铁重回高速经济之轨呢?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发展

一、提出问题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当其经济发展遇到问题时,最常用的宏观政策就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两政策相辅相成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我国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高达278019.7亿元,但是由于疫情因素的影响,我国2020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已降至206504.3亿元。疫情对我国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且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那么对于疫情对经济产生的冲击,我们应如何应用宏观政策,让中国的经济重新回到高速增长的轨道上呢?
二、理论分析
财政政策
(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持的确定内涵是:一个国家中各层政府的支出的总和。政府支出包含两个途径,一是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在社会流通货币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市场内购买产品、服务和资本品的方式产生的开支,二是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形式,将政府资金无偿的下发给个人或次级政府。
(二)政府收入
        政府的收入有两个途径:发行政府债券,向纳税人征税。
        发行政府债券是一种债务融资途径,有偿还限制,其本质属于借款。
        征税取得的收入是一种纯收入,完全归政府所有。对于我国来说,政府税收是政府取得收入的主要途径,以2019年为例,我国2019年税收总额高达15.8万亿,占据了政府收入的90%以上。
        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时,政府支出会增多,政府收入会减少,具体变现为政府大量采购,补贴金额明显升高,同时资本市场上涌现出大量国债,政府发布减税措施等,这些举措会造成社会总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进而居民总收入,但是这一举措会提高市场利率,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投资与消费,因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具备挤出效应。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由央行来制定与实施,其作用形式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市场流通的货币的供给量,影响利率,进而在投资和社会总需求领域发挥作用。货币政策的主要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实施。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因其实施过程中具备主动性、灵活性、时效性,而备受中央银行的倚重。所谓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的业务。其目的在于调节流通中货币的供给量。而政府债券的买方一般为金融机构和工商企业,因此此项业务也可以调节金融机构的信贷规模和工商企业的生产流通,影响投资与消费,进而对GDP和物价水平产生作用。
        (二)法定准备金率
        所谓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为了保障其充足的清偿能力而必须要向中央银行缴纳的一部分资金和商业银行库存现金的存款。在先现行银行制度下,银行法规定:存款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后向中央银行上缴的准备金的比例,称为“法定准备金率”。


        K=1/ 由此可以看出货币乘数K受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当法定准备金率过高时,会导致货币乘数变小,减少市场中货币的供给量,利率水平就会上升,投资、国民收入、消费就会降低。相反,当法定准备金率过高时,货币乘数增大,货币供给量上升,利率下跌,进而刺激消费、国民收入和投资。
        但是此政策的作用过于猛烈,且不易掌握,使用时需要慎重考虑,以免带来时滞性危害。    
        (三)再贴现率
        此类政策中,再贴现的主体是票据,商业银行将获得的未到期的票据上交给中央银行获得贷款的行为,就是再贴现。中央银行办理此项业务时,向商业银行收取的利率,就是再贴现率。
        这类货币政策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国家,取得了显著效果。当经济低迷时,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有更多的货币流入市场,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就会扩大,通过贷款提升货币乘数,进而降低利率,引发社会总需求,推动投资刺激消费,实现经济的复苏;当经济过热时,中央银行会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获取货币的规模下降,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必然减少,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上升,进而投资与消费萎靡,有效的抑制总需求。
        同时再贴现政策有一定的告示作用,可以通过再贴现率可以反应政府采取的是紧缩或是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虽然再贴现率对短期市场利率有一定的引领作用,但是在使用此项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因此此政策作用也是有限的。
         扩张性或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我们从LM曲线的移动上看出来。当经济过于火热,减少公开市场业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可以促进LM曲线向左上方移动,这表明政府采取了紧缩性货币政策,均衡点也有原来的点向左上方移动,此时市场利率提高,居民收入降低,经济降温,从而避免了恶性通货膨胀的发生。当经济衰退时,国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扩大市场业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使得LM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市场利率降低,刺激消费与投资,引起居民收入上涨,增加GDP,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
三、应对措施
        针对疫情对我国GDP的影响,政府应采取何种举措稳定经济?
        (一)发挥财政政策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工具,维持经济的短期与长期均衡。
        (1)发行公债。增加政府现期收入,为财政政策的应用做准备。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发行了1万亿元的抗疫特别国债,用以扶持经济的发展。
        (2)增加政府转移支出,扩大财政补贴规模。对于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诸如交通运输业、餐饮旅游业等发放专项债券,同时降低税收,维护实体经济的发展。
        (3)减免税收。帮助小微企业度过难关,同时对小微企业捐赠的抗疫物品免征所得税。
        (4)增加政府购买。政府购买的商品、服务或资本品应聚焦于受疫情影响较重的行业,支持此类行业内实体经济发展。
        (二)采取适度的、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1)降低再贴现率。扩大信贷规模,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对冲货币市场的波动,维持经济稳定运行。
        (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挥货币乘数效应,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
        (3)扩大公开市场业务规模。对收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和行业,予以倾斜。
参考文献
[1]许正中,汪彬 采取措施把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20200214
[2]国家统计局 国民生产总值数据
[3]西方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



作者简介:
李伟(2000-12-27),男,汉族,籍贯:河北省保定市,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张钰琨(1999-06-24),女,汉族,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金融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