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闫子默 赵朔妹
华北理工大学 063210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是医学生微生物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结合微生物检测教学实践,对提高教育质量和独立大学医学微生物检测的有效性进行了初步讨论。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教育
1.独立大学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的发展受到上课时间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尽管无法进行许多实验,但还是出现了一种以教师教学为主体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实验教学方法中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实验。全年根据传统实验内容制定教学方法,缺乏内容创新。在方法创新上,实验教育显得单调乏味,使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和主动性,依赖于老师的教学,而不进行实验,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而且损害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3]。这些问题是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
2、提高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探讨
2.1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实验教学
由于上课时间和实验室设备条件的限制,过去进行微生物实验的准备工作完全取决于老师。因为实验的内容是系统的而不是单调的,所以学生缺乏主体意识,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并且实验没有进行。例如,从培养基制备,细菌分离和培养到生物学鉴定和结果分析,肠道菌群检测使学生可以在应用基本微生物操作技术的同时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特性和肠道细菌检测。这种方法通过在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分析能力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技能。
2.2紧跟学科发展,更新教学内容,注入新知识和新技能。
医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微生物的研究与开发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最近,发现了新的微生物。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医用微生物的研究日益加强,这些新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微生物检测。应注意跟踪学科领域的开拓和变化,并应及时吸收新知识的增长点和新技术方法并将其纳入教育,以便学生可以在该学科的最前沿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将来才能够为学科的深入开发、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使用多媒体方法,通过记录ELISA和黄金免疫技术在微生物检测,流感病毒的分离和鉴定以及视频材料中的其他实验技术中的应用,来教授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课程的学生。这些学科领域的新知识和知识技能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新的理论知识水平上,充分调动学生热情,提高参加实验课学生的数量,开阔视野,并研究和了解该主题的最新实验操作技术的最新发展状况。
2.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的微生物实验教学主要是围绕相关理论知识设计教学内容,经常需要在一堂课中介绍几种实验,而学生只需要完成部分实验即可。例如,我们介绍化脓性球菌的鉴定。大多数内容(分离和培养等)是在实验之前由老师完成的,并且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因为完成彻底分离和鉴定化脓性球菌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实验课的识别部分是完成对行为和结果的观察。这使课堂内容看起来很无聊,并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此外,利用图像,声音,视频和其他逼真的实验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在当前实验条件下难以操作的内容,或对于新实验,请使用多媒体,例如图形,声音和视频。充分演示了技术模拟的整个实验过程,节省了实验材料和试剂,降低了实验运行成本,并且避免了实验条件和时间限制。我院病原实验室配备多媒体,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提高了实验室教学的有效性。
2.4重视实验记录和结果小结
实验记录是实验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实验问题的重要依据。要求学生注意实验记录,将有助于他们树立严格的科学研究态度。微生物测试涉及微生物的繁殖周期。通常应在手术结束后至少一天观察结果,结果会因实验准备,手术等因素而有所不同,有些理想,有些则不理想。当结果不令人满意时,因果分析常常在教学过程中被忽略,学生对实验结果的重视不足以达到教学效果。在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编写实验记录,组织学生讨论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分析影响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因素。如果实验失败,请引导学生合并实验记录以确定失败的原因和实验。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进行独立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方法方面获得新的收获,从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利用知识进行严格的科学研究,实验教育是医学微生物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注意该学科的发展,及时更新其知识内容,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技巧,使学生成为该学科的主体,并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实现提高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教育的质量和有效性并培养创新、实用、解决问题的医学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雄鹰,武延隽,胡德华,等.医学微生物学设计性实验教学的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5):508-509.
[2]聂晓娅,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素质,卫生职业教育[J],2008,(06):0126
[3]檀艳丽,邓郁青,李红莲, 周艳春。提高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4,25(02):90-91